長城寶馬合資項目光束汽車落地,魏建軍否認成為新能源“後來者”

本報記者 陳燕南 童海華 張家港報道

长城宝马合资项目光束汽车落地,魏建军否认成为新能源“后来者”

荒廢了一年多的土地終於有了新動靜。

11月29日,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寶馬(荷蘭)控股公司的合資公司光束汽車項目在江蘇張家港正式啟動。光束汽車董事長趙國慶表示:“今天啟動這個項目,不僅打破了流言,也傳遞了合資公司的積極信息。”

據瞭解,該項目是中國外資股比限制政策擬放開後簽約的首家合資民營與外企合資的企業,長城和寶馬自去年7月10日簽署合資協議之後就備受關注,由於少有消息發佈,光束汽車項目幾次被傳出雙方合作終止。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發佈會周圍看到一片廣袤的黃土地,也有當地不少村民前來觀望此次的啟動儀式,甚至有媒體稱此次項目的啟動為“全村的希望”。記者從採訪中得知,光束汽車項目將在此片土地上建成,總投資51億元,公司註冊資本17億元,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寶馬(荷蘭)控股公司持股50%,2022年將建成一座年產16萬輛汽車的現代化工廠,預計擁有約3000名員工。目前項目公司名稱已經核准,項目工廠平面佈局總圖已經完成。通過光束汽車,寶馬和長城汽車將聯合研發和生產未來MINI電動車及長城汽車旗下新產品,各品牌沿用既有銷售渠道,採用“合資不合營”的模式。

否認成為新能源“後來者”

從長城汽車公佈的新能源領域路線圖來看,長城汽車第一步將推出歐拉品牌與其旗下汽車產品;第二步將推出光束汽車品牌產品,2025年以前,長城汽車將基於5個車型平臺推出包括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共計12款產品,涉及光束汽車品牌以及歐拉品牌的產品。

有分析認為,作為一家長期主攻SUV車型的企業,長城汽車在新能源市場的佈局腳步較慢,且已經落後于吉利、比亞迪等競爭對手。面對步入洗牌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強強聯合、抱團取暖是提高競爭力的明智之舉,但如果股東雙方對項目的重視程度不夠,抑或是雙方合作不夠成功,合資項目最終仍難免走向被市場淘汰的結局。

記者在發佈會現場注意到,光束汽車董事長趙國慶並未透露車型下線的具體時間,只是表示:“我們現在已經根據對技術趨勢和市場態勢的分析判斷,共同做出了相關的產品排期和規劃。”

面對外界對長城汽車新能源進度方面的擔憂,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則表示:“新能源市場是一個很漫長的賽道,在看清方向的前提下,我們並不是後來者。實際上寶馬集團有很好的電動車基礎,長城汽車深度佈局新能源方面也已經有5年的時間,雙方在新能源方面都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我們相信一定可以為市場和消費者提供更具競爭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

而寶馬集團董事傅樂希對此則認為:“在新能源方面,市場還處於龐大市場的發展初期,就像一場馬拉松,我們不是僅僅推出一款新的MINI產品,而是能夠提供非常親民的價位,能夠讓我們的用戶用得上、用得起。”

雙方“自由戀愛”

過去汽車企業合資例,如上汽大眾、一汽豐田、廣汽本田等合資車企,在建立之初多是“以技術換市場”的模式,新建工廠、新建產品銷售渠道。光束汽車項目不同於中國車企與海外車企合作的傳統模式,而是吸收合資雙方的優勢技術,從研發到生產的全方位合作。

“光束汽車項目的啟動是一個非常開放、自由戀愛的模式,不會有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的區分。光束汽車的研發是合資雙方共同研發,並不是拿來產品直接投產。長城汽車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現在與寶馬合資,寶馬是前輩和老師,在技術、市場開拓和全球法規等方面,都會給長城帶來新的理解。”魏建軍表示。

同時,光束汽車董事長趙國慶介紹稱,光束汽車將採用管理委員會的形式,重大事項都由管理委員會進行決策。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也具有平等的建議權和決策權,光束汽車將由6人組成董事會來管理。董事長由長城汽車任命,副董事長由寶馬集團任命。管理團隊由董事會任命,會充分地整合雙方優勢資源,比如光束汽車負責研發事務的首席技術官來自於寶馬集團,而負責生產技術和生產流程的首席運營官就由長城汽車來提名。

有分析指出,對於長城汽車而言,能夠與寶馬這樣的國際巨頭合資合作從一開始就受益其中,更何況,依託寶馬集團強大的品牌和技術馳援加信譽背書,要銷往歐美乃至全球的底氣也更足了,這也符合魏建軍不惜一切代價要力推長城汽車出海的戰略目標。與此同時,對於寶馬來說,未來的競爭不僅面臨與奔馳和奧迪的競爭,同樣面臨與規模化優勢更明顯的大眾和豐田的競爭。尤其是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通過集團內部聯合開發電動化模塊化平臺,可以有效地分攤研發成本和設計費用,奧迪未來電動化產品在開發成本上就容易做到比奔馳和寶馬更具優勢。所以寶馬更需要在中國市場開闢新戰場和新領地,為MINI品牌本土化找到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