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支持「以市場換技術」

“以市場換技術”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對外開放中的汙名,然而,從艱難中走過來的大型私人汽車企業集團——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則不這樣認為,這也是汽車行業第一位企業家力挺“以市場換技術”。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汽車市場幾乎被跨國公司所壟斷,而本土的汽車企業並沒有發展起來,全部被壓在低端市場。並舉例認為,高鐵因為沒有走“以市場換技術”的路子,所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大飛機項目的成敗也表明,用市場是換不來技術的。當然,所有這些觀點忽視了一個基本的前提,35年前中國的工業水平很低,甚至連生產一顆符合國際標準的螺絲釘都困難,因為我們的製造標準就不符合國際標準。更不用說,高鐵、大飛機都是在中國實現工業化的前提下的舉國項目,而汽車則是從一個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儘管曾經被納入支柱產業,但從未納入舉國項目,而且是競爭產業,是通過市場之路走道了今天。這其中的艱難,恐怕私營企業比國企的體會更深刻。

魏建军支持“以市场换技术”

上週,魏建軍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走到今天看,應該說‘以市場換技術’是完全正確的。雖然從沒有直接看到跨國公司給我們技術,但是對外開放創造了一個發展汽車產業的氛圍,推動了汽車工業的發展,這就是市場帶來的資源。比如說,我們的配套體系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在這期間,雖然我們長城汽車沒有與外資合資,但是通過汽車人才引進、零部件配套,都間接或者直接地為我們自主品牌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

魏建军支持“以市场换技术”

事實上,中國沒有任何一個政府部門在任何文件中寫入“以市場換技術”,也沒有任何一次會議討論“以市場換技術”,只是媒體將引進外資的做法異化為“以市場化技術”,並進一步將其作為汽車產業對外開放的基本政策來傳播。實際上,當年中國汽車工業對外開放的目標是有的,即通過合資實現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在創新,從而建立起獨立自主的製造能力,抵制進口車對中國汽車工業、對市場的衝擊。更具體地說,所要引進的是製造技術,並不包含研發能力,因為當年行業認為拿到對方的圖紙就能生產。但經過多輪引進後才發現,汽車技術實際上是個體系管理能力問題,而不是簡單的製造方法問題。站在今天看過去,或許很多人認為當初很幼稚,但這和人的成長一樣,一定要從幼稚期到成熟期。

魏建军支持“以市场换技术”

魏建軍回憶過去的40年時說:“因為以前我們是改裝公司,剛剛涉足整車的企業,所以剛加入WTO的時候對我們的壓力非常大。實際上我們還是看到了加入WTO以後,沒有看到可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紅利。綜合看來,長城要是和奇瑞、長安比,實際上我們的資源更缺乏,我們之所以能夠走過來,完全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作為民營企業所獲得了什麼紅利,我認為是體制資源。也就是說我們民營公司在體制方面獲得的資源更多,對我們的支持更大。”

換言之,長城是因為有對外開放的大氣候,憑藉著開放給民營企業帶來的機制上的優勢,在體系的構架方面、在引進何種技術、引入何種人才方面,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有著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了更加快速的發展。顯然,在連私家車市場都沒有的條件下,如果沒有“以市場換技術”,相當於我們沒有對外開放,體制優勢、技術的獲取都無從談起。

魏建军支持“以市场换技术”

魏建軍直言不諱地說:“汽車的合資實際上我們是間接受益者,沒有這些合資企業,就帶不來現代化的零部件工業;沒有這些合資企業呢,就帶來不了生產技術;沒有這些合資企業,這個汽車市場也得不到這麼快速發展。所以,我們對開放一直是持歡迎態度,而且開放也讓我們在研發創新方面獲得了很大的收益,今天我們長城已經在人才方面完全國際化了,在歐洲、北美,甚至亞洲兩個國家,日本、韓國一直到了印度都遍佈著長城汽車的研發機構。開放是一個必然趨勢,而且我們通過開放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是改革的紅利、市場紅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發展空間。根據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長城也在佈局海外的生產,我們已經在俄羅斯投資了一個15萬臺的工廠,將會在2019年5月份投入生產。”

魏建军支持“以市场换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