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宝马合资项目光束汽车落地,魏建军否认成为新能源“后来者”

本报记者 陈燕南 童海华 张家港报道

长城宝马合资项目光束汽车落地,魏建军否认成为新能源“后来者”

荒废了一年多的土地终于有了新动静。

11月29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宝马(荷兰)控股公司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张家港正式启动。光束汽车董事长赵国庆表示:“今天启动这个项目,不仅打破了流言,也传递了合资公司的积极信息。”

据了解,该项目是中国外资股比限制政策拟放开后签约的首家合资民营与外企合资的企业,长城和宝马自去年7月10日签署合资协议之后就备受关注,由于少有消息发布,光束汽车项目几次被传出双方合作终止。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发布会周围看到一片广袤的黄土地,也有当地不少村民前来观望此次的启动仪式,甚至有媒体称此次项目的启动为“全村的希望”。记者从采访中得知,光束汽车项目将在此片土地上建成,总投资51亿元,公司注册资本17亿元,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宝马(荷兰)控股公司持股50%,2022年将建成一座年产16万辆汽车的现代化工厂,预计拥有约3000名员工。目前项目公司名称已经核准,项目工厂平面布局总图已经完成。通过光束汽车,宝马和长城汽车将联合研发和生产未来MINI电动车及长城汽车旗下新产品,各品牌沿用既有销售渠道,采用“合资不合营”的模式。

否认成为新能源“后来者”

从长城汽车公布的新能源领域路线图来看,长城汽车第一步将推出欧拉品牌与其旗下汽车产品;第二步将推出光束汽车品牌产品,2025年以前,长城汽车将基于5个车型平台推出包括纯电动车、插电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共计12款产品,涉及光束汽车品牌以及欧拉品牌的产品。

有分析认为,作为一家长期主攻SUV车型的企业,长城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脚步较慢,且已经落后于吉利、比亚迪等竞争对手。面对步入洗牌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强联合、抱团取暖是提高竞争力的明智之举,但如果股东双方对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抑或是双方合作不够成功,合资项目最终仍难免走向被市场淘汰的结局。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注意到,光束汽车董事长赵国庆并未透露车型下线的具体时间,只是表示:“我们现在已经根据对技术趋势和市场态势的分析判断,共同做出了相关的产品排期和规划。”

面对外界对长城汽车新能源进度方面的担忧,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则表示:“新能源市场是一个很漫长的赛道,在看清方向的前提下,我们并不是后来者。实际上宝马集团有很好的电动车基础,长城汽车深度布局新能源方面也已经有5年的时间,双方在新能源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们相信一定可以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更具竞争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而宝马集团董事傅乐希对此则认为:“在新能源方面,市场还处于庞大市场的发展初期,就像一场马拉松,我们不是仅仅推出一款新的MINI产品,而是能够提供非常亲民的价位,能够让我们的用户用得上、用得起。”

双方“自由恋爱”

过去汽车企业合资例,如上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合资车企,在建立之初多是“以技术换市场”的模式,新建工厂、新建产品销售渠道。光束汽车项目不同于中国车企与海外车企合作的传统模式,而是吸收合资双方的优势技术,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方位合作。

“光束汽车项目的启动是一个非常开放、自由恋爱的模式,不会有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区分。光束汽车的研发是合资双方共同研发,并不是拿来产品直接投产。长城汽车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现在与宝马合资,宝马是前辈和老师,在技术、市场开拓和全球法规等方面,都会给长城带来新的理解。”魏建军表示。

同时,光束汽车董事长赵国庆介绍称,光束汽车将采用管理委员会的形式,重大事项都由管理委员会进行决策。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也具有平等的建议权和决策权,光束汽车将由6人组成董事会来管理。董事长由长城汽车任命,副董事长由宝马集团任命。管理团队由董事会任命,会充分地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比如光束汽车负责研发事务的首席技术官来自于宝马集团,而负责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的首席运营官就由长城汽车来提名。

有分析指出,对于长城汽车而言,能够与宝马这样的国际巨头合资合作从一开始就受益其中,更何况,依托宝马集团强大的品牌和技术驰援加信誉背书,要销往欧美乃至全球的底气也更足了,这也符合魏建军不惜一切代价要力推长城汽车出海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对于宝马来说,未来的竞争不仅面临与奔驰和奥迪的竞争,同样面临与规模化优势更明显的大众和丰田的竞争。尤其是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通过集团内部联合开发电动化模块化平台,可以有效地分摊研发成本和设计费用,奥迪未来电动化产品在开发成本上就容易做到比奔驰和宝马更具优势。所以宝马更需要在中国市场开辟新战场和新领地,为MINI品牌本土化找到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