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破发拷问A股融资路

2019年11月19日,浙商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遭弃购1342万股,弃购金额超6600万元。再加上不久前刚上市的新股渝农商行一路下跌,跌破了发行价,这令原本就弱势的证券市场对浙商银行登陆A股的前景并不看好。

浙商银行破发拷问A股融资路

11月26日,浙商银行A股上市首日,开盘后即跌破发行价4.94元,后由主力全日苦苦护盘,至尾市收盘时才勉强上涨了0.03元。

上市首日即破发,这还要追溯到2012年10月11日,当时新股海欣食品开盘即破发。而近7年来浙商银行是首支上市当日既破发的股票,自2014年以来,浙商银行成为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后首支上市即破发的新股,也算开了历史先河。但这也并非坏事,上市既破发现象的出现会给市场管理、新股IPO定价、新股申购、机构承销、扩容周期等带来一系列的新思考,这会令A股市场更加成熟。

浙商银行破发拷问A股融资路

11月26日早盘,浙商银行跳空开盘,以4.81元低开,直接跌破发行价,最低下探4.70元,后被市场主力拉起,但最高点仅回升至4.91元就再遭市场抛售,尾盘报收4.74元,彻底跌破了发行价。

浙商银行的破发给予了市场高度警示,说明A股弱势期间大盘股IPO破发的概率会有所提高,甚至有可能成为常态,这会降低证券市场投资者未来对大盘股的申购动力,一旦大盘股中签率较高,恐怕还会引发市场大规模弃购现象。

今年前十个月,沪深两市共143企业完成IPO,合计融资1624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8394亿元,全市场并购重组交易金额1.42万亿元,交易所市场发行各类债券6.16万亿元,其中公司债券2.59万亿元,均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2019年以来,银行IPO数量已创下自2017年以来的新高,银行A股上市进程加快。截至目前,已有紫金银行、青岛银行、西安银行、青农商行、苏州银行、渝农商行、浙商银行登陆A股,且未来还有邮储银行等即将登陆。

而截至11月27日,今年已经有174家A股上市企业,跌破发行价的有13家。在渝农商行与浙商银行先后破发以后,11月28日的邮储银行的新股申购也倍受市场侧目,后面还有京沪高铁等大盘股在排队。而目前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正常排队企业还有400多家,未来A股市场融资任务繁重,这样的扩容让市场有些倍感无力。


进入2019年下半年后,新股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一些悄然的变化,A股市场新股破发现象明显增多,但是从国际成熟证券市场来看,破发是市场化机制下的正常现象,这有利于督促新股定价回归正确估值,有利于市场发行机制的改革,这对于询价机制与机构承销来说都是需要重新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新股挤水分是有益的,也利于投资者对新股的投资选择,同时也是注册制给市场带来的新思考。

浙商银行破发拷问A股融资路

在以往的新股发行中,投行身兼多重角色,可以作为企业上市的保荐人、承销商、财务顾问以及股东,这种直投、保荐、承销的多重角色凸显了利益二字。超募与承销费、直投回报紧密相关,一些券商对IPO项目超募资金部分收取5%至8%的承销费,在投行与企业利益趋同的情况下,投行无疑会将发行价定高,由此为A股市场埋下了长期祸患,不仅市场水分严重,还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长期套现,严重危害了投资者利益。所以当前新股破发也是市场迷失的回归。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也在大规模减持。截止目前,已经有823家公司的1299名股东进行了增减持,其中514名股东对自家股票进行了净减持,119名股东净减持金额超亿元。


2019年虽然还尚余一个月,但是A股净减持金额已经创下了近十年新高。证券时报统计显示,截至11月25日,年内重要股东净减持金额超过2600亿元,净减持金额不仅创下近十年新高,更是超过了过去三年的净减持金额总和。

从大股东的减持问题来看,其实新股破发并不是坏事,长期以来新股定价偏高,导致市场热衷于打新,造成股价虚高,大股东持股成本又比较低,因此形成了国内股市长期套现的怪圈,所以新股的破发会进一步修正市场的合理定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大股东的套现脚步。


A股市场当前的扩容速度与退市功能不相匹配,再加上大股东套现等复杂原因,导致A股失血严重,这样的市场如果不能减缓融资速度,会将市场引入低效与负向循环之中,资本市场的财富再分配功能明显缺失,并长期拖累居民消费递减,这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所以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应该由融资功能向融资与财富功能的平衡转变,不能一味地通过融资来贬值市场,而令广大投资者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当前国内正在加大金融开放力度,通过大规模融资杀A股市场估值,明显为外资低成本进驻国内A股市场做铺垫,这是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系馨月说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头条号馨月说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