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好“领头雁”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建立村级组织带头人履职承诺制度,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实行村级组织带头人日常调整任职、换届选举任职区级备案,做到“凡动必备”……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村级组织带头人的权力监督,23日,道外区召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出台《道外区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十六条意见》《道外区关于实行村“两委”成员资格条件联审联查办法(试行)》等4个制度规范,让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为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组织基础,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要锻造一支心中有党、时刻想着群众、公平公正、讲规矩守纪律、敢于担当干事,有‘红心’、有‘仁心’、有‘公心’、有‘戒心’、有‘勇心’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道外区委书记关世勋说,“要抓好学习、制度执行和奖优罚劣的导向树立,抓好力量凝聚,建强好班子,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以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领村民发展致富。”

打好“五张牌”

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头人,是发展的“领头雁”,群众的“主心骨”。为进一步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切实担负起党在基层、在农村的全面领导职责,道外区委准确领会和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打好指导督导、宣讲宣传、严审严查、规矩规范和制度机制“五张牌”,全力推进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

道外区委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号调研课题”,将推进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作为党建工作头等大事。由区委主要领导带头,21名区级领导全员包保40个行政村,有效指导、推动优化提升行动落地。在推进工作中,将选好、选准、选优村级组织带头人作为核心环节,把充分尊重民意、依法规范运作作为关键。截至11月4日,道外区4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选强配齐村“两委”班子,把党的领导“一根钢钎插到底”。

管育并用考促结合

织密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管理全链条

村里的“当家人”选出来了,如何当好家?村里“两委”班子补齐配强了,如何真正发挥“桥头堡”作用?道外区出台制度规范,以“管育并用、考促结合”举措,织密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管理全链条。

实行选育管用“十六条”,织密全时段了解“动态链”。在“选人”上严格政治审查和联审联查,建立《政治审查档案》,对政治素质差的实行“一票否决”。在“使用”上,充实村级后备人才库,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打通村级组织带头人上升通道。在“管理”上,将通过开展履职承诺、“四个一”活动,推行周碰头、月例会、季度通报、述职评议等制度,保证镇、村信息对称,打通政策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培育”上,将实施素质提升计划,建立轮训制度,每年对村级组织带头人100%轮训一遍。通过“十六条”,对道外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有效地进行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推行小微权力清单,织密全领域规范“监督链”。指导团结镇党委结合实际工作运行中容易出现的漏洞和盲点,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干部政治素质清单》及《村干部负面清单》3个清单。通过漫画和流程图结合对应、图文并茂的形式,对26条小微权力进行逐条解读。尤其是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招投标事项管理、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方面,进一步厘清村级权力事项,明确行使边界,将村干部手中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量权”,做到“该办的不办不行,不该办的想办也办不成”,切实防止村级小微权力腐败问题发生。

建立责任制考核办法,织密全方位了解“考核链”。为进一步提高4个镇党委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督促各镇党委书记履职尽责,道外区制定出台镇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办法。通过镇党委自查、责任区日常考核、述职评议、组织考核和综合评定等五种方式,考核各镇党委加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7项内容。同时明确了3个加分项目和8项扣分标准,进一步强化责任制考核的导向作用,从组织领导体系上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引项目发展合作社

做好整体优化提升“后半篇文章”

道外区将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四个道外”为目标,以制度为篱,筑牢管理之坝,做好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的“后半篇文章”,不断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要将土地向合作社、种田大户集约,把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为向高精尖、优质品种发力,大力发展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要引入项目、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步伐,带动全区东部迅速崛起,推动道外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