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股调研纪要:牧原死淘率仅同行1半 新希望仔猪成本低于非瘟前

本文选自中信农业最新(11月I7∽24日)调研纪要汇总(天邦、牧原、温氏、正邦、新希望)

天邦股份(SZ002124) 【中信农业】天邦股份191117纪要
核心内容:

1)公司仔猪肥猪比例取决于市场行情,今年预估11-12月出栏数量和10月差别不大,明年Q2左右会有较大增长,2020年全年出栏力争500万头,其中肥猪近300万头。
2)公司种猪资源充裕,GGP4500头,GP接近3万,预计年底能繁能到20万头,明年力争做40-50万头,2025年在六大区实现3000万出栏、屠宰规划。
3)预计非瘟疫情还会反复但相对可控,公司以租赁等模式加大自繁自养的产能建设,明年成本仍有下行空间。

详细内容:

1)10月出栏数据解读:肥猪7万多,仔猪6万多,肥猪均重113,价格33元/公斤,肥猪成本估计大概16块多,最主要还是前期死亡率比较高。7公斤仔猪市价大约不到1600(合格的母猪价格在3000元一头左右).今年平均下来成本360,上个月估计400元。

2)能繁和种猪的情况: GGP4500头,GP接近3万,且还在不断增加,明年对猪的需求主要看二元。年底20万能繁,后备16+万(年底能繁+后备中三元的大概有10万头),现在16万多能繁,后备20万。2020年底,预计40-50万能繁。我们是已经第一次配上种的叫能繁。筛选出来准备留种的叫后备,7公斤-150公斤的猪。

3)三元猪效率:还是有差异,3元猪我们估计一般第二年开始淘汰,5胎左右性能就下降了。行业都留种,量上的比较快,但效率会有损失。

4)19年出栏计划: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来权衡仔猪和肥猪比例,现在高的一头肥猪利润能到4000元,体重上,疫情稳定区域,至少养到130公斤,但是不稳定区域,还是有非标猪。后续两个月肥猪估计和10月量差不多,每个月还有部分留种(约2万头),12月是否压栏也要看市场行情,如果不卖种猪和仔猪,预计260万实现不了。预计明年Q2起量会增长较多。

5)20年出栏节奏:明年全年500万,肥猪争取做到300万。上半年月肥猪大概10多万头(目前存栏大概是60-70万头),下半年肥猪比例会高。预估明年自繁自养产能在240万左右,7-80万公司+农户(2400头存栏规模),二者成本相差不大。

6)中长期出栏节奏:2025年3000万出栏。6个大区(广西,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河北等)每个匹配500万头产能,配套屠宰厂做产业链。现在每个大区都配有种猪。我们现在资金倒不是大问题,现在大家都鼓励养猪,土地等手续很快建好了。

7)疫情:预计疫情有可能还会反复。但不会太大面积爆发,一来密度较低了,另外大家该有的防范措施也都做了。最近主要是前面没爆发过的中了,比如东北和山东都有一部分,可能是天气的原因。我们山东现在投苗也比较谨慎。

8)广西情况:整个广西产能去化65%以上。广西喀斯特地貌,水都是通的,加上农户发病后猪到处扔造成当地损失严重他。我们损失20%左右。相对较好几点,水用的是巴斯夫的水过滤,超过20纳米的都能过滤掉,病毒大概是200纳米。典型的措施如改造独立饮水网,增加隔断分区,早发现早检测做好拔牙(一般拔牙期间会暂停配种)。这头猪如果有问题,周围2-3头都拔掉了。防非费用投资大概在2-3亿,大部分都费用化了

9)农户改造:选址是相对独立的,进猪舍前会先经过安全小屋(农户投入2-3万元改造),公司每批猪结算下来也会给一定补贴,现在业绩好的农户400多代养费。但是农户这边想找到生物安全很好的,还是比较难。1000多头规模让他上一整套生物安全不合算,可能还是效率比较低。另外,和年初比,农户比较害怕,我们也不敢和他养,现在自己养的农户基本很少了。未来我们会加大自繁自养的比例,但公司+农户还是会存在一定时间。

10)成本趋势:成本估计还是会下降,不满负荷主要影响仔猪成本。公司死淘率16%-17%。我们仔猪主要卖给双胞胎 正邦 新希望等大公司

。18年广西全成本11.3,未来我们不会比牧原差多少。我们还有很多潜力没发挥,基因编辑 饲料 疫苗等。原来PSY 28-30,明年估计还有25,MSY估计 22-23。

11)猪价:明年整体猪价高位,预计到明年10月才会见拐点,至少1.5年左右回归到正常周期底部,但不会低到前期低点。

12)浙农发:主要是浙江这块,我们占比38%,不并表。他的长期规划500万,明年估计装满能出80,但也不好说,因为收了好多老厂也要改造。

13)饲料:猪料产能50万吨,基本不会新建。饲料业务二季度比较好一点,三季度比较一般。

牧原股份(SZ002714) 【中信证券农业】牧原股份-2019年策略会交流纪要20191120

成本继续下降,出栏企稳回升、20Q2或进入高速增长期,成长优势确定,盈利弹性或加速释放。

撬动产业资本,积极向南扩张,加速成长可期。
------------------------------
【交流纪要】
【近期情况】

1. 出栏均重:目前出栏均重125公斤左右。主要是猪舍不够,所以不养更大。

2. 仔猪销售:大概1800元/头,一般定价是按15公斤的报一个标准价,实际销售的时候按一公斤多少钱再扣一些。现在卖的仔猪还是公猪为主。

3. 9月底存栏:800万头(包括能繁)。

【出栏量】

1. 2019年出栏量:今年的出栏量估计一千零几十万头。后面两个月估计还是70-80万头。还是在留种。

2. 明年的出栏量:具体取决于仔猪的销售。估计明年二季度出栏量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因为一季度的留种还是会比较大明年仔猪占比估计不会超过27.5%的历史高位。后年的仔猪占比会更高一些,仔猪需求会上来。

3. 母猪:上个月月底有102万头能繁母猪。估计年底130万头能繁问题不大,其中三元猪的量很少。能繁是从第一次配种开始界定。生产上没有能繁母猪的概念,都是叫基础母猪。头胎的母猪和经产的母猪是分开管理的。一般都是5胎淘汰。头胎和经产母猪的健仔数大概相差0.5,头胎大概是9.8。考虑了死胎和弱仔。一个平衡状态下的母猪群,配种量应该是总量的1/5,理想之下的是4/5处于怀孕的不同阶段,1/5在空怀期。现在的怀孕比例更高一些。因为基本都是留种就很快就配种了。


【产能建设】

1. 资本开支计划:今年的资本开支估计60+亿。明年估计100-200亿。这几年100亿以上的资本开支可能都是常态,未来就具体再看了,跟利润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猪场建设成本比以前高一些了。按一头猪来算,和以前差不多。

华能信托的合作:估计第一笔资金很有可能在这个月月底或下月上旬到位。

2. 现有产能:项目储备一般是按2-3年的出栏情况来储备的。现在有2800万头的产能(猪舍),在建的有2000万头。

3. 投产情况:7月在河南周口有个7/3号开工的场,两周前已经产第一批仔猪了。投产进度一直这么快。只是高猪价下,资金回流会比较快。按照现在的猪价,一个场从开工开始算,到第十个月,基本现金就平衡了。涵盖饲料厂。

4. 区域拓展:云南的子公司是因为要向南方去发展。现在疫情的变化,使得南方也欢迎公司去养猪。广西有的土地征用成本很高,比如甘蔗地要补几万块/亩。公司选地的要求放得比较宽了,比如150亩的地也会用,可能单场规模会小一些,比如5-8万头的场都会有。公司在北方主要是取用地下水,做水质监测,风险比较低。南方的情况还需要具体再了解下。河南的增幅上未来不会特别大了。

【养殖成本】

1. 成本:上个月比9月份还下降了1毛。这几个月都是维持这个趋势。猪瘟对成本的影响正在过去。之前成本高,是因为疫情导致健康差,料比高等等问题。现在死淘率回到正常水平了。随着新猪舍的应用量在增大,整个公司的成本会有一个下降。回到以往11+的成本问题不大,甚至会进一步下降。

30公斤到110公斤的死淘率大概1-2个点,全程死淘率大概8个点。主要死淘是在出生到断奶阶段。08年以前,那时候规模还小的时候,全程死亡率才4-5个点。这个还是一个管理的问题,主要是母猪场的管理问题。大量的成本是发生在育肥,但是问题的根子都在母猪场。如果母猪的情期(影响配种率、母猪的生产效率)、孕期(影响仔猪的营养、对仔猪的健康基础很重要)、还有哺乳期管理做得好的话,后期的养殖就会顺利很多。

2. 料肉比:120公斤出栏时料肉比大概2.9-2.95,全程的料肉比。早期的料比低,越往后料肉比越高。现在120出栏的料肉比大概3。

3. 仔猪成本明年会回到120-150元/头的正常水平,落地成本。

【长期发展】

1. 关于土地的制约: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准备和规划了。这样华能的钱来了,才能快速的开始建设。远期来看,土地会是一个比较稀缺的资源。浙江和广东选了一些,福建没有选到合适的地方。道路、村庄、水源等等都有特定的要求。

2. 管理模式:公司是一种垂直的模式,子公司基本都是很相似的,一线子公司很容易复制,对于子公司经理的要求就相对弱一些。这几年集中管理的模式是适应公司的发展的。

3. 员工待遇:十月份的饲养员的平均工资是6300元/月。长期来看,工资肯定是提升的。2012年,起薪是3500,应届生招聘。现在是5000了。

【疫情】

1. 近期疫情:有些地方挺严重,河南还好,山东零星,听说东北的疫情比较严重,但是公司在东北的场反馈回来的情况还比较好。

2. 疫苗:没有用过。常规疫苗没有大规模的停用,正常的该用的还是在用,未来是有下降空间的。

【猪价】

1. 行业的产能恢复:估计会比想象的慢一些。之前以为如果有一个效果比较好的疫苗的话,会快一些。现在来看可能会慢一些。

2. 明年的猪价:今年母猪这么少,明年猪价能低到哪里去呢。不用太担心。

【其他】

1. 屠宰业务:今年开工3个厂,明年的开工数量不会比这个低。一般按200万头/厂建,投资成本大概2个亿(仅覆盖屠宰和分割)。因为公司的猪源足够。之前的屠宰企业需要动用很多的猪经纪去收猪,公司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2. 政府扶持养猪的政策:财政贴息,贴息幅度大概1-2个点。
--------------------------------------------------------------------------------

温氏股份(SZ300498)【中信证券农业】温氏股份-2019年策略会交流纪要20191122

【小结】

受益于上市率的提升,公司投苗量已现恢复、成本也有下降,预计明年下半年出栏量将有明显提升。2020年出栏量将超2000万头,2021年或开始提速增长。

【交流纪要】

1. 近期经营情况:1)出栏量:这两个月猪的出栏量会低一些,主要是留种的原因、以及5-6月的投苗量较低。鸡的出栏量争取做到1亿羽。2)均重:正常出猪,没有刻意的压栏。公司的体重从220+提到了230+,有5%左右的增长。明年估计不超过240。3)南方地区的存栏:慢慢回升。最痛苦的是6-8月的时候。4)农户的复产:消毒、空栏等等。现在一般2-3个月就可以复产。

2. 出栏量:

今年预计1800-1900万头出栏量。明年2000+万头的出栏量,是已经考虑了10-20%的死淘率了。后年的3000万头,基于死亡率控制在10+%的假设。5年规划,是做到5000万头。扩张还是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为主,公司+小区还在探索阶段,并购的不会太多。

投苗量的底部是7-9月,四季度的投苗量恢复到了120-130万头,会慢慢恢复。今年下半年的量和明年上半年差不多。出栏量估计要到明年三季度以后才会有一个明显的恢复。

明年的资本开支:暂时没有计划。今年上半年忙着防非去了,投资慢下来了,下半年发现钱又很难花出去。

养殖小区模式:都是公司先出钱,农户进来交租金。这种是公司+农户的升级版,比以前的公司+农户投资大一些,但是比自繁自养投资小一些。农户越来越难找的时候,这个也是一个过渡的模式。规模上,小区一般1-5万头。效率会高很多。不一定给养户很高的回报。全国都开始推。相当于加强版的员工激励计划。农户的头均收入差不多也是200+元/头。

3. 母猪:现在基础母猪120+万头,后备大概40万头。增加的母猪中,三元占比比较大。也有母猪延迟淘汰的情况,原来是第5胎开始卖,现在要顶到第6-7胎才卖。估计PSY效率整体下降了大概10%。

4. 成本:现在有下降,大概15+块/公斤。其中,仔猪成本较9月有明显下降;7公斤的断奶仔猪成本大概300元/头左右。上市率有明显提升,最低的时候也就60-70%,现在有70-80%;是由于周边养户的密度下降等等原因带动的。

5. 合作农户:10月份的猪的合作养殖户是1.8万头,户均700+头的出栏规模。2000+万的饲养能力。小散户都在慢慢退,新的养户都是规模较大的。疫情对农户的影响就是空栏期会从1个月延长到3个月。另外会损失一定的饲料钱和猪苗钱。代养合同是每批签一次代养费,代养费的基准是210元/头,根据料肉比、上市率会有调整。未来会推一个利润分享计划来防止挖养户。

6. 黄鸡:1)出栏量:今年8.5-9亿羽,明年9.5-10亿羽。种禽是足够的。以前没有上量是担心价格、禽流感,公司以前主要在做屠宰。2)成本:成本5.7-5.8元/斤。浮动不是太大,现在可能到6元/斤了,主要因为代养费。8000-9000羽/户,3-4元/羽的代养费。料肉比是2.8。3)构成:中速鸡占比70%。4)行业:估计行业的供给增幅10+%以上。

7. 其他:1)屠宰:猪一年100-200万头。做屠宰的目标不是为了赚钱。2)分红:会兼顾发展,不一定会把钱全部分很多,但也会保证一个合理的量。3)防疫:各大区的防控效果不一样主要和疫情的发生先后有关系,不是管理的问题。
--------------------------------------------------------------------------------

正邦科技【中信证券农业】正邦科技-2019年策略会交流纪要20191120
【小结】

1)出栏数据逐步改善,体重和均价预计明显上升。

2)母猪扩张有序、灵活外售仔猪,2020年出栏量或达1100-1300万头(同比增长约60%-90%)。

3)疫情防控改善,成本或逐季改善,头均盈利水平快速提升。

【交流纪要】

1. 短期数据:10月、11月数据好转,主要是均重和均价上升明显,预计11月均重维持在较高水平,可能比上月略高一些。11月目前为止的体重是110公斤以上。

2. 明年出栏量:保守1100-1300万头(800w头肥猪,其他是仔猪)。如果小猪卖得多会更多一些。明年还会销售仔猪,因为判断仔猪价格会好一些,可以多实现一些利润,盘活一些资金,明年公司的小猪供应也较为充裕。

3. 成本:四季度的成本和明年的成本会逐季下降。一是非瘟管控有所好转,二是出栏量在四季度开始释放,第三今年仍有100万头的外购仔猪,主要是2和3季度买的多一些,主要是为了衔接明年的出栏。4季度外购仔猪就少了。这个月开始卖仔猪了,一季度就会是有净卖出。

4. 疫情防控:公司本身就是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的模式都有。自繁自养猪场的规模如果过大,管理难度也很大,风险大,但和农户合作如果规模过小,比如低于2000头,也有较大的管理问题。公司倾向于向中等(5000-1万头以上)规模去发展过渡

1)分级防控:对于5000-1万头以上的农户,公司现在尽量1-2户就设置单独的兽医去驻场,物料等等都会有单独的配套设施和管理。2000-5000头的这种就是7-10户分组管理。对于2000头以下的农户,就是分区域进行管理。

2)检验检疫:三季度以来,检验检疫的水平也提高了。一旦是有疑似症状,公司就会用便携式的设备去猪场进行抽样检查、快速拔牙。这样可以缩小损失范围、加快控制疫情。

5. 产能扩张:现在产能的增量主要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特别西南区域的增量会更大一些,四川的增量相对更大一些。后年的产能布局是3000万头。

6. 母猪:GP+GGP有15万头。每个月大概新增10-15万头的母猪,其中仅30%是三元母猪。

7. 疫苗:正常的原来的疫苗都是正常在用。非瘟疫苗方面,如果有能解决问题的疫苗,当然还是很期待的,最重要的是稳定性。

8. 代养费:现在有300,之前只有150。

新希望【中信证券农业】新希望-2019年策略会交流纪要20191119
【小结】

1. 种猪扩张迅猛,争取年底规模达到50万头(其中能繁25万头)。

2. 明年出栏规划800-1000万头(其中自供仔猪600万头),2022年冲击2500万头。
【交流纪要】

1. 生猪养殖业务

1)出栏量:未来几个月每个月35万头上下,今年全年350万头目标没有问题。明年计划800-1000万头,2021年1500-1800万头,2022年2500万头。董秘是说可能会提前实现一些目标,就是2022年的2500万头要提前到2021年去干。明年自产仔猪保证600万头。估计自育肥300-500万头。

2)母猪情况:年底能繁的目标是25万头、总母猪50万头。预计一季度末60万头种猪,其中能繁40万头。能繁的定义:从妊娠开始算。

3)猪场:正在运营的种猪场可以装36万头母猪,正在建的可以装50万吨存栏规模,立项筹备的有20万头存栏规模(明年上半年完工);到明年年底,竣工的自育肥产能可以达到1000万头。

4)产能分布:7月底的存栏分布,山东29%,川渝14%,陕西12%,河北12%,江苏6%,海南4%,安徽和河南各3%,这个就是今年下半年的出栏分布。明年3月前竣工前的项目,还是山东26%,河北19%,陕西10%,四川10%,广西10%,北方:南方是6:4。4月份之后,南方的产能就开始投产了。区域布局的原则是每个大区都有1-2个省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向东南沿海的销区去拓展。

5)模式:未来规划是自育肥和农户的规模是1:1.

6)收购:莱阳项目有4个厂在运营,总共9个厂,其他的在1月完成引种。现在已经完全交接了。大好河山就是先放到其他场,先配种,等辽宁新民场完全可以进猪了,再放进来。

7)成本:前三季度累计口径:自产12.9元/公斤(考虑了上市率,没有考虑筹建费用),外购14.4元/公斤。虽然因为非瘟防控导致成本有一定提升,但总体在可控范围内。明年自产仔猪部分代养费会提高,但因为自产仔猪部分的占比会提高,预计明年整体成本会往下走。自产仔猪部分,成本可能在13.4的水平;外购仔猪部分,成本相对可变,这一块公司的战略是按预期头均盈利800-1000元的水平去进行仔猪的外购。

8)疫情:东北有一些。夏天和冬天,疫情各有其催生因素。夏天可能是蚊虫比较活跃。冬天是北方气温低、其他病容易诱发非瘟疫情。山东最近的体重大概120公斤,陕西也比较重。

9)员工:养猪团队有8000人,未来2-3年里每年新招1万名人才。考虑到15%的流失率,每年新增的人员部分都是具备1000万头的养殖能力。

10)资本开支:今年80亿,明年120亿,基本都在养猪上面。

11)疫苗:国家也表态了,让大家不要寄希望于疫苗上。公司是走综合性的生物防控的路线,不依赖疫苗。

12)猪价:高点肯定在明年,21年开始有明显的下降。没有接到限价的通知。短期内应该不会现价,否则大家没有动力去做投资和建设。

2. 饲料业务

1)销量情况:截至10月份,饲料同比+10%,合计1500万吨,其中禽料1070万吨、+18%,水产料107万吨,+9%,猪料325万吨。

2)前三季度饲料业务利润的增幅高于销量的增幅:a)成本和费用通过集中采购、有所下降;b)水产料做了专业生产线的改造,禽料行情好;

3)猪料的恢复:不太乐观。估计其中的猪料市场料下滑幅度大概40%。10月份单月的增速是前段料-8%,合计-17%。前10个月累计口径是前端料-11%,后端料是-7%。

4)禽料细分:累计 18%,蛋鸡15%,肉鸭16%,蛋鸭35%。肉鸡370万吨,肉鸭420万吨。

3. 禽产业业务

1)销量:种禽前10个月4.1亿羽,+24%,商品鸡鸭2.6亿羽,+22%,屠宰量5.9亿羽,+3%。

2)经营策略:公司经营策略上没有把屠宰上量放成重点,重点还是在中间环节商品代的放量。公司这几年的重点就是要让商品代的规模和屠宰量的规模做匹配。

3)盈利情况:屠宰前三季度7.6亿,+95%,比规模的增幅大一些。

4. 其他业务

1)食品业务:只剩下猪的屠宰和肉制品。猪屠宰的规模-17%,同行的降幅可能更大一些。肉制品销量在上升。

2)公司的猪肉库存:一直维持在80-90%的高位。一般在辽宁沈阳、河北。北京这边就没有。
整理者:忍者自省

写在最后:

一年五倍者如过江之鲫,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点击头像,关注确幸股票APP,分享全球明星股的成长红利。在确幸股票,做更确定的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