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暴力裁员:手无寸铁的员工,该怎么办?

昨天,一篇《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刷屏。

全文很长,大体意思是:一个在网易五年的员工,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几乎为公司付出了一切,却在劳累而身患重病后,遭遇公司的暴力裁员,陷入绝境。

读完整篇文章,让人很难平静。

文章的作者,这个年轻人,在文章中写道:曾经,我觉得那些朝九晚五的人,就是在虚度人生。

但,当他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用五年时间,加班4000多个小时,换回来的,只是自己重病缠身时的,一纸解除劳动合同书。

当全社会都在告诉年轻人,年轻就要996时,又有谁,能在被996拖垮的他们倒下时,帮他们一把呢?

对这个年轻人来讲,他如今面临的情况,可能只有尽快诉诸法律,才能得到尽可能公平的解决,但对更多的职场人,我们是否可以,提前做好自我保护呢?

一、你可以热爱工作,但更应该敬畏自己

职场上往往有两类人,一类人,善于偷懒耍滑,上班摸鱼;而另外一类人,则从小被教育要勤勉努力,尽职尽责,这样的人,哪怕遇到了天大的困难,也习惯自己扛,遇到几乎承受不了的辛苦,也会告诉自己,再忍一忍。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我们都喜欢第二类人,也更愿意成为第二类人。

但,当越来越多被工作压垮的新闻出现后,我们都有些犹豫了。“过于能忍”,似乎是导致了更多悲剧的元凶:

前两天,24岁的人大女生,因为工作压力过大,经常出错,曾向家人表示,对自己很失望,随后没过多久,选择自杀;

11月1日,30岁的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医生江金健,凌晨猝死在办公室里;

去年12月,36岁的华为工程师齐智勇,在22个月没有休假后,在肯尼亚过劳而死;

而今年5月,41岁的蚂蚁金服总裁助理毛军华,因病离世。在同事和朋友眼中,毛军华的成就,就是硬拼出来的。

一个同事曾会议说,当时,毛军华已经是中金公司的明星分析员,但却仍然是最拼命的一个,晚上10点,当所有人都已经下班时,毛军华仍然在继续加班。

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那些过度透支身体的人,往往是对自己有着极高要求的人。

他们对不完美的结果、不出色的业绩,不能容忍,但却对自己的劳累、疲惫、甚至即将崩溃,特别能忍。

之前,人民日报曾指出,从疲劳,到癌症,其实仅需要四步:

网易暴力裁员:手无寸铁的员工,该怎么办?

在《休活》这本书中,作者曾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珍爱的一件东西,对男士来讲,可能是一辆车,对女士来讲,可能是一双鞋子。

当我们在使用这些东西时,都会格外小心,不忍心它们划伤。

但即便这些东西再珍贵,也仍然是可以替换的,而唯独我们的身体,是无法更替的,那么,我们又是否,像珍爱一辆车、一双鞋那样,珍爱过我们的身体呢?

曾经有人把工作、家庭和健康,比喻成三个球,工作,是橡皮球,丢掉,还会再弹起;而家庭和健康,却都是玻璃做的,一旦破碎,再也无法修复。

面对工作,我们需要有敬畏之心,但,更应该被敬畏的,是生命。

二、职场并不公平,不要让自己成为最好欺负的那个人

前两天,和一个HR朋友聊到企业裁员的事时,她说:和员工谈离职,肯定是要从最好谈的员工开始,那些特别难谈的,再留下来慢慢谈。

的确,多年的职场经验,我见过很多裁员,而那些最好谈的,往往都是职场上的“老实人”。

这样的人,未必承担着最重要的工作,但一定是勤勤恳恳的,在平时,他们可以为了工作牺牲个人,但当他们面对裁员、面对不公时,却往往不敢、不愿,和昔日的雇主,闹得太僵。

难道,职场对这些“老实人”,就不能公平一点吗?

很难。

《穷查理宝典》中,曾讲过一个“史上最伟大的篮球教练”——约翰·伍登的故事:

约翰·伍登,有着40年的篮球执教生涯,他所带领的高中和大学球队,胜率都在80%以上,而在他执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期间,队伍获得了10次美国大学篮球联赛冠军。

在伍登执教期间,他用到的一条颇有争议的策略是:用局部不公平,来换取团队整体的优异成绩。

伍登将所有队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能力超群的精英队员,得分高手;第二类,则是虽然优秀,但稍微逊色的队员。

完成筛选后,伍登会直接告诉第二类队员:你们的角色,就是陪练,将永远不会成为场上的明星,甚至,没有机会上场。

对那些被他划入“陪练”的队员来讲,伍登的做法,非常残酷,以至于一个当年的陪练球员,在多年后,专门写了一本书,来回忆自己的那段痛苦往事。

但,就是用这样对某些个体极不公平的策略,伍登实现了整个团队的成功。

而在企业中,我们很难说,管理者不是有着和伍登一样的想法,只不过,他们可能不会那么直接。

他们会用更委婉、甚至更具有欺骗性的承诺,来告诉你:你也是有可能上场的,你也是有可能成为明星的,只不过,你需要更多的努力和磨练。

正如这个网易的员工在文中提到,自己用4000个小时的加班,换来的,只是每年涨了800块钱的薪资,以及总共加起来,不到3000块的项目分红。

而他唯一看到的希望,就是在去年年底做过的,晋升测试,却在测试没多久后,遭遇暴力裁员。

我们可以说,他很善良、很老实、很听话,只不过,我们多么希望,他能早一点发现,自己已经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从而早一点,变得有棱角、变得敢发声、变得多为自己考虑一点。

有时候,别人决定用什么态度来对待我们,是在一步步试探和我们一步步的退让中,学会的。

网易暴力裁员:手无寸铁的员工,该怎么办?

三、保持敏感,就是对自己负责

其实,通读网易员工那篇文章的全文,不难发现,他对公司所存在的问题,早有察觉:

他指出,自己出了事情,遇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后,才突然明白,为什么“之前经受网易裁员手段的同事,都想仲裁想曝光网易的行为”。

而在回顾自己5年的辛苦付出后,他更是感叹:

自己5年来,加班超过4000小时,现在冷静下来想想,这些加班其实完全是在为部门主管和领导的错误买单:因为他们的错误决策,导致产品不得不不断迭代、甚至推倒重做,而这背后的代价,就是基层员工无休止地加班,透支健康。

而在文章一开头,他也指出,网易从去年开始爆出的毁约应届生、年前最后一天裁员、威胁员工等等消息,自己一直不肯相信,直到落在自己身上,才对公司寒心。

虽然,这个员工很不幸、很老实、也很努力,但,他确实太天真地相信了公司,也蒙蔽了自己。

知名经纪人杨天真,在一次演讲中,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她说,有人问她,在娱乐圈这么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你带的明星又这么多,但为什么你公司的明星,负面新闻却不多呢?

她回答到:因为,我把功夫都用在了前面。我们签约一个艺人前,要做很透彻的全方位调查,确保这个艺人的人品不会出问题,这样,发生负面事件的概率,自然小得多,而即便未来,这个艺人遇到了不可控的负面事件,我们也只需要共同处理,就可以了。

而查理芒格在总结他和巴菲特的投资诀窍时,也曾说:我们不看任何咨询公司或者投行出具的,厚厚的分析报告。

我们更看重,企业是否有一个让我们钦佩的、愿意和他成为朋友的管理者。

的确,比起复杂的报表、变幻莫测的经营数据,唯有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人的行事方式,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人不对,一切都可能不对了。

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所采取的做事方式,并不取决于他所处的境地有多么艰难,而是取决于他一贯的价值观和道德感。

同样,对一个公司来讲,如果他一贯采用冷漠甚至卑劣的手段,来对待那些“不再需要”的员工时,又凭什么希冀,它能在面对你时,网开一面呢?

网易暴力裁员:手无寸铁的员工,该怎么办?

在谈到工作时,太多的“过来人”劝年轻人,要努力、要拼命、要996、要忍耐。

但,能为你负责的,只有你自己。

当你觉得不必忍、不能忍,也不愿再忍时,不再盲目地忍下去,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