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觸目驚心的警示片,讓多位政府“一把手”帶頭看?

《新聞聯播》的畫面顯示,包括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等多位部長出席

會議。一同觀看這部警示片的還有上海和重慶的市委書記李強、陳敏爾,會議所在地的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和省長李國英也在現場。

在各政府部門公開的觀影記錄中,“觸目驚心”、“令人警醒”是詞頻最高的感受。

南方週末記者黃思卓 南方週末實習生於北辰 張雨娟

2001年,作家哲夫隨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從上海出發,溯長江而上,行程兩萬多公里,寫下近40萬字的《長江生態報告》。在哲夫筆下,長江本應是一位來自遠古的歌者,懷抱著造化的五絃琴,彈撥山川萬物,歌唱日月晨昏,而沿途的汙染破壞提醒哲夫,長江已是喉嚨嘶啞,沉痾遍地。

18年後,六千公里奔騰入海之路上,汙染排放和生態破壞對長江帶來的累累傷痕並沒有消失。這些場景被記錄下來,形成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韓正在安徽省馬鞍山市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現場會,會上播放了這部警示片。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畫面顯示,包括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等多位部長出席會議。一同觀看這部警示片的還有上海和重慶的市委書記李強、陳敏爾,會議所在地的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和省長李國英也在現場。畫面中,這些政府

官員面色凝重,時不時做著筆記。

什么触目惊心的警示片,让多位政府“一把手”带头看?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在安徽馬鞍山市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現場會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並講話。 (新華社記者 高潔 | 圖)

這次播放的警示片,已經是“第二部”,由生態環境部和央視再次組成調查組,歷時228天,行程超過13萬公里,深入長江經濟帶11省市拍攝完成。

長江經濟帶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11個省市,涵蓋了20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近6億的人口在這片區域繁衍生息,創造了全國40%-45%的GDP,也集聚了生態環境的壓力。

警示片第一部拍攝於2018年,已在多個政府部門內部播放。警示片以紀實的手法,不加修飾地展現問題,許多地方被字幕直接點名。

“我們也有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第一部是中央明確告知情況,督促整改。第二部警示意味更加明顯。”看過第二部警示片後,安徽生態環境廳的一位工作人員認為,如今中央一再強調長江大保護,如果某些地方被發現還在“頂風作案”或者只想用“我不清楚”一筆帶過,那就說明政治覺悟不高,可能要問責。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於2014年成立,當時的組長是時任國務院總理張高麗,現在的組長是韓正。2016年初,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重慶主持召開了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第一部紀錄片首次播放是在2018年底,同樣有多位官員出席。

2018年12月14日,韓正主持召開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會上播放了第一部警示片,當時出席觀看的有國務院總理劉鶴、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國務院秘書長肖捷、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等。針對暗訪暗查發現的問題,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有關部門負責人作了發言。

第一部紀錄片由生態環境部和央視聯合制作,歷時3個月,行程約10萬公里。

三天之後,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主持召開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觀看了上述警示片,這是公開資料中可以查到的最早觀看部門。會議記錄顯示,警示片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觸目驚心、令人警醒。

長江治理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相關部門在觀看之後,對自己管轄範圍的問題作出了反思。在各政府部門公開的觀影記錄中,“觸目驚心”、“令人警醒”是詞頻最高的感受。

2019年1月4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黨組書記馬建華在官網發表了兩千五百餘字的觀片感言:警示片涉及的因水資源不合理開發導致城市河流水體湖泊化嚴重、引水式電站下游河床乾涸、生態水量難以保障、沿江河段岸線侵佔嚴重等問題,雖然責任主體在地方,“但我們也有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2019年1月8日,交通運輸部觀看之後,部長李小鵬強調,看不到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看到了問題而回避問題就是嚴重錯誤和失職。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看後指出,對於船舶汙染物未達標排放和偷排漏排問題,要開展專項治理,同時也要配合相關部門的工作。

警示片被剪輯成不同時長的版本,在

政府部門內部自上而下逐級傳閱播放。

湖南省環保廳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警示片發到縣市區去觀看,主要是讓縣市區“清醒認識到長江面臨的嚴峻汙染形勢”,提高思想和行動上的自覺性。

南方週末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發現,11個長江經濟帶省市和片中問題涉及的區縣一把手都陸續在2019年前四個月裡觀看完畢。直到2019年11月14日,湖南省水利廳仍然在組織全體幹部集中觀看。

觀看部門除了與環境有關,還有農業農村、林業、城管執法等部門。對其中問題的整改,對接的部門有的並不在環保部門,江蘇和四川環境廳都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牽頭的機構設立在省發改委的長江辦或長推辦。

什么触目惊心的警示片,让多位政府“一把手”带头看?

(《新聞聯播》截圖 | 圖)

問題不侷限於警示片清單

從央視報道和各個省市公佈的警示片問題清單看,長江這條母親河著實“病得不輕”。

2018年12月14日警示片首播當晚,《焦點訪談》播出了“督察回頭看·見長江受傷害”節目。

鏡頭下,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一位環衛工人駕駛一輛掛有市政施工牌子的罐車,將刺鼻黑臭的垃圾滲濾液直接排入公路邊的雨水管道。督察人員估計,一天約有幾百噸的垃圾滲濾液沿著管道進入烏江——長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

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村莊、山林、水塘的田園牧歌被挖山、運土、填江的機器轟鳴替代。彭澤磯山工業園洪家窯和張家衝地塊內80%以上的溼地已被人為侵佔損壞,村民埋怨長江邊土地已經基本被開發滿了,政府

部門對村民的抗議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位附近的施工單位工作人員則說了句掏心窩子的話,“(江邊)全是大型的化工廠,長江邊好排汙,跟你說實話”。

什么触目惊心的警示片,让多位政府“一把手”带头看?

(《焦點訪談》 截圖 | 圖)

《焦點訪談》公開的兩個案例只是“長江病了”的兩個小片段。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關於做好2018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163個問題整改銷號工作的函》,各省市合計有163個問題。

南方週末記者經不完全統計發現,163個問題集中在汙水直排入江、長江岸線或其他生態敏感區內違規開發建設、船舶汙染、礦渣等工業固廢處置不當等。

中央移交警示片問題清單後,各個省市開始整改並公示銷號情況。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11月21日回覆南方週末稱,涉及湖南省的8個問題中5個已完成整改,驗收銷號工作正在展開,另自查自糾發現206個突出問題由省長江辦統一調度。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於2019年10月25日發佈公示稱,“泰州市揚子江藥業長期向長江滲排工業廢水問題、鎮江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江灘溼地被非法侵佔問題”等8個事項基本達到整改要求。江西省也於2019年11月12日發文稱, 17個問題中,11個已完成整改,其中九江市中偉科技化工有限公司違規堆存原料及生產廢渣和上饒市風順生活垃圾處理有限公司滲濾液超標排放兩個問題已滿足銷號條件。

整改過程中,地方政府發現,問題不侷限於清單,多地提出了不同的“+”口號。

江蘇省發改委長江經濟帶發展處的一位副處長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除了移交的17個問題外,警示片也點到了江蘇的“化工圍江”問題,因此江蘇主動將“化工圍江”也納入問題清單,制定了“17+1”的整改方案。

類似地,安徽省提出“23+N”,四川省也提出“1+2”方案,將中央移交的問題和自查問題一起列入整改任務清單。

製作省、市級生態環境警示片

哲夫當年近40萬字的《長江生態報告》,喚起了公眾對生態環境的反思。隨著科技進步、環保督察力度加強,

政府環境監督治理也從文字圖片時代走向了視聽時代。

長江生態環境問題的“銷號”監管手段並不是第一次實施。2017年,長江經濟帶水源地整改問題也採取了類似的形式,尚未完成清理整治任務的地市被邀請入“飲用水水源地攻堅決勝群”,成員包括主管副市長、環保局長、分管副局長等,完成整治後,即可退群。

2018年12月1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表示,要將製作生態環境警示片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抓手”,將日常督察執法工作與警示音像製作結合起來。

觀看2018長江警示片之後,四川、 湖北、安徽、貴州等省市還自行製作了省級甚至市級生態環境警示片。

2019年6月3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嶽東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四川省相關人員歷時數月,暗訪拍攝19個市(州)173個點位,製作了四川生態環保警示片,第一批排查出168個問題。

2019年9月11日,湖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現場播放了湖北省的警示片,重點曝光沿江化工汙染等50個問題。整改工作隨即啟動,荊州市則拍攝市級警示片。

上述安徽省環境廳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省領導在2018年年底看完警示片不久後,就部署製作安徽的警示片工作,線索來自群眾信訪舉報和省級環保督察等。2019年6月,時長約為兩小時的安徽警示片出爐,交予了省級領導和長江沿岸五市的市級領導觀看,並形成整改清單和牽頭單位。

拍警示片會遭到地方政府的阻攔嗎?他發現並沒有:“本身片子拍攝就是不打招呼,直奔問題,拍完就走。”甚至當地相關部門表示理解並大力配合,因為相關部門也希望通過警示片督促當地政府提高環保思想認識,全面排查整改

一位在央視工作多年的記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像警示片這樣的環境內參片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記者往上送,比如日常報道中發現的嚴重情況;另一種是上面要求拍攝,再往下派拍攝任務,警示片就屬於後者。

該記者介紹,環境內參片的製作流程跟普通節目沒有任何區別, 只不過做完以後沒有公開向社會播出,而是送到相關部門的桌上。

四川、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的工作人員也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他們早在2015、2016年就開始通過拍攝警示片的方式進行省級環保督察。

除了長江警示片,類似的警示片還有《秦嶺違建別墅整治始末紀錄片》,揭露了違建別墅造成的山體破壞、汙水排放等生態問題,湖南省益陽東部新區就組織參會人員連續觀看了長江和秦嶺警示片。

(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22日南方週末,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請留言。)

通過270起通報案例分析發現,環境破壞主要有三大類型:保護區或其他生態敏感區內違規開發建設;城鎮汙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不足;礦渣等工業固廢處置不當。

· End ·

尋找綠色解決方案

什么触目惊心的警示片,让多位政府“一把手”带头看?

千篇一綠

南方週末旗下新媒體

電話:020-83000817

郵箱:nfzmgreen@126.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