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成熟的異想天開,假如,上大學不用高考用什麼方案?

如果不用考試來證明學生的學習效果,實際上也可以採用大學的那種學分制的模式,用各種各樣可以增加學分的方案,來估算一個學生的總體的實力,用這樣的學分的總分來判斷一個學生的優質程度。

一個不成熟的異想天開,假如,上大學不用高考用什麼方案?

這樣就不是以單一的考試結果來證明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是通過各種各樣綜合性的評分來證明學生的實力。

比如說曾經有個學生告訴我,他們大學裡面結婚證,駕駛證都可以換學分。所以這個學校裡面的學生不但積極學習,積極考證,拿到各種各樣的證書來換取學分,與此同時他們還積極找對象。這個學校促成了很多高智商人群的結合。

有些人可能很奇怪,結婚證怎麼可以換學分呢,事實上我們的社會里面出現過很多類似的現象,當然有些人大學畢業以後遇到了人,反而就不再是大學生了,那麼最後結婚的對象反而不是和自己智商水平相同的那些人。這樣就沒有辦法在孩子的智商上實現強強結合。所以這個學校的做法,我覺得應該點個大讚。

假設我們整個社會都不採用考試作為評判的標準,那麼我們可以在出小學和初中階段仍然採用現在的學習模式,到了高中以後,先以考試分配出那些進入重點高中的學生,然後再把剩下的學生平均分配到其他一般的高中中去。

一個不成熟的異想天開,假如,上大學不用高考用什麼方案?

然後我們在高中的學習中採用全國統一的月考,用平時的成績來計算學分。同時按照制度設計,把其他一些符合增加學分的項目加進去,比如說參加各種各樣的競賽獲獎可以加學分,參加運動比賽獲獎可以加學分,參加區域性的舞蹈比賽,唱歌比賽可以加學分。

最終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學分水平。最後高校在根據學生的學分總分來進行錄取,這樣你就可以順利的取消了高考。

通過這樣的模式考試也不是唯一的選拔標準,但是不會百分百的否定考試的作用,通過全國性的月考始終能夠監控到每個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那麼只有最優秀最認真最有執行力的那些學生才能夠被選拔出來,進入到高校就不會出現平時考試考得很厲害,但是高考失常遺憾落榜的情況了。

當然了,大學實際上也可以完全不用考試,把所有選報自己學校的學生照單全收。但是進入大學以後,第1個月就開始實行月考制度,每次月考實行末位淘汰。

假設有50萬人進入清華大學,那麼可能學校的容量不夠大,那麼他們就在網上先學學了,一個月以後參加清華的網上的考試,考試沒有通過的就自動被退學。那麼最後能夠留下來的就是精英。但留下來的人數基本上符合學校容量,以後他們在進入學校學習。

由於越好的學校淘汰率越高,所以大家在報考學校的時候也不敢亂報,聰明的人還是會報符合自己智商和學習能力的學校的。

如果用這樣的模式也可以避免某些人雖然基礎學科學的不好,但是專業學科可以學到很強的情況給他們一個機會,說不定他們平時的考試雖然不行,但是到了大學裡面出類拔萃。

不過個人認為實際上現在的考試模式並沒有很糟糕,用考試的模式雖然偶爾會埋沒人才,但是時間會糾正一切的錯誤。

一個不成熟的異想天開,假如,上大學不用高考用什麼方案?

比如,北京上海不允許外地的考生在上海參加高考,但是在上海的外地學生中有一些確實是出類拔萃的,但是由於他們沒有及時回到自己的省份去參加高考,造成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報名參加高考,所以他們只能在上海或者北京讀高職。

讀高職的他們並不會罷休,他們會採用專升本的模式,讓自己多花一兩年的時間升入本科,然後在考研。

前兩年有一個學生就是通過這樣的模式考上了清華的研究生。

所以只要你的生命中是有能力上清華的,上清華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你就是沒有那個能力上清華存在的性格缺陷,那麼你就會一次一次的錯過機會。

所以考試是不可能埋沒人才的,埋沒人才的並不是考試本身,而是考生自己。性格決定命運,考生性格中的某個缺陷就有可能造成他終身的遺憾,他們始終沒有發現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就會把自己的問題怪罪於外部世界,怪罪於考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