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曲解了挫折教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正确使用挫折教育很重要

“小时候父亲对我特别严厉,不让照镜子、不准留长发、寒暑假必须出去打工……不仅如此,每次吃饭的时候还要指责我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弄得我经常边哭边吃。”这是著名主持人董卿说的话。

可以看出董卿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曾经很多家长奉行的“挫折教育”,一般奉行这种教育的家长认为如果从小给孩子制造人为的挫折就能让孩子提前获得“免疫”,之后孩子进入社会之后面对挫折就会有强大的内心去面对。

父母曲解了挫折教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正确使用挫折教育很重要

一、很多家长错误的运用“挫折教育”,很容易就会让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挫折教育”和“习得性无助”?

“挫折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和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但是很多家长都在过度的使用“挫折”来打击孩子的内心,使孩子形成了一种“习得性无助”。

而“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面对挫折和失败而造成听人摆布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西里格曼曾做了一项经典的实验:

将狗放入有电击的笼子里,当蜂鸣器一响,就给狗狗电击,当狗在笼子里面的时候,是不能逃避电击的,在多次试验之后,在电击之前,先把笼子的门打开,当蜂鸣器响了,狗狗非但没有逃跑,反而卧倒在地开始呜咽和颤抖——原本可以逃避电击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而孩子在家长人为的设定挫折中一旦形成了面对挫折的无助感,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甚至会让孩子觉得生活在折磨当中,最后让孩子面对生活产生无助感。

父母曲解了挫折教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正确使用挫折教育很重要

二、家长对“挫折教育”的误区有哪些?

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只要不断的给孩子挫折和压力,就是挫折教育,最后却导致孩子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出现心理问题。

1.给孩子过多的挫折

有些家长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认为狠狠的批评就是挫折教育,于是采用多批评少表扬的驾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却没想到这也会导致孩子习得性无助的形成。

2.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

有时候孩子在学校取得了好成绩,或者是在其他方面得到了表扬,家长有心表扬,但是害怕孩子会因此而骄傲自满,于是即使孩子获得了好成绩依然会得到家长的批评,却没有想过孩子会因此而觉得家长不关注自己,对自己的优点也进行忽视,从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由高兴变为失望,让孩子情绪上得不到疏解。

父母曲解了挫折教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正确使用挫折教育很重要

因为看到了挫折教育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于是后期很多教育学家都在否认使用错误的挫折教育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强大的内心,甚至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于是家长们又开始转换教育方式——一帆风顺的教育方式。结果发现还是与原来的预测大相径庭。

现在很多的家庭基本生活条件都不错,不会出现“揭不开锅”的情况,于是现在的家长面对孩子的一些需求,只要不是特别过分,都会尽量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很多家长甚至开始“包办”孩子的一切,上到学校选择,下到衣食住行,帮助孩子事无巨细的做好一切,有时候孩子吃个饭都要递到口边。

这也导致了很多孩子现在五谷不分,四肢不勤,整体让孩子的生活“一帆风顺”不给孩子任何的打击,害怕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正确吗?

父母曲解了挫折教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正确使用挫折教育很重要

三、“一帆风顺”教育下的孩子

1.无法实现独立

很多家长现在对于孩子总是过度的关心,导致很多孩子出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衣服不分前后,家长看孩子穿的不够熟练,直接上手帮孩子穿;

看到孩子把玩具洒落一地,没等孩子自己收拾,就自己帮孩子收拾好了;学业上有困难,看到孩子百思不得其解,直接帮孩子把答案写好……这些行为其实无形之中也在减少孩子接触的过程。

如果这个时候问家长为什么这么做,估计很多家长都会推脱说“孩子还小,以后大了就会懂了”,但是孩子真的能在长大后懂吗?孩子自己都没有联系熟练的时间,又怎么才会懂?

2.面对挫折,只想退缩

朋友家的小佳正在面临幼升小,朋友就给小佳报了一个幼小衔接班,结果小佳上了两天就死活不愿意去了,问原因,小佳回答说“老师根本不管我,我和小朋友犯错,老师也总是批评我……我就是不想去了”

父母曲解了挫折教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正确使用挫折教育很重要

其实究其原因,小佳还没有搞懂幼与小之间的区别,可能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是围着孩子天天转的,但是小学的时候,老师更多的关注是学习,所以小佳一时无法接受老师对于他的忽略,无法接受,所以产生了一定的厌学心理,想要逃避。

3.心理脆弱,接受度不高

很多家长都是把孩子当做独一无二的宝贝,所以生怕孩子会受到一丝伤害,于是对于孩子的生活也会有较多的干涉,想要把好的都给孩子,但是在家长看来的是“爱孩子”,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的话,更多的是在溺爱孩子,将孩子整体保护在家长设立好的“盾牌”之中,缺少了让孩子接受痛苦、挫折的机会,也让孩子在离开父母的盾牌之后,独自面对打击时,心里脆弱,无法接受,甚至一度会变得消沉。

父母曲解了挫折教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正确使用挫折教育很重要

四、那么家长应该采取哪种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

很多家长不是给孩子过度的挫折教育,就是给孩子太多的“一帆风顺”,这两种教育方式下都会使孩子偏离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家长们应该选择结合这两种教育方式 找到一个适合孩子教育的关键点,之后对孩子进行实行,才能让孩子更好的茁壮成长。

1.家长其实不需要过多的干涉孩子

很对家长想要利用“挫折教育”和“一帆风顺”教育保护孩子,或者是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其实都是在过多的干涉生活。在教育孩子方面,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方法,家长们应该根据自己家孩子抗挫折能力以及孩子自身的独立性,来引导孩子正视挫折。

2.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度的压力

给孩子压力是好事情,但是一定要掌握一个度。每一个人在世间生存都不能做到一帆风顺的走向成功,所以作为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的给孩子一些压力。

这样也会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挫折,而不会选择退缩,能够进行勇敢的去面对,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更加有利于孩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会为了成功而主动的去努力争取。

父母曲解了挫折教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正确使用挫折教育很重要

3.家长应该和孩子多互动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陪伴孩子,在孩子足够放松的状态下,了解自己孩子真正的内心,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让孩子能够更加主动地和家长进行互动。

4.在一定程度下给予孩子情感支持

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家长应该试着以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孩子,而不是强逼着孩子去面对挫折,当孩子面对挫折时,肯定会有一些负面情绪产生,家长应该适度的去接受孩子这些负面情绪,并且向孩子传达“即使失败了,爸爸妈妈还是会一样爱你”,这样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也能够在家长的情感支持下继续前行。

父母曲解了挫折教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正确使用挫折教育很重要

5.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也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塞利格曼提出,改善对一件事情悲观性的看法,通常有两种策略:转移注意力,反驳。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可以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调节孩子的负面情绪,使孩子的情绪能够得到缓和。但是如果长期来看的话,反驳的方法更加适合面对挫折。

塞利格曼提出的反驳方法是一种可以教会孩子,在面对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个想法可能产生的后果,让孩子相信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善的,最后让孩子从反驳中得到激发。

在教育孩子方面,每一位家长都是一位新手,但是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方方面面,从而寻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进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