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皇后:孫中山稱她為“女中堯舜”

隆裕皇后—— 慈禧的侄女、光緒的皇后、溥儀的皇額娘、下了宣統退位詔書。這就是隆裕太后留給後人的一個歷史背影。

隆裕皇后:孫中山稱她為“女中堯舜”

隆裕皇后

【隆裕皇后簡介】原名葉赫那拉·靜芬,是慈禧太后的二弟都統桂祥的女兒。1888年,慈禧太后將這個侄女嫁給光緒,次年立為皇后。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病逝,宣統帝繼位(愛新覺羅·溥儀,生於1906年,是道光皇帝之孫)。1909年正月初一,溥儀將年號改為宣統。宣統帝稱她為“兼祧母后”,尊為皇太后,上徽號隆裕。宣統帝年幼,由隆裕太后和宣統帝生父——攝政王載灃一同主政。

【退位詔書因何而頒?】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在飽經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之傷痛和離亂後,痛定思痛,下詔變法,“取外國之長”,“去中國之短”,謀求富強。此後十年的變革,被歷史學家們稱為“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尚有可取之處,但是攝政王載灃並沒有在既定的憲政的道路上走下去,他攝政之後,集中軍權,罷黜袁世凱,將大權集中在滿洲皇族手中。1911年內閣名單中,漢人有四,滿族大臣有九(其中皇族有五)。“皇族內閣”成為一場騙局,立憲派徹底絕望。

武昌起義爆發後,載灃火速啟用袁世凱,打算等袁世凱平定了革命黨,再將其送往死刑臺。載灃沒有料到,請來的救命郎中袁氏卻成為催命的掘墓人。袁世凱是北洋軍隊的創辦者,在朝野之中形成一股很強大的政治勢力。清軍收復漢口之後,袁世凱並沒有趁勢攻打武昌,而是選擇與革命黨議和。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在就職宣言中表示,一定要“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普利民生,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願”。孫中山電告袁世凱,只要袁世凱贊成共和,就把大總統的職位讓給他。
這時,手握重兵並獲得列強支持的袁世凱,開始了一系列的表演,攫取權力,逐漸爬上頂峰。他一方面假裝共和,一方面加快步伐逼宮。袁世凱先用金錢收買滿清王公貴族,孤立皇族。然後打起了心理戰,以革命黨的飛機炸彈恫嚇,“飛機翱翔空中,來去無端,炸彈一擲則京師立成齏粉”,隆裕太后聞之,膽顫心驚,涕淚交流。有一次在御前會議上,她抱著宣統帝大哭,說:“我悔不隨先帝早死,免遭這般慘劇。”面對清廷皇帝遜位的百般不捨和萬般猶豫,袁世凱向隆裕太后保證,每年400萬兩白銀優待皇室。

1912年2月12日,在紫禁城養心殿舉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次朝見儀式。 隆裕太后在兩名太監的引領下,牽著6歲的溥儀來到大殿,坐上寶座。隆裕太后沒有像往常一樣垂簾,大臣們也沒有像往常一樣行叩首之禮,只是向太后和皇上三鞠躬。緊接著,領班大臣胡惟德代表袁世凱向隆裕告假,隨後,即由御前太監將早已準備好的退位詔書遞給隆裕。隆裕看了幾行,已是淚如雨下,之後顧不得太后的體面,由小聲嗚咽變成嚎啕大哭,朝堂之上的一干大臣也不禁潸然淚下。

胡惟德從衣袖中拿出一份電報,向隆裕報告,南方革命黨人發來一封急電,說本朝若不在下午15點之前頒佈退位詔書,即取消皇室優待條件。聽到此,隆裕打起精神,吩咐內務府大臣世續和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在詔書上用印(張謇執筆,徐世昌潤色)。

隆裕皇后:孫中山稱她為“女中堯舜”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各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歸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評價】

縱觀古今中外,大凡政權更替,哪一次不是血雨腥風。秦漢交替,始則陳勝、吳廣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而起”,終則劉項相爭,楚漢歸一。明掃元廷,直殺得鄱陽落霞不再,陰山狼煙四起。俄羅斯的羅曼洛夫王朝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被十月革命勝利後的蘇維埃處決。法國大革命後的路易十六,魂斷巴黎革命廣場。

1912年,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詔書,才使得政權的交替,而且是中國從封建帝制向共和立憲的過渡,如此和平、如此體面的實現了,我們不得不佩服當時所有的當事者的政治胸懷和智慧,尤其是隆裕皇太后的政治決斷和敢於揹負歷史責任的勇氣。

從政治上說,宣告結束了滿清王朝的統治,將國家歸還給人民;從皇室來說,通過這個詔書,贏得了獨立各省、進而是全國人民的原諒和尊崇,大氣、凜然;從結果來說,避免了全國性的、長期的內戰,使人民免除了生靈塗炭之苦;從文采來說,四六駢文,對仗工整,音韻美妙,不愧出自狀元之手。

此舉贏得西方新聞界的好評,2月16日《泰晤士報》社評說:“天子已經退位,清朝統治不復存在,世界最古老的一個帝國已經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歷史上很少見到如此驚人的革命。或許可以說,從來沒有過一次規模相等的、在各個階段中流血這樣少的革命”。

頒佈退位詔書,讓隆裕太后獲得孫中山等人極高的評價。1912年9月11日,滿清皇族在那桐宅中,為孫中山與黃興舉行歡迎會,黃興在答詞中說政權平穩過渡:“全賴隆裕皇太后、皇帝及諸親貴以國家為前提,不以皇位為私產,遠追堯舜揖讓之盛心,遂使全國早日統一,以與法美共和相比並。”孫中山在歡迎會上說:“孝定景皇后讓出政權,以免生民糜爛,實為女中堯舜,民國當然有優待條件之報酬,永遠履行,與民國相始終。”
袁世凱正式擔任大總統後,致信退位皇室,稱譽隆裕皇太后“天下為公”。
“與民國相始終”,只是一句良好的祝願。退位只過了一年,1913年2月22日,46歲的隆裕太后在長春宮中黯然謝世。隆裕死前曾對大臣世續說:“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又對溥儀說:“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別汝之期至矣,溝瀆道途,聽汝自為而已。”(陳遠《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中國週刊》2011年第1期)(讀者到此,怎不潸然?)
袁世凱下令全國下半旗,文武官員服喪27天,並且派出全體國務員前往致祭。接著,在太和殿前舉行國民哀悼大會。
國喪之後,隆裕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隆裕皇后:孫中山稱她為“女中堯舜”

隆裕太后葬禮。因頒發退位詔書,被稱為“女中堯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