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輔佐明朝三代皇帝,創中興盛世,被後世稱爲「女中堯舜」

這個女人便是誠孝張皇后。她被後世尊稱為 “女中堯舜”,受到極大尊敬。她為何能獲得這麼高的榮譽呢?

此女輔佐明朝三代皇帝,創中興盛世,被後世稱為“女中堯舜”

(誠孝張皇后)

第一,丈夫朱高熾能鞏固太子之位,有她一份功。

朱高熾並不招父親朱棣待見,原因是他太胖,走路都要人攙扶,更不要說騎射的本領了,因此朱棣一心想要廢掉他改立次子朱高煦。朱高煦為了得到太子之位,可沒少在朱棣跟前給朱高熾下藥,所以朱高熾的日子很不好過。

每當朱高熾鬱鬱寡歡的時候,張氏(後來的張皇后)便多以歷史勵志故事來寬慰他,並鼓勵他減肥,同時還在飲食上親自為他調理。

除了安慰丈夫,張氏還對朱棣和徐皇后侍奉周全,因此朱棣常誇讚她是個好媳婦,再加上徐皇后頗不贊同朱棣廢太子,所以朱棣想廢太子的事便一拖再拖。

最關鍵的是,張氏還生下了聰明好學的朱瞻基,而朱瞻基又是朱棣最喜愛的“好聖孫”。

由於張氏做了不少拉分項,在永樂二十二年,奄奄一息的朱棣,最終將皇位傳給了朱高熾。

第二,為朱瞻基治理天下掃除障礙。

朱高熾繼位後,是為明仁宗,張氏被立為皇后。然而皇后的位子還沒坐滿一年,朱高熾卻暴病身亡。

此女輔佐明朝三代皇帝,創中興盛世,被後世稱為“女中堯舜”

(明宣宗朱瞻基)

父死子繼,朱瞻基繼位稱帝,是為明宣宗。張氏則被尊為皇太后。

此時正逢新帝繼位,一直覬覦皇位的朱高煦由於父兄已死,公然發動叛亂,想要奪取朱瞻基的皇位。

張氏雖說不在前朝,但自朱高熾繼位後,凡政事她無所不知,朝臣她無所不識。

當朱高煦發起叛亂後,她立刻與朝中骨幹楊士奇、楊溥、楊榮等內閣大臣商議對策。由於應對有略,僅用了三週,就擺平了朱高煦的叛亂,並藉機削弱了藩王們的勢力,這樣既鞏固了朱瞻基的皇權,也為朱瞻基實現“仁宣之治”,創造了條件。

第三,承上啟下,為明朝的太平立下了不朽之功。

宣德九年,36歲的朱瞻基突然駕崩於乾清宮,留下了才9歲的皇太子朱祁鎮。

朝中盛傳張氏會改立襄王朱瞻墡(張氏所生皇五子)為帝,張氏得知後,將群臣召進乾清宮,把朱祁鎮放到皇位上,對大家嚴厲地說:“這就是新君。”如此朱祁鎮得以順利繼位,而張氏則被尊為太皇太后。

朱祁鎮繼位後,有獻媚的大臣請求張氏臨朝聽政。

張氏拒絕了這些大臣的請求,她命楊士奇、楊溥、楊榮為輔政大臣,政事都交由他們票擬,重要的政策需通過張氏決定後,才交由內閣議決。

第四,會用人,拒絕外戚干政。

此女輔佐明朝三代皇帝,創中興盛世,被後世稱為“女中堯舜”

(權宦王振)

​張氏很會用人,她多以仁忠有才幹的舊臣為主,因此沒有發生一朝皇帝一朝臣的洗牌大變革,反而這些舊臣都久經時間考驗,政治能力更強,國家也因為他們的治理更加強大起來。

另外,張氏雖然地位尊貴,但她從沒有起用過孃家人,反而對孃家人多有約束。《明史》曾記載,張氏曾以書信的形式告誡她的哥哥要遵紀守法,更不能干預政事,每個月也只能初一和十五能入宮問安。

第五,杜絕宦官干政。

朱祁鎮年少,宦官王振由於有文化,被選為太子伴讀。然而王振卻不本份,常變著花樣哄朱祁鎮玩,並頗有弄權之意。

張氏看出王振的苗頭,於是召來大學士楊溥、楊士奇和楊榮等重臣,當著他們的面命王振跪下,聲色俱厲地斥責他若是敢幹預朝政,將格殺勿論。同時又叮囑朱祁鎮說,國家大事但凡這幾位重臣不贊同,絕對不能實施。

此後,張氏對王振多有防範,一旦聽說王振有獨斷之事,便將他召來狠狠地斥罵他。王振從此對張氏心裡頗忌憚,行為說話也非常老實。

可惜張氏不久就去世了。

隨著張氏的去世,她曾經重用的舊臣也因年邁沒能將革命進行到底,最終還是讓王振成為了明史上第一個大權獨攬的宦官,而明朝也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由此可見,張氏被稱之為“女中堯舜”,的確是有幾番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