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三明籍团长牺牲了,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曾任毛主席警卫,是老红军

多伦是兵家必争之地。

清代著名的“多伦诺尔会盟”,

使漠北蒙古正式归附中央政府。

曾为口北三厅之一的“多伦诺尔”,

县名源于蒙古语,意为“七个湖”。

这里一向水草丰茂。

1948年4月23日,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城解放。

而黄泽九,

是在激烈战斗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指挥员。

可是,黄泽九烈士当年却被

安葬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痛心!三明籍团长牺牲了,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曾任毛主席警卫,是老红军

这成了多伦人民的遗憾。解放之后,多伦特意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后的陵园里,把第一个位置留给了黄泽九烈士的衣冠冢。70多年来,黄泽九和多伦人民同在。

痛心!三明籍团长牺牲了,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曾任毛主席警卫,是老红军

▲多伦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 念

一条宽1米、长800米的白色布幔,记录着6709位革命烈士。这条布幔,就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陈列于察哈尔烈士陵园纪念馆。

黄泽九,中共党员,福建宁化人,1948年4月多伦牺牲”。透过玻璃框,稍稍泛黄的布幔上,短短一行字,诠释着英雄不朽。

烽火岁月,音讯隔绝。多少革命英雄,从踏上战场那刻起,就和故乡的亲人失去了联系。给布幔上的这些烈士寻亲,是难上加难。至今,只找到了1700余位烈士的亲人。

再远的距离,也挡不住血脉亲情。70多年之后,黄泽九烈士的继孙女黄莺、黄燕,终于找到这里。霜降时节,她们千里迢迢前来祭奠素未谋面的爷爷。“今天,我们很欣慰,很感动。”松柏常青,肃穆幽静,陵园管理处主任杨永生感慨地说。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对黄泽九的纪念,在张家口,在多伦,在丰宁,一路延续……“

如今,在多伦,黄泽九的名字和事迹,大家耳熟能详。”多伦县文联主席任月海说。

痛心!三明籍团长牺牲了,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曾任毛主席警卫,是老红军

▲战斗遗址南沙梁

初雪的多伦,平添几分宁静。曾经光秃秃满是沙砾的南沙梁,早已长满挺拔的杨树和丛丛紫柳。只要身处此地,寒风扑面而来,战场厮杀情景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眼前。“凡涉及多伦县的红色历史,我们都要把黄泽九写进去。”任月海说。

让英雄名垂青史!《多伦县军事志》里,写在最前面的,是黄泽九;多伦县乡土教材中,黄泽九的事迹早已编入;《多伦诺尔史话》,记录着黄泽九战斗的详细经过,甚至附上了进攻图……

“黄泽九牺牲时,多伦战役还在继续,于是被担架抬回了丰宁,就安葬在外沟门乡。”丰宁烈士陵园负责人闵廷华说。外沟门与多伦接壤,这里群山怀抱,沟谷狭长。

九龙山连绵不绝,云雾缭绕。丰宁烈士陵园,就在山脚。1955年,丰宁烈士陵园建成,黄泽九烈士遗骸,从外沟门乡移葬到了陵园。第二年8月,立起了墓碑,碑上镌刻着:黄泽九同志,为求祖国人民之解放,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他是人民英雄,我们应当永远纪念。”闵廷华说。烈士陵园纪念馆,绘有一套关于黄泽九的漫画。漫画栩栩如生,记录了黄泽九短暂而英勇的一生。

2012年,陵园为烈士们重立墓碑,黄泽九的墓穴,被移至最前列。

“我亲眼看见黄泽九烈士的遗骸,他的前额有个枪眼,后脑勺是破碎的。”多年之后,提起这次移葬,闵廷华瞬间哽咽颤抖。

缅 怀

“等我扫完再去。”这句话,孙连仲常常挂在口中。他是丰宁烈士陵园第一任管理员,也是独立七师19团的战士,黄泽九的部下。

扫去岁月风雨,续写战友情深。1957年至1993年,整整36年,孙连仲从青丝到白发,每天清晨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默默地为团长黄泽九扫墓。

1996年,闵廷华接过“棒子”,成为第三任陵园负责人。他回忆,当年,陵园边有个优抚旅店。说是旅店,也就5间平房,专门用于招待到县城办事的退伍军人。

刘福和崔福山,都住过优抚旅店。每次到陵园,他们都会默默地站在黄泽九的墓前,静静地沉思良久,神情哀恸。他们俩,都是19团的战士。

闵廷华当过兵,自然与军人颇为投缘。闲谈中,刘福告诉他,解放多伦战役前,独立七师19团的部队,曾在河北省滦平县虎什哈镇附近临时休整过。

崔福山回忆,团长黄泽九的婚礼正在进行,就接到任务,必须拿下多伦城!于是,他带着部队急行军,赶往前线,与国民党军队较量。

“他们说,多伦县固若金汤,易守难攻,黄泽九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提起这些往事,闵廷华忽然想起了什么,“哐哐”打开了办公桌抽屉,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本黑色文件夹。

“这是黄泽九的遗物,一张照片,一张底版。”他说。只见,两片玻璃塑封着的照片,在岁月的侵蚀下,早已泛黄模糊。但这是已经发现并且现存的黄泽九唯一照片。

照片里,黄泽九身穿那个年代的军装,头戴棉军帽,帽檐边上的两颗五角星,依稀可见。他笑吟吟地望着远方……

发现这张珍贵的照片,源于偶然。刚到陵园工作不久,有一回,闵廷华恰巧走进一间破旧小屋。一个黄色的档案袋,就搁在柜子上。掸去厚厚的灰尘,他打开档案袋,一看是黄泽九的照片和底版。

其实,任月海曾见过另一张照片,那是黄泽九与战友的合照。“照片上,黄泽九个头高,清瘦,看着很机灵。”说起照片,任月海想起了在多伦流传很广的故事。

“小九子去哪儿啦?我怎么都没见到他?”解放后,毛主席想起了警卫员黄泽九。中央警卫团的同志回答,“1948年,黄泽九在解放喇嘛庙(多伦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了。”毛主席悲痛不已,很久说不出话来。

“这件事,在二三十年前,我曾听许多当地从事民政、统战工作的老领导提起过。”任月海说。

追 寻

刘建民今年70岁,他的父亲叫刘广有,曾是多伦县民政局局长。

“父亲对解放多伦的烈士有着特殊的情感。”刘建民说。抗日救亡时期,吉鸿昌率军收复察北三县及多伦重镇,在多伦监狱里救出了10几位十六七岁的孩子。其中一位,就是他的父亲。

这份恩情,刘广有铭记于心。1948年多伦第二次解放后,刘广有先后走了9省21市,用整整一年多时间,寻找烈士亲属。不仅告知亲属,烈士已为国捐躯,还送去了抚恤金。

“父亲常说,别人都是千里报喜,他是千里报丧。”刘广有正是为此到了黄泽九的家乡。但是,是否找到黄泽九的家人,刘建民并不知晓。

整整750位!那本记载着为解放多伦牺牲的烈士名录,刘建民永生难忘。那时,他不过十六七岁。好奇的他,曾一个一个地数着名录上烈士的名字。“我们感谢黄泽九,感谢所有为多伦牺牲的烈士,多伦人民将永远缅怀他们。

黄泽九牺牲后,他的遗孀跟着部队行军,成了随军护士。前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任月海与蒲兰君拿到了她的联系方式。蒲兰君是多伦县民宗局原局长,曾与黄泽九遗孀取得联系,得知她住在兰州。

“她还健在,今年90多岁了,思路清晰。”任月海说,可惜当时新婚即别离,她与黄泽九相处时间不多,对黄泽九家乡的事情,知之甚少。

年纪轻轻,黄泽九就革命长征,转战四方,最后战死沙场,再无归期。解放前,宁化老家的族亲按照习俗,为黄泽九过继了一个儿子,名叫黄容生。前年,黄容生离世,留下了4个女儿。

父亲临终前嘱咐,有机会一定要找到爷爷埋葬的地方。

”在察哈尔烈士陵园,黄莺、黄燕看到布幔上黄泽九的名字时,泣不成声。

痛心!三明籍团长牺牲了,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曾任毛主席警卫,是老红军

▲黄泽九烈士的孙女在张家口市察哈尔烈士陵园祭奠

从张家口到多伦,再到丰宁,她们一路找寻,一路感恩。“我们为爷爷感到自豪,感谢当地人民对他的纪念。

10月28日,正好是北方的寒衣节。这一天,当地人会祭扫墓地,纪念逝去的亲人,谓之送寒衣。当天,黄莺、黄燕来到多伦县烈士陵园,在飞雪中祭扫,扶碑而泣。

次日,行至丰宁县烈士陵园,她们终于见到了黄泽九生前的照片,看到了埋葬爷爷遗骸的墓穴。父亲黄容生的遗愿,也在那一刻完成。


“终于找到了您,以后我们还会来看您……”寒风中,墓碑前,她们颤抖着双手,轻轻拂去碑文上的尘土,泪水悄无声息地滴落。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李顺亮 卢素平 李远明 范日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