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何去何从?增值服务拉长,拉长,再拉长

长租公寓何去何从?增值服务拉长,拉长,再拉长

长租公寓在过去在竞争赛道上,人们拼的是规模、快速扩张,忽视了产品的价值的深入挖掘。

长租生活来了。

但是近一两年来,甚至今年很多次,国内多家长租公寓公司相继暴雷,租客和市民不同程度受损。长租市场乱象频频,人们不得不思考长租公寓何去何从。

难忘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这位慈父最后住到了伏盖公寓。第一年,他住在公寓二楼一间顶好的房间,每年1200法郎的膳宿费,包括吃、住,以及冬季取暖等一系列服务。伏盖公寓是古老的长租公寓的一种。在巴尔扎克笔下,不少人常年住在类似的公寓里。要是换作今日,高老头除了租房,还得花钱雇一个保姆。

高老头不愿雇保姆,也没那么多钱。

我们今天推出的长租公寓是舶来品,一般认为,它借鉴了美国租赁居住经验。它已在中国兴起好些年了,虽然这个市场还在“婴儿学步”期,但在一线城市,似乎已走过了一个辉煌的巅峰。它迥异于伏盖公寓——只给租客房住,不管饭,更鲜有其他服务。

据相关机构调查分析表明,25岁左右的年轻人是长租公寓的主力军,除了长租长住,他们同样希望有人帮他们整体提供生活上的其他服务,就像伏盖公寓,衣食住行都可以解决。这样,他们可以全身心工作,尽情娱乐。

那么,长租公寓必须增加服务——不断拉长,再拉长。

长租公寓高速发展

简单说来,长租公寓是指公寓运营方将业主空置的房屋租赁过来,进行装修(或改造),后配之以家具家电,再将房屋以单间或整租的方式出租给租客的一种租赁物业形式。

长租公寓2015年萌芽,2016年春江水暖,2017年快速前行,2018年爆发式发展,今年一定程度回归理性。有人认为,这种高速发展“得益于政策鼓励和资本介入”。

据权威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租赁人口约为1.9亿人,《人民日报》在2018年报道称:未来全国将有30%的人通过租赁实现住有所居,租房也能够成为体面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预计到2025年,中国租赁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9万亿元;到20

30年,市场规模将会超过4.6万亿元。

今年7月18日,财政部和住建部分别在官网对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入围城市名单进行公示,重庆等16个城市榜上有名。

据悉,中央财政将对确定的示范城市给予奖补资金支持,试点示范期为3年。

本次重庆进入中央财政支持的租赁房试点城市,正是有赖于重庆的经济发展活力,人口持续涌入红利,这对于重庆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推动意义,显然也会极大推动重庆长租公寓的发展。

近两三年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入重庆,极大刺激了民宿和长租公寓的发展。新资本汹涌澎湃,新公司如雨后春笋,新商业万紫千红。

长租不全是美好

长租不全是美好。正因为长租公寓是一个商机无限的“巨无霸”市场,各色资本狂欢而进,这一方面带来了发展另一方面乱象频频。

长租公寓一般采取“收房—装修—出租—运营”的经营模式。新华社在一篇分析性报道中归纳了六种乱象:为节约成本,从装修到出租不足1个月,空气污染物超标数倍;租金变贷款,付款“玩花样”坑租客;寻求资本补贴抢房源,虚报规模“浮夸风”劲吹;囤房垄断租金定价权,竞价租赁现身江湖;盈利模式不明朗,租赁机构鱼龙混杂;巧立名目“薅羊毛”,隐形收费层出不穷。

这些乱象究竟乱在何处?我们又如何避雷?听听专业人士的分析。大城小屋(重庆公司)事业部主管唐先林分析说,这些乱象仅仅是一部分,“从收房到装修,从收租金到运营,目前各个环节都存在乱象。每一乱象都是坑,坑租客,坑房东。”

在收房方面,有人低价、压价收房,还有的囤房,试图垄断租金。在装修方面,装修不规范、“甲醛超标”以及房屋“打隔断”。否则装修工程的主管刘云介绍,很多公司装修完后,根本不除甲醛,就出租;还有的装修偷工减料,电线都是中间再接,“更有很多改变房屋结构,一套房隔出多家房,分开出租。”

在出租经营方面,有“拖房租”,还有“租金贷”(资金链一旦断裂,公司爆仓,房东将蒙受巨大损失),更有巧立名目、隐含附加条款,隐形收费层出不穷,“特别恶劣的是搞假出租,收到租金突然跑路,”唐先林说,“今年我听说好几起,收了租金,突然消失跑路。”

《人民日报》、新华社多次提醒警惕乱象,呼吁规范长租市场。但是,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们这么识别、防范这些乱象?

唐先林说,首先,要看公司实力,“一些小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左右,根本没有做长租公寓的能力,有可能收到房子,再骗租,然后跑路。”

其次,要看租金价格,“一个地段的房子能租出去多少钱,这大致有个数字的,不可能高得离谱,也不可能低得离谱,如果出现这种不靠谱的价格,看到有问题。”

第三,要看公司人员架构,仅有十几个人的小摊摊怎么能长租公寓?!

第四,要签好合同,“今年6月,一位签约业主向我咨询,另一个托管公司疑似跑路,已经两月没有支付租金了,查看他们合同后发现违约金约定为月租金的千分之八,业主每月1400租金折合每天违约金仅8块多钱,事情到现在仍未解决。”

进入优胜劣汰理性期

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疯狂扩张之后,长租公寓行业进入了一个优胜劣汰的理性期。

国内创投媒体36氪在2018年12月19日刊发的《长租公寓可以繁荣, 也可以让上万人无家可归》报道中写道:“今年一整年(指2018年),尤其下半年以来,基本上每个月或隔月,就会冒出一件长租公寓爆仓大事。从8月份杭州鼎家,到10月份的上海寓见,再到11月的北京昊园恒业,如此密集程度,在往年实属罕见。或者,这只是冰山一角。”“所有爆仓的长租公寓运营商,都是资金链的问题。”

潘石屹曾建议在现有条件下,不投资长租公寓,“原因很简单,做长租公寓一定会有银行贷款,如果是从银行贷款来的利息,按照银行的基准利率是4.9%。把款贷过来建成公寓,再租出去,你的回报率最高超不过1%,所以这个生意是亏的。”其实潘石屹只看到一个方面,只看到了租金。

但是,从租房人口和租赁住房比较看,中国依旧远低于日本、英国和美国。中国租赁住房市场前景应该非常广阔。

一边是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边是激烈的竞争,所以,当倒下去一批公司,接着又迅速产生新的一批。

长租公寓如果只有租金,那么潘石屹的看法是对的。

长租公寓在过去在竞争赛道上,人们拼的是规模、快速扩张,忽视了产品的价值的深入挖掘。

亟需丰富内涵

长租这个美好生活代名词,亟需丰富内涵。

长租公寓首先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但它绝不止于这一问题。这给长租公寓的运营提出新的课题。

有必要延长长租的价值链,这个链条拉得越长越好。

36氪在那篇报道中提道:长租公寓运营商为了扩大规模,以高于市场正常价格的20%到40%在争抢房源,人为抬高收房价格。但是租金并不能顺应抬高。

常常出现租金的价差,也就是说,给房东的钱大于租客的租金。显然,这出现亏损了。怎么填这个漏洞?通常的办法是拆西墙补东墙。“我们采取了另外的办法,通过增加服务获得新的收益,”一位负责长租公寓运营的熊姓主管介绍说,长租公寓一般采取“收房—装修—出租—运营”的经营模式,而他们采取的是“收房—装修—出租—运营—服务”的模式,增加了两个字“服务”,服务琳琅满目,明码标价,包括清洁、洗衣、旅游活动、学驾照等,“我们和很多大公司联系,还可以帮年轻的租客找工作。”改变是巨大的。

这些服务让长租公寓更长了,它越来越近似于伏盖公寓。

这怎么可能?

一套房子不仅是一套房子,它相当于一家小小的商店,我们可以把很多东西摆进去销售。如果一座城市有2000套房子,那么就相当于2000家商店,在十几个城市布局,叠加起来,其市场效应非常可观。

这是一次创新,一次价值突围。仅仅一小步,但它开始突破。

房子不再只是房子,也是商店。我非常喜欢这个比喻,还可以加一句:可以吃饭睡觉的商店。

长租公寓何去何从?增值服务拉长,拉长,再拉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