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感官知覺”各不相同,分清這4種類型,才可因材施教

寶寶們在很小的時候喜歡到處爬行,並且如果家長們給予孩子一定的刺激物孩子們就會爬向自己。0-3歲的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細心的家長們也會發現,每個寶寶所感興趣的事物都不太一樣,有的寶寶可能會對顏色鮮豔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有的寶寶可能對一些形狀怪異的事物感興趣;而有的幼兒則對事物的質感比較感興趣,如喜歡摸一些柔軟的東西。

孩子們不在一起玩耍或者只玩自己的東西並不是孩子的性格內向或者社交有障礙,而是他們的感官知覺有各自的類型。

如:在公園裡我們可以看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聚集在一起,很多在同一個沙池裡玩耍的孩子他們手中握住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拿著鏟子,而有些孩子則手握沙子。

NAEYC(美國幼兒教育協會)的一份資料裡說到:寶寶的神經結構可以幫助他們處理環境中的信息和自己身體上的各類感官知覺,而每個寶寶整合並處理感知信息的能力是不同的。

我們可以從寶寶的"敏感性"和"外顯行為"將孩子的感官知覺大致分成4類。

孩子的“感官知覺”各不相同,分清這4種類型,才可因材施教

瞭解四種感官知覺的類型,是因材施教的關鍵

(一)淡漠型孩子:多刺激

淡漠型的孩子顧名思義就是對外界的刺激不是很敏感,比較冷淡的風格,而且其外顯行為表現的不主動,其所感興趣的事物比較少且特別。

比如,在幼兒園裡的孩子會免不了磕磕碰碰,可能會有摔倒的時候,一般的孩子會比較大反應有些孩子甚至會大哭起來,但是淡漠型的孩子缺會比較冷靜,如果不是太嚴重傷都會不以為為然。孩子身上有時候可能還會有淤青,然而當家長髮現並詢問孩子的時候孩子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受傷。

因此,這類孩子需要的是老師或家長提供更多的環境刺激去引起他們的注意,從而讓他們感受周圍世界。

孩子的“感官知覺”各不相同,分清這4種類型,才可因材施教

  • 指導要點:

給予淡漠型孩子的刺激物一定要明顯,比如家長在叫孩子的時候可以適當提高音量,如果當你喊了好幾聲孩子甚至都沒有反應的時候家長還可以通過肢體接觸如通過用手輕輕觸摸孩子的頭或者輕輕拍打他的肩膀以示意孩子自己正在叫他。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嘗試著多提供一些小物品讓他擺弄。上課前預留一點時間讓他們進行簡單的肢體運動,比如可以放一首歌讓他們跟著跳一跳。

同時,家庭的環境佈置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孩子自己的房間,給予孩子多一點裝飾但儘可能是孩子們自己喜歡的裝飾物,通過大量刺激物的從觸覺,聽覺,視覺等多方面的感知覺刺激孩子,讓孩子的行為能夠外顯出來。

孩子的“感官知覺”各不相同,分清這4種類型,才可因材施教

(二)敏感型孩子:創造穩定環境

敏感型的孩子相對來說 也是比較被動,但是他們相比淡漠型的孩子來說更加的敏感,哪怕是環境中一點點的小刺激都會引起敏感型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媽媽經常性對9-12個月的寶寶微笑,當某一天不管寶寶對媽媽做任何的動作和反應媽媽都不微笑並面無表情,過了一會寶寶就會開始大哭。有的時候,媽媽的造型變化比較大也會引起敏感型孩子的注意並敏銳的注意到外界的某種刺激物的改變。

  • 指導要點:

如果你的孩子是敏感型,那麼家長就要十分注意孩子日常生活當中的刺激物,比如聲音,顏色,光線等等。儘量要給敏感型的孩子製造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在室內的時候光線不要太強,聲響也不要太大,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在家中專門給孩子設置一個"安靜角",如果環境的刺激物變更導致敏感型的孩子情緒崩潰可以去"安靜角"緩解和冷靜。

如果家長有什麼比較特別的聚會,且聚會當中的某些刺激物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變化的也可以提前告訴孩子,並且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比如我們常見的火警演習,家長應該耐心並且詳細的告訴孩子事情的過程,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就不用擔心過度刺激。

孩子的“感官知覺”各不相同,分清這4種類型,才可因材施教

(三)迴避型孩子:創造多樣環境

迴避型的孩子其敏感性比敏感型的孩子還要高,並且其在遇到刺激時還會主動採取策略。別如孩子在受到外界環境刺激影響比較大的時候,像噪音太大,燈光太刺眼等等,孩子們的感受可能會比敏感型的孩子還要難受,然而不同的是,迴避型的孩子會自己採取相應的措施。像迴避有噪音的場所或者捂起耳朵等等。

  • 指導要點:

對於迴避型的孩子家長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好觀察者的角色,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時查看哪些情況或者刺激物容易給孩子造成過多不好的影響。由於迴避型的孩子常常喜歡逃離環境,容易脫離和其他孩子玩耍的環境,從而大大的減少孩子的社會交往幾率可能會對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因此家長要儘可能的創造多樣的玩耍環境,最好是有一些較強的刺激,比如顏料,一些沙子和一些水等等,在較低的刺激玩耍機會的同時給予孩子玩耍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家長也可以提議孩子與其他孩子玩一些較低刺激的遊戲,比如:吹泡泡,畫畫等等,這樣又可以保證孩子的情緒在較穩定的情況下又不失去同伴玩耍的機會。

孩子的“感官知覺”各不相同,分清這4種類型,才可因材施教

(四)探索型孩子:多鼓勵

對於探索型的孩子他們的敏感性相對於前面三種類型的孩子都要低,而且他們會主動尋求環境中各種刺激的感官並且接受多種刺激的變化,同時還可能給予孩子一些興奮感。

比如孩子在未滿一歲前,家長如果頻繁的變換刺激物,孩子可能會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通常表現為笑。有的小孩還特別喜歡玩一些飲料和沙子,同時還喜歡將顏料佔的滿手都是或者泥巴的時候弄得滿身都是,並且樂此不疲,有的時候孩子還可能會伸出舌頭,通過味覺去嘗這些刺激物,這就是典型的探索型寶寶。

  • 指導要點:

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嫌棄探索型孩子一些外顯行為。尤其是不能嫌棄他們因為玩耍變得髒和麻煩,探索型的寶寶性格比較開朗,也願意去接受外界的刺激物,並且主動尋求不同的感官刺激。

家長應該肯定和認同孩子們的這種行為,並且儘量帶孩子去玩一些沙子和水,滿足孩子們這種快感。當然家長可以在瞭解孩子們的這種情況下,預先給他們準備好替換的衣物,或者在孩子們玩耍後,及時做好清潔工作。

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寶寶脫光衣服玩耍,儘量要給探索型的寶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感官刺激。

同時家長也可以藉助探索型寶寶的特點,培養孩子獨立的習慣。比如,鼓勵寶寶們自己動手吃飯,讓他們感受不同食物的溫度和味道,這樣不僅滿足了寶寶們探索刺激物的要求同時還培養了寶寶們獨立的良好生活習慣。

孩子的“感官知覺”各不相同,分清這4種類型,才可因材施教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