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乎大局的事上,這個廳為何要陽奉陰違?

在關乎大局的事上,這個廳為何要陽奉陰違?

在關乎大局的事上,這個廳為何要陽奉陰違?

口紅經濟學我知道,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對某些特殊商品的需求會增加,因為人們的消費更加精打細算了。但你如果非要去喝西北風,這就有點太誇張了。前幾天,西安曲江新區對一些創新企業進行了補貼獎勵,在獎勵名單中一家名為“西安喝風辟穀國學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讓人們驚掉了下巴。

你以為喝風真能省錢啊,據說參加他們一個班要花費兩萬多。花錢去餓肚子,這個邏輯我把肚子想餓了都沒弄明白。少吃點確實對健康有好處,但要靠餓肚子來治病,就有點扯了。不過最讓人想不通的是,這麼一家不著調的公司,被誰列進了創新企業的名單,還要拿納稅人的錢予以獎勵。是曲江新區對創新企業過於渴望,還是政府補貼的審核監管漏洞太多?

和曲江新區的審核“低門檻”相比,甘肅省人社廳在這方面又顯得過於嚴格了。

為了吸引更多人才,今年初甘肅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等4部門出臺政策,將引進高層次人才由事前審批改為事後備案。這本是簡化流程,加速人才引進落地的好事,也符合全國“放管服”改革的精神。但甘肅省人社廳前幾天被嚴厲問責了。

原來人社廳前腳出臺了政策,後腳就將事後備案變相分為招聘計劃備案、考試體檢備案、審批結果備案等3個事前備案環節,事後備案成了“變相審批”。此外,他們還要求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報備材料必須由甘肅省委編辦、省教育廳蓋章後上報,否則人社廳不予受理。一家高校為了發佈一個招聘公告,就報備了5次。

這麼一折騰的結果是,今年1月人社廳發佈的招聘公告,經過5個月才完成第一個引進博士的“備案”,到7月底,還沒有1名高層次人才真正引進落地。甘肅省委日前對任性用權制約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甘肅省人社廳進行嚴肅問責處理,給予人社廳廳長誡勉處理;分管副廳長閆敬明黨內警告處分,免去其副廳長職務;事業處處長等其他3名責任人也都分別給予處分。

在這個事件中,甘肅省人社廳的心態特別值得琢磨。按理說事後備案的政策也是你們出臺的,怎麼一掉頭就不認可了,還拐彎抹角想辦法讓這件事幹不成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就是讓引進人才變簡便這事,他們內心深處不想幹,但是上面有壓力又不得不幹。

人才外流是甘肅的老問題,這屆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尤其重視,專門出臺了相關文件,今年初省委組織部長還專門赴清華大學就引進高層次人才進行宣講。不難理解,人社廳等四部門的事後備案政策,正是應上級的要求出臺的。那麼人社廳後來的“管卡壓”是為了利益尋租麼?甘肅省委省政府的處理,肯定是經過調查後作出的,通報中並未提及人社廳工作人員吃拿卡要的問題。

未見權力尋租,人社廳的動機才更值得深究。說起來“放管服”改革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政府部門放權。幾個環節中,頂層主動推動,基層是獲益者,唯一看上去“失去”的就是中間的一些部門。權力這種東西,即使不馬上用來“變現”,在自己手裡總比在別人手裡要好。所以一些部門在上有壓力,下有期盼的情勢下,仍然要想方設法留住權力,這就形成了改革推進的“中梗阻”。

這些部門戀棧的同時,往往還呈現出不想放權與不想負責交織的心態。作為引進高層次人才的主要對接部門,甘肅省人社廳硬要拉上編辦和教育廳“背書”,他們不蓋章我們不受理。審批大權我不能放下去,但出了問題,卻不能我自己背鍋。

他們的出發點不是有利甘肅全省人才引進的大局,而是部門利益受不受損,正如通報所說,根本上還是政治站位出了問題。

甘肅人才東南飛,早已經不是新鮮話題了,有人說蘭州大學流失的人才都夠再組建一所大學的了。對甘肅而言,除了要引才,也應該深入反思一下,人才為什麼會外流,以及怎樣穩住現有人才資源的基本盤。人才最需要什麼?高薪名譽誠然重要,但他們更想要的是一個能施展才華的舞臺。而搭建這樣的舞臺,需要破除官場上論資排輩、舞權弄勢等風氣,也需要破除因循守舊的文化。蘇榮、王三運、虞海燕等人落馬後,甘肅持續清理政治生態,這無疑會起到第一推動作用。但需要深刻反思的,卻不僅僅是人社廳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