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終破十億,可能我們身邊都存在著“亞瑟”

想必大部分影迷已經通過網絡渠道觀看完《小丑》了吧。

這是一部劍走偏鋒的漫畫改編電影,主角不再是超級英雄,而是超級大反派—小丑。

小丑終破十億,可能我們身邊都存在著“亞瑟”

影片把故事背景設定在七八十年代,所處的環境是一個社會矛盾嚴重,貧富差距大的哥譚市。

本名為“亞瑟”的小丑,自身患有疾病,即他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大笑,而且無法控制。

亞瑟家境困難,母親患有精神疾病常年在家,生活上是靠亞瑟伴演“小丑”維持生計。亞瑟自己有個夢想成為一名喜劇演員,就像他的偶像—脫口秀主持人莫瑞一樣出名。

可是因為工作失誤,亞瑟被辭退,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在這絕望的時刻,被三人在地鐵裡痛揍,亞瑟做了自己的第一次反抗—槍殺了三人。

小丑終破十億,可能我們身邊都存在著“亞瑟”

亞瑟也嚐到了不受束縛、解脫自我的滋味。

之後亞瑟交往了女友,還得知自己的親生父親的,似乎朝著正常化發展,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但“雪崩”就是來的如此突然。哥譚市富翁布魯斯並不是亞瑟的生父,亞瑟母親患有臆想症,還虐待過亞瑟,甚至連亞瑟也是被領養的。

在回家尋找女友安慰時,女友也變得十分驚恐,並不對亞瑟相熟。亞瑟明白了,與女友交往也只不過是自己的臆想。

自此,亞瑟無父無母,了無牽掛,沒有什麼是亞瑟的附帶,他內心再無掙扎,徹底倒像惡魔。他殺害養母、誣陷他的同事,最後殺掉他曾經的偶像。

小丑終破十億,可能我們身邊都存在著“亞瑟”

從劇情上看,《小丑》不同於以往的漫改電影,而更像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亞瑟在成為“小丑”前,只是一個被生活壓垮的普通人,他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偶像,也有可悲的生活苦難,他人的冷眼譏諷。

總結起來就是,亞瑟對人生失去希望。

最開始亞瑟的希望是自己能成為諧星,並且還要負擔著贍養母親。當掉丟工作後,母親給了他另一個希望,與自己父親相認,同時愛上了鄰家單身母親。

這個是亞瑟最有可能成為普通人的機會,他也終於可能嚐到人情溫暖的滋味。

只是現實就如同多米諾骨牌,接二連三的倒下,崩塌的如此之快。父親是假、情人也是幻想,沒有贍養母親的顧慮,也沒了偶像,當與現實斬斷一切聯繫和羈絆時,再無規則和情感能夠束縛他,代表混亂無序的“小丑”也就誕生了。

小丑終破十億,可能我們身邊都存在著“亞瑟”

所以如此看來,“亞瑟”離我們並不遠,在國內也有一批沒了夢想,失去希望的群體。

如近期一則舟山海員在鶴崗購買低價房的消息引起關注。

此人為單身海員,與家庭成員間關係不和睦,有半年在海上工作半年陸地休息。租房不划算,沿海城市的高房價使得他奮鬥一生都無購房的希望。

因此他來到了鶴崗,這個低房價有些沒落的邊境小城市。奮鬥一年就能擁有自己的住房,半年海上工作回到鶴崗後,就是半年的宅居生活。

這就是現實中存在的,他們看不到希望,想靠勤勞來改變命運已難以實現。

比這還要跎廢的是“三和大神”。

只是他們成了“亞瑟”,卻沒有變成“小丑”。我並不認同小丑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自身的不幸雖然多少有社會因素的影響,但並不能肆意破壞、製造混亂。

因為“小丑”作為主角,觀看時多少都會有移情作用,同情“亞瑟”,但現實裡還是多抬頭看看“月亮”吧,雖有陰晴圓缺。

小丑終破十億,可能我們身邊都存在著“亞瑟”

再回來聊電影本事,《小丑》在世界各地上映後,一直霸佔冠軍榜多周,並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是首部超10億美元票房的R級電影,之前R級片冠軍是《死侍2》,票房7.88億美元。

更恐怖的是本片成本5000多萬,盈利十幾倍,除了票房,獎項上《小丑》也是收穫頗豐,九月份時已經奪得了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之後會參與奧斯卡金像獎的角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