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杂谈之八:战斗利器

战争史杂谈之八:战斗利器

法国75毫米口径的多功能移动加农炮是一种革命性的设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译者按:法国75毫米加农炮的推出是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复仇主义思潮在军械设计领域的体现,是法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化身;一个曾经骄傲的民族是不那么轻易认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法国对德国的复仇之战。

一支巴伐利亚步兵团的士兵从战壕中爬出来,悄无声息地穿过一片荒凉的无人地带,向着法军的阵地摸过去。如果德军能够通过突袭方式突破法军的防线并获得立足点,那么他们就能够打破西线僵持的战局。当德国士兵们越来越接近法军的防线时,他们的心中越来越焦虑和恐惧,希望他们在暴露的易受攻击的旷野中不被法国人发现。

当法军的探照灯猛然亮起照射着德军进攻部队的时候,德国人发现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在1英里以外,一个4门1897型75毫米口径火炮组成的法军炮兵连,清晰可见;在战场上直接可视的情况下,法军的火炮可以直接将炮火倾泻到大群冲锋的德军队伍中。炮兵连长下达了每门火炮射击30发炮弹的命令,每个炮组都尽可能迅速地发射他们的炮弹。无人地带马上成为了爆炸的气浪和横飞的弹片的地狱,德国人持续的进攻被瓦解了。当德国人溃退和撤回他们相对安全的堑壕的时候,法军阵地上欢声四起;但是75毫米炮的轰击还没有停止。法军炮兵继续向逃跑的德国人发射了80发炮弹,双方对峙僵持的局面再次恢复了。

1897型火炮的制造

法国1897型75毫米加农炮是一种射速快、精确可靠的火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成为协约国方面加农炮的典范。这种火炮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生产的,其设计细节受到法国政府最为戒备森严的保护。75毫米炮的服役期限很长,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在1890年代坦克还没有出现,75毫米炮的通用性使其足以作为反坦克炮使用。几十年以后,75炮仍然在喷射着怒火,持续地担任着火炮和反坦克炮的角色。

1897型炮的研制始于19世纪后期火炮的军备竞赛时期,爆炸物和冶金技术的进步使得当时能够制造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火力凶猛的火炮,但是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设计师们,那就是后坐力。那些足够小巧和轻便便于运输的轮式野战炮,炮筒在每次射击以后差不多都会由于后坐力而从轮子上弹跳起来。这就造成在下一次射击之前,都要把炮筒复位并且再次瞄准。如果这种炮的自重能够吸收后坐力,那么马匹就拉不动这种重量的火炮了。消除后坐力系统被发明出来了,但是没有一种能够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加农炮在开火时炮筒仍然还在跳跃。

1892年,法国炮兵主任查尔斯 马蒂厄( Charles Mathieu)将军,获得了一份德国的秘密报告,内容涉及一种使用“长后坐力”原理的革命性的新型火炮。这种武器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但是试验失败了。但是马蒂厄的好奇心被激起来了,他叫来了在布尔日( Bourges)国家兵工厂的负责人,问他这种设计是否可行。这位负责人回到了他的兵工厂和其他的工程师与军官们商讨了这件事。他们就此事商量了三天,回来之后报告马蒂厄说这种设计根本不可行。马蒂厄很失望但是没有就此放弃。他联系了巴黎郊外皮托(Pateaux)的另一家兵工厂,沙蒂永-科茫蒂( Chatillon-Commentry Gun Foundry)枪炮铸造厂的主任,阿尔贝特 狄坡(Albert Deport)上校,他把德国炮的图纸拿去研究了三天。当狄坡回来的时候,他对马蒂厄说这种炮确实可以造出来。

秘密制造的加农炮

这种加农炮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研制的。所有的通信都是保密的,甚至连狄坡每周给马蒂厄提交的报告也是如此。没有签订合同,甚至马蒂厄也没有寻求获得上级的批准。通常被用于购买巴黎周围土地的基金被“挪用”给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最终耗资3亿法郎。狄坡的说明书中说这种武器的规格是75毫米口径,但是这种新式武器的核心却是反后坐力系统。在这种大炮的炮管下面是一根支架,上面有两个液压缸;上缸内装有液压油,下缸内装有压缩气体;连接两个气缸的端口和浮动活塞使气体和液体保持分离。当火炮开火时,液体通过端口被压入第二个气缸,压缩里面的空气直到后坐力的能量耗尽;此时气体推动浮动活塞,迫使液体返回第一个气缸。这种“反后坐力”把炮筒推回射击位置,为下一次射击做好准备。该系统运转地如此顺利,以至于在射击后火炮基本上保持在原地不再跳动,消除了在再次射击前重新瞄准的必要性,这大大提高了开火的速度。

尽管法国人正试图设计一种全新的加农炮,但是他们毫不犹豫地采用了其他种类火炮的可用的特点。加农炮的后膛组件是诺登费尔特式(Nordenfeldt)的,当凹槽转至膛室开口时,可以退壳装弹;当凹槽转开后就形成闭锁。这种设计简单而可靠,其他火炮的细节也得到了调整。十年前,另一名法国军官设计了一种有很多新的细节的57毫米炮。这些细节包括一个单独的瞄准装置,并不装配在炮筒上;这种设计能够使瞄准具独立于炮筒移动。他还使用了瞄准仪的概念,瞄准仪是一种固定的望远镜,用于直瞄射击。另外,新式的加农炮还增加了炮盾,用以保护炮组成员的安全;而且还为炮手增加了座位。炮手的座椅只有在这种新式火炮后坐力被反后坐力装置充分抵消不会发生炮筒跳动的时候才能采用。否则,炮手在炮筒跳动的时候会被甩出去。

即使75炮已经投入法军的现役,但这种炮仍然被保密。想要模仿火炮设计的人对浮动活塞特别感兴趣,因为它是密封的,可以防止液体和气体混合。这是一个如此重要的细节,以至于法国炮兵军官都被禁止了解它。实际上,当活塞被从炮身上拆卸下来的时候,就是这些军官也不被允许看到活塞的本身结构。为了保守75炮内部结构的秘密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内部条例。只有特定的炮兵修理维护人员才能执行修理维护任务,他们在工作时也要有军官在场监督。法国的科学期刊也知趣地不刊登任何关于反后坐力系统的文章。

奇妙的火力突袭

战争史杂谈之八:战斗利器

1918年9月,一个美军炮组在圣米歇尔发射75毫米口径的炮弹。他们身后是一大推弹壳和炮弹包装筒。这表

最终,所有的努力得到了回报。1897型火炮为火炮的性能设定了一个全新的标准。训练有素的炮手,每分钟发射30发炮弹是可能的。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装弹过程中的精准度,因为火炮几乎不可能以每两秒一发的速度完成反冲运动。即使如此,一个经过良好训练的75炮炮组也可以在不碰到多少麻烦的情况下每分钟发射10-20发炮弹。据说,反冲系统非常有效,人们曾经在炮车的轮子上放了一杯水,在火炮开火时水居然都没有溅出来。这种炮,包括炮车,总体重量刚刚超过2650磅,炮管长8英尺,3英寸口径;33倍径,射程超过4英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敌人们不得不穿越75炮制造的地狱般的炮火,西线的战斗证明75炮的炮火既有效又致命。1914年战争爆发时,法国的军器库中有4000门75炮,战争期间还会生产数千门。

战争中获得的名声

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人开始对75炮推崇有加,即使是平民也对75炮的威力心存畏惧。一名法国老百姓回忆起在法国米尔豪森(Milhausen)附近一次75炮炮组的战斗行动:他在一处墓地附近的高地上看到驻扎了一支德军炮兵连,他们把马匹和运输车都停放在了旁边的洼地上。当时这个老百姓看到:一支法军75炮炮组向德国人开了火:“摧毁了所有的弹药和炸死了大部分德国炮兵;倾泻的炮火炸得运输车粉碎,大部分马匹也被炸死了。”

当美军在1917年参战时,包括火炮在内的各种军事装备都严重短缺。美国的兵工厂虽然加紧生产,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派驻海外的美军的需要。幸运地是,法国方面却能够为自己和新到的美军提供足够的75炮及其弹药与作战训练。美国人立刻喜欢上了他们的新式大炮。法军把75炮称为“soixante-quinze”,按照美国人的叫法,被称作“saucy can(俏皮话)”,美国远征军的大兵们发现75炮射击精确而且操作可靠。美国人也采用了法军的炮兵连的编制,将4门炮编成一个炮兵连而不是6门,因为75炮的高射速意味着4门炮的75炮炮兵连能够和由6门炮组成的炮兵连拥有同样的火力。1917年10月23日,当美军的第一个75炮炮兵连投入战斗时,美国远征军已经拥有了270门1897型75炮,至少能够装备64个炮兵连。

这些炮很快就得到了很好的使用。在圣米歇尔攻势中,美军炮兵在仅仅4个小时以内就发射了100万发炮弹。美军的3000门火炮中有一半都是75炮,75炮发射的炮弹占到了发射总量的三分之二。到战争结束时,美军使用75炮总共发射了600万发炮弹,大多数被用于支持进攻而发起的弹幕射击或者是阻截敌人的攻势。

战争的需要也引起了75炮的一些有趣或者非常规的使用。一个美军炮兵营曾经独特地使用75炮,利用75炮的高射速让德军误以为是整个炮兵连都在行动。75炮的操作需要一个熟练的炮组,在75炮完全发泄它的后坐力时打开它的后膛,然后在火炮返回射击位置之前,将新的一发炮弹装进炮膛以内。这样熟练操作的话可以在6秒钟之内向目标发射4发炮弹,这就相当于一个炮兵连的一次齐射的发射量。75炮的炮组可以方便地转移,75炮经常被拖在卡车后面,也经常使用马匹拖曳。这样75炮的机动性就大大增加,可以起到不同的炮兵连从不同地点发射的效果。

美军的第42步兵师的第149野战炮营的第F连,想出了被称作“海盗炮”的打法。75炮被用来支援最前线的进攻作战,作为直接的火力攻击利器使用。在进攻的前一晚,用马匹拖曳的75炮被拉到尽可能靠近战壕的地方,然后由炮组和步兵们把炮拉到射击的位置,小心地隐藏起来不让德军看到。当弹幕射击开始的时候,这些炮保持沉默,没有参与最初的炮击。当美军的步兵从战壕里跳出来向前冲锋时,他们立即遭到了德军机枪火力的猛烈扫射。就在这时候75炮的炮口开始调高,它们要爆发了。在开阔的视野中,美军选择了最近的德军的机枪阵地开火,最近的距离只有几百码。德军的机枪阵地被打哑了之后,美军炮组继续向下一个目标推进。大多数德军的机枪巢都是第一个回合就被摧毁了,很快,方圆1000码距离内的德军机枪巢都哑巴了。

随着德军机枪阵地的丢失,德军被迫撤退而美军的进攻获得了成功。当夜幕降临以后,美军炮组继续向前推进,这次的目标是德军占领的农舍。这里的德军工事阻碍了美军的进攻,所以“海盗炮”炮组被召唤过去消灭它。到天亮的时候,美军炮兵向着农舍持续地射击,直到这里被夷为平地。75炮的辅助进攻被认为是十分成功的,美军的伤亡比往常少得多。

战争史杂谈之八:战斗利器

一幅罕见的描绘移动75炮的艺术画作,20世纪初,法军在八国联军侵华和摩洛哥的战斗中都使用了快射速的加

1897型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战后,尽管法军试图通过设计出新型的火炮来取代1897型火炮,但是它仍然在军中服役。在美军中,威斯特维尔特委员会(Westervelt Board)推荐了一种新的75毫米加农炮,这种加农炮最后研制成功,被称为M-1 包榴弹炮。但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斯巴达式的财政氛围中,这种新武器仍处于试验阶段。同时,1897型继续使用,因为仍有大量的成品可立即使用或者在库存当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75炮再次愤怒地开火。法军中仍然装备着大量的75炮,在法国崩溃以后,德国人缴获了很多75炮,在迪耶普( Dieppe)的战斗中德军就使用了一个连的75炮向加拿大人射击。在美军当中,虽然新式火炮已经投入使用,但是75炮也仍然在用。在专门的坦克歼击车被研制出来之前,一个应急方案中,将75炮装在M-3半履带车辆底盘上作为自行反坦克炮使用;75炮发射的M-61穿甲弹能够在1000码以外穿透3英寸厚的装甲,这种效果在战争初期是十分厉害的。按照这种设计方案制造出的自行炮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几天被投入使用,有些车辆被运送到了菲律宾。在那里,它们被作为火炮和坦克歼击车在初次的战斗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一些被日军缴获在美国人重新夺回菲律宾之前被日本人使用—这些就是战争后期使用的75炮。

战争史杂谈之八:战斗利器

美军黑人士兵操作的M-3自行炮

75炮的下一次现身是在1942年年末-1943年年初的北非战役期间,1943年3月,第601坦克歼击营在盖塔尔(El Guettar 突尼斯)附近的战斗中使用了它。他们摧毁了30辆德军坦克,同时 M-3s也损失了21辆。总的来说,M-3被认为是不成功的,因为它经常被用于直接支援步兵的进攻,而它的单薄的装甲太不堪一击了。一些M-3很快就退出了前线,被送给了英国陆军。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M-3被英国人作为坦克中队中指挥坦克率领的自行火炮使用。

在太平洋地区的战斗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75炮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将75炮作为反坦克炮使用,它们对付日军的单薄装甲的坦克十分有效;他们被用于直接的火力支援,高效地摧毁了日军的地堡和固定炮台;但是75自行炮的装甲也太薄,而且是敞篷,使它们经常暴露在敌人的火力打击之下。在太平洋战争后期,M-3被M-7 105毫米自行火炮取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有些75炮还在第三世界的军队中服役,但它们很快从大多数欧洲军队中退役了。在1897型炮长期的服役期限中,在二十世纪最大的两次大战中都见到了它的身影。当其刚被推出之时,75炮代表着火炮技术的巨大飞跃,预示着一个高射速、巨大杀伤力加农炮时代的到来。到1945年,新型火炮的出现让75炮黯然失色,但75炮仍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最经典的武器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