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雜談之八:戰鬥利器

戰爭史雜談之八:戰鬥利器

法國75毫米口徑的多功能移動加農炮是一種革命性的設計,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譯者按:法國75毫米加農炮的推出是普法戰爭以後法國復仇主義思潮在軍械設計領域的體現,是法國愛國主義精神的化身;一個曾經驕傲的民族是不那麼輕易認輸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就是法國對德國的復仇之戰。

一支巴伐利亞步兵團的士兵從戰壕中爬出來,悄無聲息地穿過一片荒涼的無人地帶,向著法軍的陣地摸過去。如果德軍能夠通過突襲方式突破法軍的防線並獲得立足點,那麼他們就能夠打破西線僵持的戰局。當德國士兵們越來越接近法軍的防線時,他們的心中越來越焦慮和恐懼,希望他們在暴露的易受攻擊的曠野中不被法國人發現。

當法軍的探照燈猛然亮起照射著德軍進攻部隊的時候,德國人發現他們的希望破滅了。在1英里以外,一個4門1897型75毫米口徑火炮組成的法軍炮兵連,清晰可見;在戰場上直接可視的情況下,法軍的火炮可以直接將炮火傾瀉到大群衝鋒的德軍隊伍中。炮兵連長下達了每門火炮射擊30發炮彈的命令,每個炮組都儘可能迅速地發射他們的炮彈。無人地帶馬上成為了爆炸的氣浪和橫飛的彈片的地獄,德國人持續的進攻被瓦解了。當德國人潰退和撤回他們相對安全的塹壕的時候,法軍陣地上歡聲四起;但是75毫米炮的轟擊還沒有停止。法軍炮兵繼續向逃跑的德國人發射了80發炮彈,雙方對峙僵持的局面再次恢復了。

1897型火炮的製造

法國1897型75毫米加農炮是一種射速快、精確可靠的火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幾乎成為協約國方面加農炮的典範。這種火炮是在極端保密的情況下生產的,其設計細節受到法國政府最為戒備森嚴的保護。75毫米炮的服役期限很長,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儘管在1890年代坦克還沒有出現,75毫米炮的通用性使其足以作為反坦克炮使用。幾十年以後,75炮仍然在噴射著怒火,持續地擔任著火炮和反坦克炮的角色。

1897型炮的研製始於19世紀後期火炮的軍備競賽時期,爆炸物和冶金技術的進步使得當時能夠製造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火力兇猛的火炮,但是有一個問題困擾著設計師們,那就是後坐力。那些足夠小巧和輕便便於運輸的輪式野戰炮,炮筒在每次射擊以後差不多都會由於後坐力而從輪子上彈跳起來。這就造成在下一次射擊之前,都要把炮筒復位並且再次瞄準。如果這種炮的自重能夠吸收後坐力,那麼馬匹就拉不動這種重量的火炮了。消除後坐力系統被髮明出來了,但是沒有一種能夠能夠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加農炮在開火時炮筒仍然還在跳躍。

1892年,法國炮兵主任查爾斯 馬蒂厄( Charles Mathieu)將軍,獲得了一份德國的秘密報告,內容涉及一種使用“長後坐力”原理的革命性的新型火炮。這種武器已經進入了試驗階段,但是試驗失敗了。但是馬蒂厄的好奇心被激起來了,他叫來了在布爾日( Bourges)國家兵工廠的負責人,問他這種設計是否可行。這位負責人回到了他的兵工廠和其他的工程師與軍官們商討了這件事。他們就此事商量了三天,回來之後報告馬蒂厄說這種設計根本不可行。馬蒂厄很失望但是沒有就此放棄。他聯繫了巴黎郊外皮託(Pateaux)的另一家兵工廠,沙蒂永-科茫蒂( Chatillon-Commentry Gun Foundry)槍炮鑄造廠的主任,阿爾貝特 狄坡(Albert Deport)上校,他把德國炮的圖紙拿去研究了三天。當狄坡回來的時候,他對馬蒂厄說這種炮確實可以造出來。

秘密製造的加農炮

這種加農炮是在極端保密的情況下研製的。所有的通信都是保密的,甚至連狄坡每週給馬蒂厄提交的報告也是如此。沒有簽訂合同,甚至馬蒂厄也沒有尋求獲得上級的批准。通常被用於購買巴黎周圍土地的基金被“挪用”給了這個項目,這個項目最終耗資3億法郎。狄坡的說明書中說這種武器的規格是75毫米口徑,但是這種新式武器的核心卻是反後坐力系統。在這種大炮的炮管下面是一根支架,上面有兩個液壓缸;上缸內裝有液壓油,下缸內裝有壓縮氣體;連接兩個氣缸的端口和浮動活塞使氣體和液體保持分離。當火炮開火時,液體通過端口被壓入第二個氣缸,壓縮裡面的空氣直到後坐力的能量耗盡;此時氣體推動浮動活塞,迫使液體返回第一個氣缸。這種“反後坐力”把炮筒推回射擊位置,為下一次射擊做好準備。該系統運轉地如此順利,以至於在射擊後火炮基本上保持在原地不再跳動,消除了在再次射擊前重新瞄準的必要性,這大大提高了開火的速度。

儘管法國人正試圖設計一種全新的加農炮,但是他們毫不猶豫地採用了其他種類火炮的可用的特點。加農炮的後膛組件是諾登費爾特式(Nordenfeldt)的,當凹槽轉至膛室開口時,可以退殼裝彈;當凹槽轉開後就形成閉鎖。這種設計簡單而可靠,其他火炮的細節也得到了調整。十年前,另一名法國軍官設計了一種有很多新的細節的57毫米炮。這些細節包括一個單獨的瞄準裝置,並不裝配在炮筒上;這種設計能夠使瞄準具獨立於炮筒移動。他還使用了瞄準儀的概念,瞄準儀是一種固定的望遠鏡,用於直瞄射擊。另外,新式的加農炮還增加了炮盾,用以保護炮組成員的安全;而且還為炮手增加了座位。炮手的座椅只有在這種新式火炮後坐力被反後坐力裝置充分抵消不會發生炮筒跳動的時候才能採用。否則,炮手在炮筒跳動的時候會被甩出去。

即使75炮已經投入法軍的現役,但這種炮仍然被保密。想要模仿火炮設計的人對浮動活塞特別感興趣,因為它是密封的,可以防止液體和氣體混合。這是一個如此重要的細節,以至於法國炮兵軍官都被禁止瞭解它。實際上,當活塞被從炮身上拆卸下來的時候,就是這些軍官也不被允許看到活塞的本身結構。為了保守75炮內部結構的秘密出臺了各種各樣的內部條例。只有特定的炮兵修理維護人員才能執行修理維護任務,他們在工作時也要有軍官在場監督。法國的科學期刊也知趣地不刊登任何關於反後坐力系統的文章。

奇妙的火力突襲

戰爭史雜談之八:戰鬥利器

1918年9月,一個美軍炮組在聖米歇爾發射75毫米口徑的炮彈。他們身後是一大推彈殼和炮彈包裝筒。這表

最終,所有的努力得到了回報。1897型火炮為火炮的性能設定了一個全新的標準。訓練有素的炮手,每分鐘發射30發炮彈是可能的。這需要大量的練習和裝彈過程中的精準度,因為火炮幾乎不可能以每兩秒一發的速度完成反衝運動。即使如此,一個經過良好訓練的75炮炮組也可以在不碰到多少麻煩的情況下每分鐘發射10-20發炮彈。據說,反衝系統非常有效,人們曾經在炮車的輪子上放了一杯水,在火炮開火時水居然都沒有濺出來。這種炮,包括炮車,總體重量剛剛超過2650磅,炮管長8英尺,3英寸口徑;33倍徑,射程超過4英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的敵人們不得不穿越75炮製造的地獄般的炮火,西線的戰鬥證明75炮的炮火既有效又致命。1914年戰爭爆發時,法國的軍器庫中有4000門75炮,戰爭期間還會生產數千門。

戰爭中獲得的名聲

隨著戰爭的進行,德國人開始對75炮推崇有加,即使是平民也對75炮的威力心存畏懼。一名法國老百姓回憶起在法國米爾豪森(Milhausen)附近一次75炮炮組的戰鬥行動:他在一處墓地附近的高地上看到駐紮了一支德軍炮兵連,他們把馬匹和運輸車都停放在了旁邊的窪地上。當時這個老百姓看到:一支法軍75炮炮組向德國人開了火:“摧毀了所有的彈藥和炸死了大部分德國炮兵;傾瀉的炮火炸得運輸車粉碎,大部分馬匹也被炸死了。”

當美軍在1917年參戰時,包括火炮在內的各種軍事裝備都嚴重短缺。美國的兵工廠雖然加緊生產,但是遠遠不能滿足派駐海外的美軍的需要。幸運地是,法國方面卻能夠為自己和新到的美軍提供足夠的75炮及其彈藥與作戰訓練。美國人立刻喜歡上了他們的新式大炮。法軍把75炮稱為“soixante-quinze”,按照美國人的叫法,被稱作“saucy can(俏皮話)”,美國遠征軍的大兵們發現75炮射擊精確而且操作可靠。美國人也採用了法軍的炮兵連的編制,將4門炮編成一個炮兵連而不是6門,因為75炮的高射速意味著4門炮的75炮炮兵連能夠和由6門炮組成的炮兵連擁有同樣的火力。1917年10月23日,當美軍的第一個75炮炮兵連投入戰鬥時,美國遠征軍已經擁有了270門1897型75炮,至少能夠裝備64個炮兵連。

這些炮很快就得到了很好的使用。在聖米歇爾攻勢中,美軍炮兵在僅僅4個小時以內就發射了100萬發炮彈。美軍的3000門火炮中有一半都是75炮,75炮發射的炮彈佔到了發射總量的三分之二。到戰爭結束時,美軍使用75炮總共發射了600萬發炮彈,大多數被用於支持進攻而發起的彈幕射擊或者是阻截敵人的攻勢。

戰爭的需要也引起了75炮的一些有趣或者非常規的使用。一個美軍炮兵營曾經獨特地使用75炮,利用75炮的高射速讓德軍誤以為是整個炮兵連都在行動。75炮的操作需要一個熟練的炮組,在75炮完全發洩它的後坐力時打開它的後膛,然後在火炮返回射擊位置之前,將新的一發炮彈裝進炮膛以內。這樣熟練操作的話可以在6秒鐘之內向目標發射4發炮彈,這就相當於一個炮兵連的一次齊射的發射量。75炮的炮組可以方便地轉移,75炮經常被拖在卡車後面,也經常使用馬匹拖曳。這樣75炮的機動性就大大增加,可以起到不同的炮兵連從不同地點發射的效果。

美軍的第42步兵師的第149野戰炮營的第F連,想出了被稱作“海盜炮”的打法。75炮被用來支援最前線的進攻作戰,作為直接的火力攻擊利器使用。在進攻的前一晚,用馬匹拖曳的75炮被拉到儘可能靠近戰壕的地方,然後由炮組和步兵們把炮拉到射擊的位置,小心地隱藏起來不讓德軍看到。當彈幕射擊開始的時候,這些炮保持沉默,沒有參與最初的炮擊。當美軍的步兵從戰壕裡跳出來向前衝鋒時,他們立即遭到了德軍機槍火力的猛烈掃射。就在這時候75炮的炮口開始調高,它們要爆發了。在開闊的視野中,美軍選擇了最近的德軍的機槍陣地開火,最近的距離只有幾百碼。德軍的機槍陣地被打啞了之後,美軍炮組繼續向下一個目標推進。大多數德軍的機槍巢都是第一個回合就被摧毀了,很快,方圓1000碼距離內的德軍機槍巢都啞巴了。

隨著德軍機槍陣地的丟失,德軍被迫撤退而美軍的進攻獲得了成功。當夜幕降臨以後,美軍炮組繼續向前推進,這次的目標是德軍佔領的農舍。這裡的德軍工事阻礙了美軍的進攻,所以“海盜炮”炮組被召喚過去消滅它。到天亮的時候,美軍炮兵向著農舍持續地射擊,直到這裡被夷為平地。75炮的輔助進攻被認為是十分成功的,美軍的傷亡比往常少得多。

戰爭史雜談之八:戰鬥利器

一幅罕見的描繪移動75炮的藝術畫作,20世紀初,法軍在八國聯軍侵華和摩洛哥的戰鬥中都使用了快射速的加

1897型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戰後,儘管法軍試圖通過設計出新型的火炮來取代1897型火炮,但是它仍然在軍中服役。在美軍中,威斯特維爾特委員會(Westervelt Board)推薦了一種新的75毫米加農炮,這種加農炮最後研製成功,被稱為M-1 包榴彈炮。但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斯巴達式的財政氛圍中,這種新武器仍處於試驗階段。同時,1897型繼續使用,因為仍有大量的成品可立即使用或者在庫存當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75炮再次憤怒地開火。法軍中仍然裝備著大量的75炮,在法國崩潰以後,德國人繳獲了很多75炮,在迪耶普( Dieppe)的戰鬥中德軍就使用了一個連的75炮向加拿大人射擊。在美軍當中,雖然新式火炮已經投入使用,但是75炮也仍然在用。在專門的坦克殲擊車被研製出來之前,一個應急方案中,將75炮裝在M-3半履帶車輛底盤上作為自行反坦克炮使用;75炮發射的M-61穿甲彈能夠在1000碼以外穿透3英寸厚的裝甲,這種效果在戰爭初期是十分厲害的。按照這種設計方案製造出的自行炮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幾天被投入使用,有些車輛被運送到了菲律賓。在那裡,它們被作為火炮和坦克殲擊車在初次的戰鬥中發揮了良好的效果。一些被日軍繳獲在美國人重新奪回菲律賓之前被日本人使用—這些就是戰爭後期使用的75炮。

戰爭史雜談之八:戰鬥利器

美軍黑人士兵操作的M-3自行炮

75炮的下一次現身是在1942年年末-1943年年初的北非戰役期間,1943年3月,第601坦克殲擊營在蓋塔爾(El Guettar 突尼斯)附近的戰鬥中使用了它。他們摧毀了30輛德軍坦克,同時 M-3s也損失了21輛。總的來說,M-3被認為是不成功的,因為它經常被用於直接支援步兵的進攻,而它的單薄的裝甲太不堪一擊了。一些M-3很快就退出了前線,被送給了英國陸軍。在戰爭的剩餘時間裡,M-3被英國人作為坦克中隊中指揮坦克率領的自行火炮使用。

在太平洋地區的戰鬥中,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75炮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們將75炮作為反坦克炮使用,它們對付日軍的單薄裝甲的坦克十分有效;他們被用於直接的火力支援,高效地摧毀了日軍的地堡和固定炮臺;但是75自行炮的裝甲也太薄,而且是敞篷,使它們經常暴露在敵人的火力打擊之下。在太平洋戰爭後期,M-3被M-7 105毫米自行火炮取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儘管有些75炮還在第三世界的軍隊中服役,但它們很快從大多數歐洲軍隊中退役了。在1897型炮長期的服役期限中,在二十世紀最大的兩次大戰中都見到了它的身影。當其剛被推出之時,75炮代表著火炮技術的巨大飛躍,預示著一個高射速、巨大殺傷力加農炮時代的到來。到1945年,新型火炮的出現讓75炮黯然失色,但75炮仍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最經典的武器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