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擾電話、垃圾短信不斷?隱私已死!區塊鏈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騷擾電話、垃圾短信、瀏覽頁面中精準植入的廣告......在web2.0互聯網時代,似乎每個人都在“信息裸奔”。

騷擾電話、垃圾短信不斷?隱私已死!區塊鏈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一方面,人們高呼:用戶隱私問題嚴重;

另一方面,為了置換便利性,人們似乎並不那麼強調個人數據安全,並且常常將自己的信息授權給第三方。

區塊鏈、大數據等裹挾著web3.0的概念前來,我們想要構建一個由數據流動帶來的更加開放、高效與便利的世界。足夠大的數據樣本幫助我們做預測,幫助商家對用戶需求進行精準分析。

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被傳喚至美國國會接受質詢,英國信息委員會甚至宣佈了對Facebook的66.4萬美元罰款。谷歌公司亦被7個歐洲國家消費者團體投訴,或面臨來自歐盟數據保護監管機構的鉅額罰款。

但是,像數據竊取與買賣這樣的老問題,這個社會仍然難以擺脫。Libra上線難產、公信寶公信危機......在這個既新又舊的時代,信息時代下的隱私問題刻不容緩,而區塊鏈到底是好的用戶隱私解決方案,還是根本無益於用戶數據安全的幻想?新興的區塊鏈技術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01,用戶完全掌握自己的數據並可交

身份與數據分離、加密和分佈式存儲,難度相對較低,更容易落地。

一些人暢想將來用戶可以完全自己掌握自己的數據,加密存儲,如果服務提供商或是第三方需要數據,則需要用Token向用戶購買使用權,授權後才能訪問。這種“用戶隱私受保護,數據完全自己掌握並可參與交易”的暢想,難度相對較大,但未來一切皆有可能,值得我們期許。

02,身份與數據分離

區塊鏈上的交易數據,包括交易地址、金額、交易時間等,都公開透明可查詢。但是,交易地址對應的所有者身份,是匿名的。

借鑑區塊鏈加密技術,可以通過加密算法,實現用戶身份和用戶數據的分離。

舉個例子,比如一款購物App,可以將用戶的身份信息進行哈希計算,得到的哈希值作為該用戶的唯一標識,類似於比特幣的錢包地址。用戶在該App上的行為數據,和前面得到的哈希值進行捆綁,而不是和用戶身份信息進行捆綁。

這樣一來,用戶產生的數據是真實的,而使用這些數據做研究、分析時,因為不能通過哈希值還原對應的用戶名、電話、或是註冊郵箱,起到了保護隱私的作用。

03,加密存儲和分佈式存儲

除了上面提到的身份與數據分離,收集到的用戶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和分佈式存儲也是解決隱私問題的一個途徑。

加密存儲,意味著訪問數據必須提供私鑰。相比於普通密碼,私鑰的安全性更高,幾乎無法被暴力破解。

分佈式存儲,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據全部被洩漏的風險。中心化的數據庫存儲,一旦數據庫被黑客攻擊入侵,數據很容易被全部盜走。

區塊鏈的未來已來

未來,區塊鏈肯定會和數據產生鏈接,但是目前中間缺少一個連接器,那就是:身份識別技術。也就是DID。主持人的提問中也說了“個人”數據的價值大,既然是個人,就需要與身份綁定。

目前大多數區塊鏈採取公私鑰賬戶體系,與真實身份無關,所以,目前在區塊鏈上的數據價值非常小。比特幣到今天10年了,有人在交易比特幣鏈上數據嗎?沒有吧。哪一天,交易所跳出來,說他們出售KYC身份信息與比特幣賬戶信息綁定的數據,到時估計會有人會出高價購買。

銀行,電信,或者一家小型互聯網公司,一兩個月的數據就能賣不少錢。買家要的是與身份綁定的行為數據,再經過AI分析,就會產生極其巨大的商業價值。

隨著科技的發展,採集數據越來越方便,數據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數據量也越來越大,個人隱私信息如何保護的問題只會越來越迫切。

不管是互聯網項目,還是區塊鏈項目,核心的一點就是看項目能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或許是企業信用的問題、或許是用戶隱私、數據安全的問題,只有能解決問題的項目才是有價值的。

區塊鏈作為國家利好政策,絕不是偽命題,它有巨大的潛力。不管你所在公司處在什麼背景之下,區塊鏈都可能影響到你。這一前景已經非常明朗;一切不過是時間問題。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可以怎麼用?可能有哪些風險?很多人對此一知半解。今天你可以來聽一聽翟老師的《區塊鏈紅利—抓住數字經濟牛市》,精選了3大區塊鏈主題,從區塊鏈的由來到區塊鏈的商業應用前景及影響,帶你全面認知區塊鏈的真相乃至未來財富商機的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