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塘栖“六约”工作法 “约”出基层治理有效路径

一进入位于杭州北部的塘栖镇,很多人的脑海里或许就会映出一个字:“秀”。

塘栖的景是秀丽的,广济桥、水北街、乾隆御碑,都吸引着人们,散发着古老的秀丽;塘栖的水是秀气的,京杭大运河的水面犹如一块翡翠,流露出一种温和的秀气;塘栖的特产更是秀润的,从黄澄澄、圆滚滚的枇杷到汁水四溢而不油腻的粢毛肉圆,秀润中带着一番独特的风味。

倘若你深入了解塘栖,你更能感受到这里的民风淳秀。近年来,塘栖镇重点围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后称“两约”)合法性、时代性、约束力展开实质性探索,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村事约定、定责约执、村事约议、民风约规、民情约系、民生约促“六约工作法”。矛盾纠纷少了,村风民风自然更好了。

“六约工作法”,指的是村事约定,即结合本村村情制定村规民约,从遵纪守法、倡树新风、团结邻里、孝敬父母等方面对村民行为习惯进行约定,同时对奖励和惩罚作相应的约定。而民风约规,即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村风民风,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导向,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精神生活品质;民生约促,则是从实际出发,将村规民约作为有效的软抓手,完善一系列硬件设施建设,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实现跨越。

河西埭村是“六约工作法”的发源地。这里坚持用法治思维谋划村社“两约”内容,发扬德治内在的自律力量,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以减少利益冲突,同时发展自治功能,加强人与人的包容、理解和团结,增强民众的凝聚力。

“我们特别设有红黑榜,对带头履约者进行表扬,把违反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且拒不改正的村民挂到黑榜,形成舆论压力。”河西埭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前,一村民就因不同意为年迈的母亲购置空调改善生活条件,最终被列入黑榜。目前,该村通过建立执约档案、农民道德银行和执约公示栏等落实奖惩措施,基本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四大闭环机制。

农业农村要发展,自然离不开整治和引进项目,但过去,由于缺乏监督,不少村民持有怀疑态度,进而对村务工作产生不满。

在柴家坞村西南墩有一条村道,前段时间由于路面经常积水需要修建排水渠。在“六约”建设推进中,柴家坞村特别成立民主监理队,由监理队针对路面积水及排水渠工程对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初步审核,之后交由村委会向全体村民公示。监理队成员全程监督,且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勘查,保证了工程的经费公开和质量公开,受到村民的集体认同。

此后,柴家坞村规定,凡涉及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村民意见较为集中的热点问题等事宜,通过村事约议的形式进行解决,用制度化解了村务的复杂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