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三年級課本學細節描寫

跟著三年級課本學細節描寫

通過《搭船的鳥》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翠鳥的外形和動作敏捷的特點。

講課時,重點講了描寫翠鳥外形的句子。

引導孩子,作者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描寫順序,對翠鳥的外形有個整體的描寫。

然後再從翠鳥的羽毛、翅膀、嘴,三個方面進行具體的描述,因此總結出描寫動物的外形的方法,從整體到局部,抓住事物的一個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我看見一隻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麼美麗啊!(整體)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分寫)

三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閱讀方法、習作技巧、詞彙量都比較貧乏,因此此環節重點是一個描寫動物外形特點的詞語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詞語面。

想想身邊的小動物的外形特點,運用總結的方法進行描寫。

那是一隻黑白相間的小花貓。它有一雙水靈靈的眼睛,白白的鼻子,好像雜戲團裡的小丑一樣很滑稽,一個小小的嘴巴里面有幾顆尖尖的牙齒,一條烏黑的尾巴動起來像只小蛇。

我家有一隻既可愛又聰明的小狗——麥瑞。它胖胖的,肥肥的,很可愛。它那黃黃的柔毛好看極了。麥瑞的眼睛圓圓的,想兩顆黃寶石。它的四肢很長,跑的很快。特別是那條尾巴,見了我就搖來搖去,好像是對我表示親熱似的。

《搭船的鳥》這篇課關於翠鳥捉魚的動作描寫,也是值得借鑑的練習好範文。作者運用了動作分解法,將一連串的動作寫清楚了。在平時的觀察中,我們也要學習作者的這一寫作方法呢!

到底怎麼用呢?首先,你要仔細觀察,記下幾個連續的動詞,接下來,用你自己的話將這些動詞連成一句話。當然,如果中間還能加入你自己的想法,那就更棒了!快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寫的觀察習作吧!

小狗吃食物真是太有趣了!

狗是一種非常有保護意識的動物。它吃食物時非常謹慎。它先用舌頭把食物舔了又舔,一副慎重的樣子。然後用自己的鼻子聞了又聞。再用自己的前爪把食物翻滾起來,仔細看完以後才開始吃。狗吃食時先用舌頭捲起食物,然後用嘴細細品嚐。狗發出那種“噠噠噠”的聲音非常美妙,讓我感覺好像在欣賞一首“狗兒用餐曲”。

狗吃完以後對我笑笑,還招招手,搖搖尾,好像在說:“今天的美味我很滿意!”

今日小練筆可觀察一種小動物,寫出它的外形和進食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