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大膽的宮女,在棉衣中題詩表白,皇帝見了直接賜婚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曾言“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然而唐玄宗後宮的佳麗又豈止三千人?

從秦始皇開始,很多朝代皇帝后宮的宮女基本都不下萬人。

例如漢武帝時期,後宮女子數量空前龐大,為一萬八千人。

後來的晉武帝司馬炎比起漢武帝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皇帝不僅後宮佳麗多,關鍵玩法也多。

由於數量龐大,晉武帝不知從哪個下手,於是便坐著羊車,羊在哪裡停下,就寵幸哪一宮的佳麗,這便是“羊車望幸”的典故。

唐朝最大膽的宮女,在棉衣中題詩表白,皇帝見了直接賜婚

而到了唐玄宗就更不得了了,根據記載唐玄宗時期的宮女達到了四萬人,真正的空前絕後。

所以白居易的“佳麗三千人”只是虛指,真正的數目遠不止於此。

皇帝只有一個,而宮女卻有4萬人,僧多粥少,多少女子終其一生,也許都見不到皇帝一面。

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當時湧現了很多宮怨詩。

例如白居易的“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劉方平“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張祜的“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將宮女們的哀怨愁苦寫到了極致。

而在這些宮女中也不乏聰明大膽之人。

唐朝最大膽的宮女,在棉衣中題詩表白,皇帝見了直接賜婚

大約是在唐開元713——741年,安史之亂還未爆發,唐朝邊境的少數民族雖時常擾邊,但因唐朝彼時國力強盛,不足為患。

當時唐玄宗下令讓宮女趕製棉衣,以慰問守邊的將士。

有個大膽的宮女竟在袍中題詩表達,而後唐玄宗知道後,直接賜婚,一時傳為佳話。

這首詩名為《袍中詩》,全文如下: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結取後生緣。

這首肉麻情詩雖然平白如話,卻情真意切,千年來打動無數人。

唐朝最大膽的宮女,在棉衣中題詩表白,皇帝見了直接賜婚

詩歌開頭便流露出了宮女對沙場將士的深切關心。

征戰沙場的將士們啊,他們到了寒冷的冬天該如何入睡呢?

也許同樣是背井離鄉,所以對於戍邊將士們心中的苦,宮女們也是深有體會,一個“客”字就將思鄉的情緒寫到了極致。

而“寒苦”則表明了她對將士的關心和同情,皇宮雖也難熬,但畢竟不如邊關的苦寒,短短10字足見宮女的柔情。

接著的兩句表現了她的美好遐想和複雜的矛盾心理。

她不知道她所縫製的棉衣會落到誰的手中,心中有些期盼又有些迷茫。

唐朝最大膽的宮女,在棉衣中題詩表白,皇帝見了直接賜婚

棉衣是隨機派送的,那麼她就不怕綿綿情意卻被忽視辜負嗎?

其實就像“紅葉題詩”的女主人公一樣,也許她想到了紅葉會被人撿到,但她一定想不到撿到紅葉的是翩翩才子顧況,更想不到顧況會給她回詩。

而這裡的宮女也是如此,也許她也幻想過得到棉衣的是個器宇軒昂的士兵,但更多的是一種迷茫。

可即使迷茫她依然堅定地在袍中題下這首詩,可見她心中對愛情的嚮往。

唐朝最大膽的宮女,在棉衣中題詩表白,皇帝見了直接賜婚

接下來頸聯兩句極寫宮女的情意。

懷著這樣綿綿的情意,她在縫製棉袍時有意無意地多加棉絮,只希望將這棉衣縫的更結實,士兵穿了更暖和。

這裡的“線”和“棉”除了本意之外應該還有“千里姻緣一線牽”以及“纏綿”之意。

就像朱淑真的《圈兒詩》“我秘密的加圈,你需秘密的知我意”,宮女這裡也正是此意,她也希望收到棉衣的士兵能夠明白她的綿綿情意。

接著的最後兩句是她的期望。

她知道自己被困在深宮,即使收到情詩的士兵也與她傾心相愛,兩人也是有緣無分,於是便發出“結取後生緣”的感慨,今生無緣,只盼來生可以共枕眠。

唐朝最大膽的宮女,在棉衣中題詩表白,皇帝見了直接賜婚

全詩平白如話,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宮女的綿綿情意,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而後來收到這件特殊棉衣的士兵,發現了這首詩,大為驚異,他將這件事上報主帥,而主帥將這件事啟奏唐玄宗。

唐玄宗看了這首詩後,也被宮女的一片深情打動,於是便傳令全宮,找出這名宮女,將她嫁給了得詩的士兵,一時傳為佳話。

不知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情詩,歡迎一起來分享哦。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