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大胆的宫女,在棉衣中题诗表白,皇帝见了直接赐婚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然而唐玄宗后宫的佳丽又岂止三千人?

从秦始皇开始,很多朝代皇帝后宫的宫女基本都不下万人。

例如汉武帝时期,后宫女子数量空前庞大,为一万八千人。

后来的晋武帝司马炎比起汉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皇帝不仅后宫佳丽多,关键玩法也多。

由于数量庞大,晋武帝不知从哪个下手,于是便坐着羊车,羊在哪里停下,就宠幸哪一宫的佳丽,这便是“羊车望幸”的典故。

唐朝最大胆的宫女,在棉衣中题诗表白,皇帝见了直接赐婚

而到了唐玄宗就更不得了了,根据记载唐玄宗时期的宫女达到了四万人,真正的空前绝后。

所以白居易的“佳丽三千人”只是虚指,真正的数目远不止于此。

皇帝只有一个,而宫女却有4万人,僧多粥少,多少女子终其一生,也许都见不到皇帝一面。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当时涌现了很多宫怨诗。

例如白居易的“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刘方平“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张祜的“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将宫女们的哀怨愁苦写到了极致。

而在这些宫女中也不乏聪明大胆之人。

唐朝最大胆的宫女,在棉衣中题诗表白,皇帝见了直接赐婚

大约是在唐开元713——741年,安史之乱还未爆发,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虽时常扰边,但因唐朝彼时国力强盛,不足为患。

当时唐玄宗下令让宫女赶制棉衣,以慰问守边的将士。

有个大胆的宫女竟在袍中题诗表达,而后唐玄宗知道后,直接赐婚,一时传为佳话。

这首诗名为《袍中诗》,全文如下: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这首肉麻情诗虽然平白如话,却情真意切,千年来打动无数人。

唐朝最大胆的宫女,在棉衣中题诗表白,皇帝见了直接赐婚

诗歌开头便流露出了宫女对沙场将士的深切关心。

征战沙场的将士们啊,他们到了寒冷的冬天该如何入睡呢?

也许同样是背井离乡,所以对于戍边将士们心中的苦,宫女们也是深有体会,一个“客”字就将思乡的情绪写到了极致。

而“寒苦”则表明了她对将士的关心和同情,皇宫虽也难熬,但毕竟不如边关的苦寒,短短10字足见宫女的柔情。

接着的两句表现了她的美好遐想和复杂的矛盾心理。

她不知道她所缝制的棉衣会落到谁的手中,心中有些期盼又有些迷茫。

唐朝最大胆的宫女,在棉衣中题诗表白,皇帝见了直接赐婚

棉衣是随机派送的,那么她就不怕绵绵情意却被忽视辜负吗?

其实就像“红叶题诗”的女主人公一样,也许她想到了红叶会被人捡到,但她一定想不到捡到红叶的是翩翩才子顾况,更想不到顾况会给她回诗。

而这里的宫女也是如此,也许她也幻想过得到棉衣的是个器宇轩昂的士兵,但更多的是一种迷茫。

可即使迷茫她依然坚定地在袍中题下这首诗,可见她心中对爱情的向往。

唐朝最大胆的宫女,在棉衣中题诗表白,皇帝见了直接赐婚

接下来颈联两句极写宫女的情意。

怀着这样绵绵的情意,她在缝制棉袍时有意无意地多加棉絮,只希望将这棉衣缝的更结实,士兵穿了更暖和。

这里的“线”和“棉”除了本意之外应该还有“千里姻缘一线牵”以及“缠绵”之意。

就像朱淑真的《圈儿诗》“我秘密的加圈,你需秘密的知我意”,宫女这里也正是此意,她也希望收到棉衣的士兵能够明白她的绵绵情意。

接着的最后两句是她的期望。

她知道自己被困在深宫,即使收到情诗的士兵也与她倾心相爱,两人也是有缘无分,于是便发出“结取后生缘”的感慨,今生无缘,只盼来生可以共枕眠。

唐朝最大胆的宫女,在棉衣中题诗表白,皇帝见了直接赐婚

全诗平白如话,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宫女的绵绵情意,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

而后来收到这件特殊棉衣的士兵,发现了这首诗,大为惊异,他将这件事上报主帅,而主帅将这件事启奏唐玄宗。

唐玄宗看了这首诗后,也被宫女的一片深情打动,于是便传令全宫,找出这名宫女,将她嫁给了得诗的士兵,一时传为佳话。

不知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情诗,欢迎一起来分享哦。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