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問題丨最初的形而上學家

泰勒斯

在西方傳統中,形而上學和哲學的領域開始於約2600年前的希臘。一般認為,西方第一位哲學家是一個名叫泰勒斯的人,他大約生活在公元前624年到公元前546年之間。據說他很是古怪:有一次,他在思考哲學問題的時候掉進了井裡,但他也曾在橄欖油市場上賺了一大筆錢。他的哲學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水是最終的實在。

這種說法乍聽上去似乎很愚蠢,但它卻是一項了不起的進展,而且也並不像初聽上去那樣愚蠢。請你暫時忘掉那些現代科學知識,忘掉已經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而試著用自己的眼睛去打量世界,並用自己的術語來理解它。假定你已經認為,要想理解世界,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哪種元素是最基本的(請記住,希臘科學只能辨認出土、氣、火、水)。現在,試著想像世界最終是由什麼構成的。

你也許會問,這到底有什麼重要的。當然,世界是否真是由水構成的,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泰勒斯看出了世界好像是什麼與它實際是什麼之間的區別,而這一點已經被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之事了。這個世界似乎是由各種各樣不同的質料所構成的,要意識到這一切也許只是由某種單一的基本元素構成的,這的確需要某種天才。這裡只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了:如果沒有一個人注意到水和冰僅僅是處於不同條件下的同一種物質,或者發現食物的基本原料可以轉化成(通過混合和加熱)幾乎無窮多種不同的食品,那麼可以想見,生活將會變得多麼困難。現代科學理論只是同一種策略的延伸,它把泰勒斯關於水的初創理論替換成了一套關於元素和亞原子粒子的複雜理論,也是為了解釋世界為什麼會如此顯現,從而區分世界顯現出的樣子和它實際的樣子。一旦我們做出了這種基本區分,一個完整的新世界,一個位於現象背後(或之上、之下)的“真實的世界”就展現在我們面前。

前蘇格拉底唯物論者

在泰勒斯之後,有幾個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向水是世界的基本實在的觀點發難,分別提出了各自的理論。

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學生,他比他的老師又進了一步,認為萬物都是由某種我們永遠無法經驗到的基本“原料”(他的詞是aperion或“無定”)構成的,我們只能知道這種原料的顯現。

阿那克西曼德有一個學生名叫阿那克西美尼,他認為萬物都是由氣組成的,水是凝結的氣,土則是水進一步凝結的結果。

另一個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主張,萬物更像是火而非其他元素,因為萬物流變,無物常住。

在這些被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人出現以前,其他社會中的一些智者(包括希臘)也曾在現象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做過區分,比如說,訴諸現象背後的神。但希臘哲學家向前邁進了里程碑式的―步:他們現在正試圖以一種系統的方式解釋這個顯現給他們的日常世界,而不是訴諸看不見的神所發的脾氣或一時的興致。由於這些哲學家的努力,這個日常的現象世界就被另一個能夠對它做出解釋的世界代替了。

沒有誰的本體論會比這些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更為樸素了。在我們看來,世界上的東西顯然要比土、氣、火、水以及還可能存在的笫五種元素——我們看不到的“原料”——更多。但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也已看出,世界的終極實在也許要比我們初看起來的更加複雜。另一位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發展出了一種與我們目前的科學看法相當接近的世界圖景。他主張世界是由一些微小的、不可毀滅的基本成分構成的,他把這些基本成分稱為原子。這些原子通過不同的方式相結合,就構成了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元素和一切複雜的物體。這些物體或許可以改變,可以被創造或毀滅,但原子本身卻是永恆不變的。在德謨克利特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些早期哲學家的基本觀念在多大程度上依然是我們今天的思維模式。

稍加想像就可以看出,我們爭論實在的最終本質時所使用的術語同這些古代哲學家所使用的別無二致。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秉承著德謨克利特的看法。儘管我們不再認為原子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粒子,但我們依然假定存在著某些類似的基本成分。幾十年前,質子、電子和中子被認為是構築實在的基本原料。今天,物理學中最流行的說法認為還存在著某些被稱為夸克的更為基本的原料。然而,只要這些粒子更小,其思想就是一樣的。

因此,我們也可以把赫拉克利特的思想理解為一種現代的說法,即最終實在的木質不是物質,而是能量。這種看法直到19世紀末才流行起來,它不再沿襲傳統去強調物理意義上的物質(無論是像土和水這樣的有形物質,還是像原子這樣的微觀成分),而是宣稱最終的實在是力和能量狀態,正是這些東西以某種方式把物質作為結果產生出來。一個更為現代的概念是說,實在既不是由物質也不是由能量構成的,而是由某種更為基本的成分——物質-能量——構成的,它既可以表現為物質,又可以表現為能量。而這樣一來,它就與阿那克西曼德的觀點很類似了。外行人往往認為現代科學已經弄清了實在的最終本質,或至少是知道得比前人多很多。然而,無論認為實在應當由基本的建築原料構成,還是應當以某種更大的、更為整體的東西加以刻畫(無論物質和能量誰是首要的),基本的爭論仍在繼續著。顯然,有些人的確是像德謨克利特那樣理解宇宙的,他們認為宇宙包含著一種由不變的元素構成的精妙秩序,而這些元素可以通過拆分和分析而得到理解;有些人是像泰勒斯那樣理解世界的,他們認為世界就像一池水或地中海那祥,是可理解的、有形的和物質的;有些人是像阿那克西曼德那樣理解世界的,他們認為世界是不可知的、神秘的、超越日常經驗的;還有人則把不變的能量和劇烈的流變看作世界的最重要的要素。換言之,形而上學並非僅僅是一種關於科學的陳舊而粗糙的看法,它更是一種基本的理解世界的方式。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2500年,但它的一些想法其實與今天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