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丨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或破3億 如何應對老齡化,看看專家怎麼說?

中國發布丨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或破3億 如何應對老齡化,看看專家怎麼說?

11月19日,“新時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端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網 郭天虎 攝

中國網11月20日訊(記者 吳佳潼)2018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9億,據預測,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2035年左右將突破4億人,到本世紀中葉將達到4.8億人左右的峰值。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相當長一個時期的基本國情,應對人口老齡化無疑將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的重大任務。

19日,在北京舉行的“新時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端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總結了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成就和經驗,並圍繞老年健康、農村養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進行研討。

大力發展老年健康事業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院長、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王建業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快速人口老齡化階段,疾病患病率顯著增加,疾病負擔加重,同時,老年人群健康管理供需失衡,給醫療衛生事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推進健康老齡化進程,要以維護老年人健康權益為中心,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表示,要以“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引領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加快構建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覆蓋城鄉、綜合連續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同時,要健全完善適應人口老齡化的基本醫保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大力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楊震提出,要加強互聯網、大數據、可穿戴設備等在老年健康管理領域的運用和引導,為實現健康干預、分級照護、緊急救護等養老服務提供技術支撐。

優化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在我國接近2.5億的60歲以上老年人中,農村老齡化程度高於城市。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認為,農村是我國應對養老挑戰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應加強農村養老服務。

經過多年探索,我國農村養老模式不斷改變,養老服務供給主體從以往的依靠自我、家庭到政府和社會力量,到政府辦的養老院、敬老院,到家庭養老、各類互助養老形式、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突破了以往重點依靠家庭養老的模式。

此外,服務方式趨於多樣化,與城市不同,農村養老體現出互助性養老特點,社區有社區的互助養老、社區綜合養老服務,居家上門有山東青島的巡視探訪服務制度,養老產業有農村休閒旅居養老、康養等新增長點。

服務性質和理念也從以往僅滿足於生存的需要,發展到滿足生活的需要,從“三無”“五保”人群向留守、獨居、鰥寡、失能等老年群體擴展,從保障人民福祉到追求社會公平共享。

杜鵬認為,我國養老服務仍存在養老服務供給總量明顯不足、能力有限、服務網絡尚未形成等問題。優化農村養老服務供給路徑,應從制定專項中長期規劃,提高共享水平,創新供給機制,推進服務網絡建設等方面著手,抓住鄉村振興發展機遇,加快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推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認為,以老齡化為主要標誌的人口結構變化帶來全面而深刻的挑戰,需要綜合應對,包括觀念變革及社會氛圍再造,老有所養與老有所為有機結合,政策體系的重構與責任共擔機制的建立,相關制度的不斷優化等。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指出,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成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並取得一系列成效。目前,全國民辦養老機構佔比超50%,養老服務體系內涵不斷豐富,下一步將推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推動了我國養老服務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目前,我國民辦養老機構佔比還在不斷提升,北京、上海已超過80%。”李邦華說。

我國自2017年起在全國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累計整治服務隱患39萬餘處,養老服務質量建設長效機制不斷完善。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17.33萬個,其中,註冊登記的養老機構2.9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超14萬個,全國養老服務床位有735.3萬張。

此外,“十三五”以來,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和民政部彩票公益金每年投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50多億元,社會投資也日益踴躍、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形成了財政資金為引導、民間資本為主體的養老服務多元投入機制。

李邦華表示,推動建立全國基本養老服務制度的相關研究已經啟動,下一步,將推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協調發展,重點發展護理型、嵌入式、綜合性養老服務,推進醫養康養銜接,構建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國家有關部門也將加快在制度、供給、支付、監管等方面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