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名氣,不擇手段!魯迅在世時,她自稱學生,去世後,則成對手

魯迅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從不看人下菜碟,很喜歡提攜後輩。

但魯迅提攜過的後輩中,卻出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這個人就是蘇雪林。

她的名氣,大多因她自稱魯迅弟子,但魯迅去世後,她卻罵了他半輩子。

為了名氣,不擇手段!魯迅在世時,她自稱學生,去世後,則成對手

一、為改變命運而讀書

蘇雪林出生在一個富貴之家,從小錦衣玉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祖母深受封建思想影響,不準家裡的女孩兒讀書識字。

七歲時,蘇雪林和兄弟們一起進了祖父開設的私塾學習。只是她才認識完《三字經》裡的字,就被勒令退了學。即便如此,蘇雪林依舊沒有放棄。她的家裡有許多藏書,認識一些字後,她開始悄悄閱讀學習。

因為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蘇雪林的視野格局被大大開闊。

為了名氣,不擇手段!魯迅在世時,她自稱學生,去世後,則成對手

她不再甘心做一個目不識丁,被封建束縛的女子,她決定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1915年,在家裡的竭力反抗下,她考入了安慶市女子師範學習。因為成績出色,畢業後她留校任教。

雖然有了一份安穩的工作,但蘇雪林不甘心就在這樣的小地方平庸一生,她想走到更廣闊的世界。

對於蘇雪林之前的行為,她的祖母已經忍耐到了極限。所以,當她提出這個想法時,她被拒絕了,並且祖母還給她安排了婚事。

為了名氣,不擇手段!魯迅在世時,她自稱學生,去世後,則成對手

蘇雪林性格強硬,自然不肯。

經此一遭後,她生了一場大病。並且,這場病嚴重到差點帶走了她的命。

蘇雪林祖母也不是鐵石心腸,見她如此只好作罷。

二、自持清高而離了婚

脫離家裡的束縛後,蘇雪林獨自北上求學。

不久之後,她以旁聽生的身份,進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國文系學習。入學後,在當時國文系的系主任幫助下,她又從旁聽生變成了正科生。

為了名氣,不擇手段!魯迅在世時,她自稱學生,去世後,則成對手

在北京求學期間,蘇雪林又親歷了五四運動。她的思想經過這次洗禮,又發生了變化。在《國風報紙》,她發表了許多文章。

1921年,蘇雪林前往法國留學深造。身處異鄉三年,她的身體狀況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然而雪上加霜的是,她的父親去世,母親又生了重病。

不得已,蘇雪林結束了學業,回到了家鄉。

蘇雪林回家後,當務之急就是她的婚事。

為了名氣,不擇手段!魯迅在世時,她自稱學生,去世後,則成對手

在家裡的安排下,她很快嫁給了門當戶對的張寶齡。

張寶齡畢業於麻省理工,雖受了西方教育,但依舊是一個很傳統的男人。在他看來,女人婚後就應該安心在家,洗手做羹湯。這種思想,當然不被蘇雪林接受。她是十分驕傲的,因此在他們短暫婚姻中,蘇雪林從沒有下過廚房。

道不同,不相為謀。婚姻也是如此。和張寶齡婚後幾年,蘇雪林就與他離了婚。後來,直到1999年離開人世,蘇雪林都沒有再結過婚。

為了名氣,不擇手段!魯迅在世時,她自稱學生,去世後,則成對手

三、為提升名氣不擇手段

魯迅與蘇雪林的淵源,始於後者在北京讀書時。

當時蘇雪林拜讀了魯迅的作品,十分崇拜魯迅。在連續發表了許多讚美魯迅的文章後,她拜見了魯迅。

魯迅對於思想進步的新青年,從來都態度可親。蘇雪林因此,對魯迅更加敬愛。在魯迅面前,她總是自稱為“學生”。魯迅活著時,蘇雪林對於她眼中的這位老師,從來不吝嗇對他的誇獎。

為了名氣,不擇手段!魯迅在世時,她自稱學生,去世後,則成對手

只是魯迅去世後,為了營造聲勢,蘇雪林開始忘恩負義,對魯迅極盡辱罵之詞。

一開始,她寫了四千多字的《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把這些極具侮辱性的語言,公佈在大眾眼前。而做了這些,她似乎還嫌不夠。兩天後,她又發表了《理水與出關》,痛斥魯迅的種種“惡行”。

蘇雪林達到了她的目的,她變成了一位有名的女作家。

為了名氣,不擇手段!魯迅在世時,她自稱學生,去世後,則成對手

從一個足不出戶的封建小姐,變成學歷最高的新女性,蘇雪林的勇氣和學識是值得敬佩的。但為了出名忘恩負義,她的人品十分堪憂。

做人像蘇雪林這樣,是失敗的。她太過重名氣,對於幫助過她的系主任和魯迅,她沒有感恩戴德,而對於婚姻,她也沒有真心維護過。所以,直到生命的最後,她都是孤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