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房間亂一點反而會更好

朋友說,有了孩子後,最怕家裡來客人了。好像家裡就沒有整潔過,儘管每天都收拾,可還是跟不上扔的速度。剛整理好的房間,一轉眼積木就散落一地,玩偶、磁力片等玩具被丟的滿地都是,就連書本、彩筆也成了玩具。有時候弄得心情也是糟糟的,免不了會因為房間亂而想吼孩子一頓。

01.有了孩子後,房間為什麼會變得凌亂

“為什麼孩子喜歡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呢,有時候給他收拾他還不願意?”

房間整潔更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期望,被認為是勤快、有責任心的表現,更為人們所接受;而房間凌亂,則常常被看作是懶惰或者不負責任。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房間亂一點反而會更好

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有活力、有創造力的表現。在孩子的眼裡,一切都是新鮮的。他們對一切都想親自試試,弄個明白,探個究竟,會把感興趣的東西找出來研究一番,甚至“大卸八塊”,空白的牆上也是他稚嫩的塗鴉......這些都是作為孩子十分正常的表現。

很多父母自認為收拾得乾淨整潔是個好習慣,而很多孩子最怕父母打掃自己的房間,因為對他們來說,自己的房間被父母弄的更凌亂了,在他們的眼中,每本書、每一個玩具都放在了心中該有的位置上。

02.房間扔的亂,孩子可能會更聰明

在孩子小時候,房間越凌亂,也許大腦發育會越好。

孩子的有三個發育黃金期:

第一個階段,懷孕3~6個月期間;第二個階段,產後6個月~3歲;第三個階段,是孩子3歲~6歲。

其中第二、三個階段,會完成孩子80%~90%的大腦發育。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房間亂一點反而會更好

在這期間,孩子腦神經細胞體迅速分裂和增殖,組成傳送信息的神經通道,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對身邊的一切都保持著超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能看到、能摸到的東西越多,腦神經發育也就越快,孩子大腦也會發育越好。

前段時間,朋友看一篇公號文章說:“凌亂的房間,養育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她的焦慮感備增,每次孩子玩完玩具沒收拾,她都會朝孩子吼一頓,甚至強迫孩子收拾,但是這種方式並沒有讓孩子熱愛收拾、熱愛整潔,反而換來的是親子關係的緊張。

當你收拾整潔的家被孩子搞亂時,你想吼孩子的時候,我們來先聽一個有趣的心理故事。

有一棟房子,剛開始時,有一扇玻璃窗被熊孩子扔石子砸破了,沒多久,人們發現這棟房子的所有玻璃窗都被砸破。

房子換了主人後,新主人把所有玻璃窗都修好後,熊孩子又來光顧,當第一扇玻璃窗被砸破後,主人及時把玻璃窗修好,看到嶄新的玻璃窗,熊孩子很羞愧,而這棟房子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個被砸破的玻璃窗。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破窗理論”。

如果一個孩子的房間,每天都被收拾得整整齊齊的,玩具就像展覽館那樣陳列,在“破窗理論”的心理作用下,以及家長的訓斥的影響下,孩子會不敢放開玩,從而限制了孩子對玩具的熱情,也限制了自身探索能力和創造力。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房間亂一點反而會更好

如果玩具隨處可見,家裡就像一個樂園而不是一個展覽館,父母能寬容對待孩子亂放亂丟玩具,孩子往往能玩耍得更盡興,玩耍玩具的頻率會更高。

比如,一個把孩子玩具收拾整齊的家庭和一個允許孩子的玩具亂扔的家庭,將來哪個家庭的孩子會“有出息”?無法斷定。

但孩子玩玩具的頻率肯定不同,第一個家庭的孩子玩玩具的頻率肯定低,因為他的玩具,並不是觸手可得的。

而玩具對年幼孩子的探索、鑽研、想像能力、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而言,能物盡其用。

03.房間凌亂更有利於孩子創造力的培養

據說愛因斯坦是這樣反駁那些勸他收拾書桌的人:“如果雜亂的書桌意味著雜亂大腦,那麼,空桌子又意味什麼呢?”

如果亂七八糟的玩具間意味著頑皮搗亂的孩子,那麼空的玩具房間意味著什麼呢?恐怕是童年的空白吧?

因為每天被收拾得整齊規矩的玩具,只能算展覽品而不是真正的玩具。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房間亂一點反而會更好

心理學家做了個環境對人們創造力影響的實驗。

48名被試人員被隨機分配至“雜亂”或“整潔”的房間,然後被要求幫助一家乒乓球廠商思考乒乓球的全新用途,並在紙上記錄下他們所有的能想到的方案。

隨後,研究人員請一組評審團對48名被試的所有方案進行創造力打分。研究發現,在創造力的總體得分上,處於“混亂”房間內的被試比“整潔”房間內的被試高28%。而且,前者中“極具創造力”的想法的數量是後者的五倍。

可見,凌亂的周圍環境更有利於創造力的發揮。

事實上,很多名人的書桌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乾淨。

極簡主義大師原研哉(Kenya Hara)設計的產品井井有條,可大師的書桌卻總是一片狼藉,很多時候,他一有了靈感就會立馬繪製在紙上,所以,書桌成了原研哉腦的復刻。

另外,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在《混亂》中說到:

如果一個人的桌面收拾整齊,書籍整齊陳列、水杯文具擺放得規規矩矩,這樣的人一般缺乏創造力;而那些有大成就的人物,比如畢加索、愛因斯坦、扎克伯格、喬布斯等等,他們往往有著混亂的書桌,混亂更能激發創造力。

除了玩具,塗鴉也是激發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房間亂一點反而會更好

當一個孩子用稚嫩的筆在牆上畫下了塗鴉,如果她的塗鴉很快被父母擦掉並遭到斥責,那麼他便趨向於不敢畫甚至不再畫,某些孩子可能還會繼續,但興致肯定是不如從前的。

如果一個孩子在牆上畫下塗鴉,父母沒有擦掉,甚至以讚賞的態度對待,那麼這個房子很快便遍佈孩子的“作品”。

教育學者尹建莉女士曾在書中提到,為了滿足女兒亂塗亂畫的願望,她和先生專門給女兒留了一面牆,隨她自由塗抹。

隨著女兒的畫作越來越多,牆的色彩也越來越豐富。

親戚朋友看到,覺得不可思議,可尹建莉卻說,這是一面藝術牆,充滿了美感。

而這些毫無章法的塗鴉,是任何老師都教不出來的,也是任何技巧都達不到的境界,而是孩子內心創意開關的表達。

雖然不是說,創造能力強的人就一定成功、更聰明,但是孩子會對新鮮事物的接納程度更高,不會被刻板定勢或者規則束縛。在成長中,會更傾向於做出新的嘗試,生髮出全新的見解,更利於孩子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房間亂一點反而會更好

所以,如果您想讓孩子“不走尋常路”,房間亂一點,也是無可厚非的。

04.追求乾淨不應以限制孩子為代價,孩子的環境需要乾淨,亂≠髒

我表姐在我們親戚中,是有名的愛乾淨。上次去她家做客,看著被她收拾整潔乾淨的家,我們也是小心翼翼,儘管表姐特別熱情。

而她兩歲多的兒子昊昊,一刻不停地跑來跑去,表姐切個水果的功夫,他就把玩具、彩筆扔的到處都是,櫃子裡的鞋也被他全部拿出來了,沙發巾也被孩子弄掉了。一會兒功夫,整潔的家就像個災難現場。

表姐看不下去了,把孩子拽了過去,“啪”就是一巴掌。

“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別亂扔,怎麼就是不聽呢?每天我要跟你後面收拾多少次......”

孩子哇哇哭過後,一會兒又打開了鞋櫃的門......

其實,對於兩三歲的孩子,在父母眼中的亂,其實是他們正常探索的過程。我們要做的不是限制、指責和打罵,而應該是鼓勵和支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允許房間亂一點,其實是在給孩子自由。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房間亂一點反而會更好

有了上面的說法,想偷懶的寶媽們先別急著樂哈。

因為家庭衛生是另外一回事,屋子亂不等於不衛生,玩具亂不等於細菌滋生,塗鴉遍佈牆壁不等於屋子粉塵亂飛。

房間亂的前提是乾淨。

如果屋內垃圾滿地、塵土亂飛,還沒等培養好孩子的創造力,他就可能先病了,嚴重的還可能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生活。

我同事是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小妹妹,長的眉清目秀,每次看到她都光鮮亮麗。可是沒過多久,和她一起同宿舍的兩名同事就跟領導提出換宿舍。因為宿舍的地她從來都沒掃過,垃圾也是床上、桌子上隨便放,而且衣服都有味了也不洗,據說連用過的姨媽巾都不知道及時扔了。邋遢到如此地步也的確是很驚人!

所以經常收拾,保證屋子衛生、引導孩子做家務也是必要的,但對孩子的玩具擺放可以悠著點。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房間亂一點反而會更好

05.如何權衡舒適的環境與孩子盡興的玩耍

有了孩子後,像我表姐一樣,有“整潔強迫症”的媽媽們頭可大了。

勿容置疑,整潔的家的確能給人帶來舒適的心情,如果不喜歡房間太亂,同時也不希望限制孩子的自由探索,建議留出一個給孩子專門玩樂的區域。

可以在的房間,也可以在客廳的角落,完全看家長的安排。在這些空間裡,孩子們可以“胡作非為”,完全放鬆、玩具該怎麼放怎麼玩由孩子做主。這樣既給了孩子一個放開去玩的空間,也不會因此把家庭都變得亂糟糟的。

但是在這個區域外的環境,父母需要適時引導他們保持乾淨整潔,這也就讓孩子有了“邊界意識”,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利於孩子自控力的培養。這樣孩子既能盡情的玩,將來也不會變成一個邋遢的人了。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了孩子後,房間亂一點反而會更好

有了孩子後,如果有能力保持家裡乾淨整潔,那自然很好,如果不能,也彆強迫,如果弄得自己心力交瘁,既影響了自己,又影響了家人。

放下完美主義的傾向和自己的控制慾,允許房間亂一點,讓孩子自由探索吧!

國高級育嬰師,多年母嬰護理經驗,多網絡平臺原創、簽約作者。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同時也是二孩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歡迎關注銀花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