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好赚的国际贸易,把白银运到明朝的中国,躺赚300%

史上最好赚的国际贸易,把白银运到明朝的中国,躺赚300%

中学时代,大家都学过马克思的一句名言: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明朝白银货币化的过程,可以成为这句名言的生动注解。

明朝初年,合法的货币是铜钱和纸币,白银属于非法货币。

明朝开国之初,首先使用的是铜钱。

史上最好赚的国际贸易,把白银运到明朝的中国,躺赚300%

洪武元年,朱元璋就命令铸造洪武通宝钱,洪武通宝分小钱,当二、当三、当五、当十五种钱币。铜钱流通了七年之后,朝廷开始推行纸币,这就是臭名远扬的大明宝钞。

为啥不一直使用铜钱呢?这是因为铜钱有几个问题:

首先是携带不方便。老百姓上街上买个仨瓜俩枣,还能对付,可是一旦涉及大宗交易,比如买卖房产,交易骡马等大牲口,背着一大筐铜钱可不要把买家卖家给累死?

其次是铜钱原材料不足,古代开采铜矿冶炼都是很困难的事情,铜材来之不易,最后甚至要让普通老百姓把家里面的铜锅、香炉之类的日用品搜刮上来上交官府铸造铜钱,这算哪门子事情呢。

第三就是造假严重。你想那个时候有没有什么防伪技术,只要雕刻出来铜钱模子,大家都可以铸造铜钱,一旦民间出现大规模的仿造铜钱,对于金融市场绝对是一场灾难。

因为这三个原因,朱元璋开始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大明宝钞刚刚推出来的时候:

每钞一贯,准铜钱一千,银一两。

这就是说,每张大明宝钞的购买力相当于一贯铜钱,也就是一千文铜钱,也相当于白银一两。大家请记住这个最初的兑换比例。因为后来这个比例会改变到你无法相信的地步。

史上最好赚的国际贸易,把白银运到明朝的中国,躺赚300%

大家知道,现代社会发行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作为背书;金本位时期的纸币,则是要和金银一般等价物保持固定的比例的。简单来说,你社会上存在这么多财富,才可以发行这么多纸币。如果纸币的数额超过社会的真实财富,就会发生通货膨胀,钱就不值钱了。

大明宝钞发行的时候,根本没有和社会实际财富做对应,实际上那时候也没有这个知识和能力。哪怕是最基本的财务预算都没有,这样的钞票,最后百分之百会走向通货膨胀的深渊。

实际上在大明宝钞发行60年后,一千贯大明宝钞只能折合白银一两,贬值1000倍!

就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纸币已经逐渐被民间老百姓抛弃,民间交易逐渐采用金银,丝绸,甚至大米小麦这些实物交易!

尽管大明宝钞还是名义的上的国家法定货币,但是到了正统至成化年间,大明宝钞基本上已经退出了民间流通渠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者万明通过明代地契的研究发现,在正统期间的54张地契中,已经没有一张地契交易使用大明宝钞,而是采用了白银交易。

白银成为货币,首先是一个民间自发形成的“潜规则”。

到了成弘年间,白银经历了从非法货币向合法货币过渡的时期,到了嘉靖时期,白银已经完成了合法的货币化过程。嘉靖之后,明穆宗元年,明确规定:

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

这个时候白银已经成为大额交易里面的首选,成为阳光下面合法的货币。而当张居正推出一条鞭法之后,几乎所有税赋都折合成白银上交,更让白银成为了众人追逐之物。

简单总结一下:明朝白银货币化,是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倒逼过程,而在被政府认可之后,又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推动趋势。

史上最好赚的国际贸易,把白银运到明朝的中国,躺赚300%

从此之后,全社会对于白银的需求完全释放出来!魔鬼离开了宝瓶。

白银货币化对于明朝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晚明时期白银货币化,对于明朝的影响,犹如一张多米诺骨牌,下面我按照顺序按个细数这些牌面。

第一个影响是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白银具有天然货币的一切优点,不易腐烂,容易切割,性质稳定。铜钱容易腐蚀,谷米,丝绸容易腐烂,纸币大明宝钞更是臭大街的贬值货币。所以白银一旦成为法定货币之后,明朝很快形成了白银为主,铜钱为辅助的货币市场格局。

随之而来的第二个影响就是全社会对于白银需求的快速高涨。

大家知道,中国的银矿并不丰富,绝大部分银都是来自于铜矿锡矿的副产品,只有云南地区的银矿品质稍微好一点,但是整体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如果加上人力等开采成本的话,国内炼银有时候是个得不偿失的生意。1546年7月,有一个银矿开采的数据,一共花了三万两银子的成本,最后得银二万八千五百两,实际亏损了一千五百两。

所以,进口白银成了最优选项。

明朝晚期,地理大发现已经完成,全球一体化正在慢慢成形,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成了欧洲上流社会的宠爱。而他们的商品,似乎没有什么能够博得中国人的欢心。

除了白银。

于是把白银输入中国,把中国货再贩运回欧洲,成了一项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海外的白银就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充足的白银供给,又拉动了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所谓明朝末年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大抵就是出现在那个时候。江南一代从事丝绸纺织的大企业主,雇佣大批劳工,支付工资,榨取剩余价值。

国际商人们用白银换回中国的商品,卖到欧洲获得巨大利润之后,再携带着白银返回中国,如此反复,大发其财。

当时海外白银的主要来源,一个是日本,一个是墨西哥。而墨西哥的白银,主要掌握在西班牙人手里,墨西哥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殖民地马尼拉进入中国。

你看,中国人得到了白银,欧洲人得到了中国高贵的商品。就在一切都那么完美的时候,第三块多米诺骨牌悄然而至。它直接把明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三个影响,国际商人的疯狂套利和白银的突然断流,摧毁了明朝的金融安全基础。

外国商人来到中国套利,奥秘在于中国和欧洲天差地别的金银比。在中国,因为白银具有主流货币的地位,所以价格昂贵,黄金白银的比例稳定在1:6左右;而在欧洲,黄金才是最受重视的主流货币,白银主要承担制作银盘子,银勺子,各种首饰等实用功能,因此金银比例一般在1:10到1:15之间。简单来说,中国的银子,比欧洲的银子贵了两三倍;或者说,中国的黄金比欧洲的黄金便宜了两三倍。

那么这个生意就好做啦:把欧洲的白银运到中国换成黄金,再把中国的黄金拉到欧洲换成白银,这就赚了三倍。

一点心思不用花,躺赚!

商人躺赚,那对明朝政府有什么影响呢?

潮水般的白银涌进国门,相当于政府在大批量的增发国家货币,然而国家的财富又不可能快速的增长。当国家财富增长速度追赶不上外国白银涌入的数量时,通货膨胀必然发生,白银必然发生贬值。白银贬值,表现出来的就是物价的飞涨。对于正遭受小冰河期恶劣气候摧残,旱灾,虫灾,天花横行的晚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是,这还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一根稻草,从欧洲飘来!

白银大量外流导致了17世纪欧洲和日本都面临通货紧缩的金融危机,1634年后,忙着打仗的西班牙菲利浦四世采取措施禁止出口黄金白银,斩断对华贸易。德川幕府也开始了闭关锁国。白银流入的瞬间枯竭,摧毁了大明王朝摇摇欲坠的经济基础。崇祯朝10年之间大米价格上涨10倍,到了1640年左右江南米价暴涨,原本富裕的江南地区遭受重创,有钱人抛售豪宅无人问津,普通百姓只有卖儿卖女。甚至是粮食大丰收的年份也是如此,顾炎武愤怒的写到:

“丰年而卖其妻子者,唐宋之季所未尝有也。往在山东,见登、莱滨海之人,多言谷残。处山僻不得银以输官。今来关中,则岁甚登,谷甚多,而民且相率卖其妻子。”“何以故?则有谷而无银也,所获非所输也,所求非所出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史上最好赚的国际贸易,把白银运到明朝的中国,躺赚300%

江南已经如此,西北更加难堪。一条鞭法推行之后,一切税赋杂役都按照白银计价征收。西北农村白银极其短缺,老百姓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白银缴纳税赋,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所以等到各地起义军振臂一呼之际,就是多米诺骨牌正式推倒之时。

总结一下:明朝白银货币化是由民间开始,由政府最后推动。由于明朝政府的货币严重依赖外来白银输入,一旦外界供应发生变化,就会对朝政产生致命打击。外国人说,谁掌握了一国货币,谁就掌握了国家命运。明朝政府不能掌握本国货币,所以崩盘是唯一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