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好賺的國際貿易,把白銀運到明朝的中國,躺賺300%

史上最好賺的國際貿易,把白銀運到明朝的中國,躺賺300%

中學時代,大家都學過馬克思的一句名言: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明朝白銀貨幣化的過程,可以成為這句名言的生動註解。

明朝初年,合法的貨幣是銅錢和紙幣,白銀屬於非法貨幣。

明朝開國之初,首先使用的是銅錢。

史上最好賺的國際貿易,把白銀運到明朝的中國,躺賺300%

洪武元年,朱元璋就命令鑄造洪武通寶錢,洪武通寶分小錢,當二、當三、當五、當十五種錢幣。銅錢流通了七年之後,朝廷開始推行紙幣,這就是臭名遠揚的大明寶鈔。

為啥不一直使用銅錢呢?這是因為銅錢有幾個問題:

首先是攜帶不方便。老百姓上街上買個仨瓜倆棗,還能對付,可是一旦涉及大宗交易,比如買賣房產,交易騾馬等大牲口,揹著一大筐銅錢可不要把買家賣家給累死?

其次是銅錢原材料不足,古代開採銅礦冶煉都是很困難的事情,銅材來之不易,最後甚至要讓普通老百姓把家裡面的銅鍋、香爐之類的日用品搜刮上來上交官府鑄造銅錢,這算哪門子事情呢。

第三就是造假嚴重。你想那個時候有沒有什麼防偽技術,只要雕刻出來銅錢模子,大家都可以鑄造銅錢,一旦民間出現大規模的仿造銅錢,對於金融市場絕對是一場災難。

因為這三個原因,朱元璋開始推行紙幣:大明寶鈔。大明寶鈔剛剛推出來的時候:

每鈔一貫,準銅錢一千,銀一兩。

這就是說,每張大明寶鈔的購買力相當於一貫銅錢,也就是一千文銅錢,也相當於白銀一兩。大家請記住這個最初的兌換比例。因為後來這個比例會改變到你無法相信的地步。

史上最好賺的國際貿易,把白銀運到明朝的中國,躺賺300%

大家知道,現代社會發行紙幣,是以國家信用作為背書;金本位時期的紙幣,則是要和金銀一般等價物保持固定的比例的。簡單來說,你社會上存在這麼多財富,才可以發行這麼多紙幣。如果紙幣的數額超過社會的真實財富,就會發生通貨膨脹,錢就不值錢了。

大明寶鈔發行的時候,根本沒有和社會實際財富做對應,實際上那時候也沒有這個知識和能力。哪怕是最基本的財務預算都沒有,這樣的鈔票,最後百分之百會走向通貨膨脹的深淵。

實際上在大明寶鈔發行60年後,一千貫大明寶鈔只能摺合白銀一兩,貶值1000倍!

就在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紙幣已經逐漸被民間老百姓拋棄,民間交易逐漸採用金銀,絲綢,甚至大米小麥這些實物交易!

儘管大明寶鈔還是名義的上的國家法定貨幣,但是到了正統至成化年間,大明寶鈔基本上已經退出了民間流通渠道。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學者萬明通過明代地契的研究發現,在正統期間的54張地契中,已經沒有一張地契交易使用大明寶鈔,而是採用了白銀交易。

白銀成為貨幣,首先是一個民間自發形成的“潛規則”。

到了成弘年間,白銀經歷了從非法貨幣向合法貨幣過渡的時期,到了嘉靖時期,白銀已經完成了合法的貨幣化過程。嘉靖之後,明穆宗元年,明確規定:

凡買賣貨物,值銀一錢以上者,銀錢兼使;一錢以下止許用錢。

這個時候白銀已經成為大額交易裡面的首選,成為陽光下面合法的貨幣。而當張居正推出一條鞭法之後,幾乎所有稅賦都摺合成白銀上交,更讓白銀成為了眾人追逐之物。

簡單總結一下:明朝白銀貨幣化,是從民間開始的自下而上的倒逼過程,而在被政府認可之後,又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推動趨勢。

史上最好賺的國際貿易,把白銀運到明朝的中國,躺賺300%

從此之後,全社會對於白銀的需求完全釋放出來!魔鬼離開了寶瓶。

白銀貨幣化對於明朝歷史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晚明時期白銀貨幣化,對於明朝的影響,猶如一張多米諾骨牌,下面我按照順序按個細數這些牌面。

第一個影響是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

白銀具有天然貨幣的一切優點,不易腐爛,容易切割,性質穩定。銅錢容易腐蝕,穀米,絲綢容易腐爛,紙幣大明寶鈔更是臭大街的貶值貨幣。所以白銀一旦成為法定貨幣之後,明朝很快形成了白銀為主,銅錢為輔助的貨幣市場格局。

隨之而來的第二個影響就是全社會對於白銀需求的快速高漲。

大家知道,中國的銀礦並不豐富,絕大部分銀都是來自於銅礦錫礦的副產品,只有雲南地區的銀礦品質稍微好一點,但是整體是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的。如果加上人力等開採成本的話,國內煉銀有時候是個得不償失的生意。1546年7月,有一個銀礦開採的數據,一共花了三萬兩銀子的成本,最後得銀二萬八千五百兩,實際虧損了一千五百兩。

所以,進口白銀成了最優選項。

明朝晚期,地理大發現已經完成,全球一體化正在慢慢成形,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成了歐洲上流社會的寵愛。而他們的商品,似乎沒有什麼能夠博得中國人的歡心。

除了白銀。

於是把白銀輸入中國,把中國貨再販運回歐洲,成了一項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從明朝萬曆年間開始,海外的白銀就像潮水一樣湧入中國。充足的白銀供給,又拉動了中國,尤其是東南沿海城市商業經濟的高速發展,所謂明朝末年出現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大抵就是出現在那個時候。江南一代從事絲綢紡織的大企業主,僱傭大批勞工,支付工資,榨取剩餘價值。

國際商人們用白銀換回中國的商品,賣到歐洲獲得巨大利潤之後,再攜帶著白銀返回中國,如此反覆,大發其財。

當時海外白銀的主要來源,一個是日本,一個是墨西哥。而墨西哥的白銀,主要掌握在西班牙人手裡,墨西哥的白銀通過西班牙的殖民地馬尼拉進入中國。

你看,中國人得到了白銀,歐洲人得到了中國高貴的商品。就在一切都那麼完美的時候,第三塊多米諾骨牌悄然而至。它直接把明朝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第三個影響,國際商人的瘋狂套利和白銀的突然斷流,摧毀了明朝的金融安全基礎。

外國商人來到中國套利,奧秘在於中國和歐洲天差地別的金銀比。在中國,因為白銀具有主流貨幣的地位,所以價格昂貴,黃金白銀的比例穩定在1:6左右;而在歐洲,黃金才是最受重視的主流貨幣,白銀主要承擔製作銀盤子,銀勺子,各種首飾等實用功能,因此金銀比例一般在1:10到1:15之間。簡單來說,中國的銀子,比歐洲的銀子貴了兩三倍;或者說,中國的黃金比歐洲的黃金便宜了兩三倍。

那麼這個生意就好做啦:把歐洲的白銀運到中國換成黃金,再把中國的黃金拉到歐洲換成白銀,這就賺了三倍。

一點心思不用花,躺賺!

商人躺賺,那對明朝政府有什麼影響呢?

潮水般的白銀湧進國門,相當於政府在大批量的增發國家貨幣,然而國家的財富又不可能快速的增長。當國家財富增長速度追趕不上外國白銀湧入的數量時,通貨膨脹必然發生,白銀必然發生貶值。白銀貶值,表現出來的就是物價的飛漲。對於正遭受小冰河期惡劣氣候摧殘,旱災,蟲災,天花橫行的晚明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是,這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一根稻草,從歐洲飄來!

白銀大量外流導致了17世紀歐洲和日本都面臨通貨緊縮的金融危機,1634年後,忙著打仗的西班牙菲利浦四世採取措施禁止出口黃金白銀,斬斷對華貿易。德川幕府也開始了閉關鎖國。白銀流入的瞬間枯竭,摧毀了大明王朝搖搖欲墜的經濟基礎。崇禎朝10年之間大米價格上漲10倍,到了1640年左右江南米價暴漲,原本富裕的江南地區遭受重創,有錢人拋售豪宅無人問津,普通百姓只有賣兒賣女。甚至是糧食大豐收的年份也是如此,顧炎武憤怒的寫到:

“豐年而賣其妻子者,唐宋之季所未嘗有也。往在山東,見登、萊濱海之人,多言谷殘。處山僻不得銀以輸官。今來關中,則歲甚登,谷甚多,而民且相率賣其妻子。”“何以故?則有谷而無銀也,所獲非所輸也,所求非所出也”

(顧炎武《亭林文集》)

史上最好賺的國際貿易,把白銀運到明朝的中國,躺賺300%

江南已經如此,西北更加難堪。一條鞭法推行之後,一切稅賦雜役都按照白銀計價徵收。西北農村白銀極其短缺,老百姓無法籌集到足夠的白銀繳納稅賦,再加上連年自然災害,所以等到各地起義軍振臂一呼之際,就是多米諾骨牌正式推倒之時。

總結一下:明朝白銀貨幣化是由民間開始,由政府最後推動。由於明朝政府的貨幣嚴重依賴外來白銀輸入,一旦外界供應發生變化,就會對朝政產生致命打擊。外國人說,誰掌握了一國貨幣,誰就掌握了國家命運。明朝政府不能掌握本國貨幣,所以崩盤是唯一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