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冬天的硬早点你吃过吗?

是陕北人的最爱,也是陕北人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陕北的羊肉肉质鲜嫩,在陕西是出了名的好吃。逢年过节,炖羊肉也是陕北人必须上席的一道菜,围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羊肉,瞬间幸福感升级。

陕北冬天的硬早点你吃过吗?

抓几个朱红的干辣椒,

切几片鹅黄的鲜生姜,

撒一把含泪的青葱花,

放一包鲜绿的麻花椒,

它有人参滋补的药效,

趋向健康饮食的选择。

“羊肚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容易拉话难”,这首有名的陕北民歌就是陕北人生活的写照。多少年来,头上挽着羊肚手巾的粗犷汉子就是陕北的形象代言人。追溯历史,由最初的放养到圈养,羊和陕北的关系,羊和陕北人的联系,就这样延续、发展并传承到现在。

陕北冬天的硬早点你吃过吗?

民以食为天。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陕北人的饮食,自然也离不开这些行走在千沟万壑之间的羊。炖羊肉既是酒店饭馆的招牌菜,也是居家饮食的日常饭,炖羊肉还是男方上门提亲必备的见面礼。

苏轼曾云:“秦烹惟羊羹。”这说明历史上炖羊肉就已经久负盛名。但由于陕西省跨越的地理纬度比较大,南北方的羊肉吃法各不相同。陕北接近内蒙古,但与内蒙古烤全羊不同,最大的特色是炖羊肉。有人说,到陕北不吃炖羊肉必定会遗憾,也可见炖羊肉在陕北的地位。吃不惯羊肉的人会说羊肉的膻味无法忍受,而喜欢吃炖羊肉的人吃出的就不是膻味而是一个“鲜”字了。内陆地区鱼类等海鲜稀缺,吃鲜味的空白是用羊肉来填补的。

陕北冬天的硬早点你吃过吗?

陕北冬天的硬早点你吃过吗?

陕北炖羊肉自然也离不开调料,调料也许各家不同,但辣椒、花椒、葱、姜、盐是大同小异的。在辣椒的选择上,干辣椒是最好的,喜欢吃辣的多放几个,不喜欢的就少一些。对于盐的选择,虽然现代烹调选择碘盐比较多,但粗盐比碘盐炖出来的羊肉要好吃些。在放一小包四川人常吃的麻椒,这样麻辣相结合,麻、辣、鲜、劲味十足。

陕北烹调有一句谚语叫作“猪不辣羊不酱”。就是说,做猪肉不要放辣椒,炖羊肉千万不要加酱油。这也算炖羊肉的一个小窍门。中国的烹饪很讲究火候的运用,火候可以分为大火、中火、小火、微火。炖羊肉对火候的要求是先用小火,待肉快熟时,用大火将汤基本炖完。说到火候,早些年在老家,用的都是灶火,与现在的煤气相比是不太卫生,但是用炭火炖出来的肉,因为有一种烟熏的味道,吃起来别有滋味。

如何辨别羊肉炖好还是没炖好,定边人以“肉烂自香”来衡量。所谓的“烂”是指慢火炖到骨肉分离即可,此时出锅的肉是最美味的。出锅之前撒上一把葱花,清香四溢,炖羊肉也能十里飘香。

陕北冬天的硬早点你吃过吗?

陕北冬天的硬早点你吃过吗?

中医学理论认为天人合一是最好的,食疗能治百病。羊肉就好像动物中的“人参”,对人体的各种虚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唐代名医孟诜说“凡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可见,羊肉在古代就是进补良方了。据说,古代的贫苦人家没有好东西给孕妇吃,就到屠宰场拣拾羊骨回来熬汤,结果妇人生产很顺利而且身体恢复快。

陕北冬天的硬早点你吃过吗?

羊肉粥

陕北人说女人月子里吃猪肉会伤风,食用油也要首选羊油。人们习惯用羊汤和小米或大米熬成粥,对陕北人来说,在吃完炖羊肉后,喝一碗羊肉粥是很美的事。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羊肉与陕北人的生活就这样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