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天津是曲藝之鄉

要對得起這四個字

自然不能只有相聲

戲劇、快板、評書、時調……

當然還包括一項非遺

南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金派梅花大鼓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1

所謂金派梅花大鼓

很顯然是梅花大鼓的一個流派

要說梅花大鼓的歷史

其實也並不長

它起源於清代道光、咸豐年間

由滿族人玉祥、玉瑞創始

在當時稱呼為“梅花調”

屬於一種民間曲藝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金萬昌於天津大觀園演唱《指日高升》


而真要說把梅花大鼓唱出名聲的

還是一位叫文玉森的老先生

經由他的嗓子這麼一唱

吸引來了一批學習梅花大鼓的人

而其中就有金派梅花大鼓的創始人

金萬昌老先生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2

金萬昌有一副得天獨厚的好嗓子

再加上他潛心鑽研出委婉動聽的腔調

以及堪稱絕活的“鼓套子”

(類似於現代歌曲的間奏)

使他的梅花大鼓

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甚至在當時產生了“無梅花不學金”的局面

也為後來梅花大鼓的改革

以及女腔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金萬昌的拿手曲目

有《大觀園》《鴻雁捎書》《老媽上京》等

金萬昌成名之後

還被賦予了“梅花鼓王”的稱號

而在眾多徒子徒孫中

一定會說到的便是前金派梅花大鼓傳承人

劉嘉昌老先生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劉嘉昌

(1930-2017)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3

劉嘉昌1930年生人

生於金融世家

從幼年起便對曲藝有著濃厚的興趣

1947年拜周麟閣先生為師

周麟閣先生私淑金萬昌先生

不僅掌握有眾多金萬昌的拿手曲目

更是從外形、神韻上極力效仿金萬昌

時評“給人以絕塵、宜人之感”

“火候雖不及金老,其餘均比金老雅緻,最合歌梅花調之身份”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周麟閣

有著這樣一位好師父

劉嘉昌的梅花大鼓

自然頗具金派神韻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2016年,劉嘉昌先生參加電視節目

劉嘉昌的唱功、功力非凡

同時具備甜潤脆亮的好嗓子

以及紮實的打鼓技巧

準確地反應出了金派的演唱風格和藝術水準

劉嘉昌生前一直致力於

金派梅花大鼓的研究和傳承工作

不僅恢復並演唱了十餘段已失傳的曲目

更是廣收門徒

現在金派梅花大鼓的傳承人

張博便是其中之一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金派梅花大鼓傳承人:張博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4

張博是土生土長的天津老城廂人

那時的老城廂衚衕中

左鄰右舍經常會播放一些評書、大鼓等傳統曲藝

上初中時

張博便已對曲藝有了濃厚的熱愛

甚至會用錄音機將這些評書錄下來

也是一次偶然

錄音機中不僅錄下了評書

還錄下了一段京韻大鼓

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就此在他面前展開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2003年,張博拜師劉嘉昌

從此開始了金派梅花大鼓的學習

然而金派梅花大鼓比京韻大鼓要複雜的多

不僅“鼓套子”複雜

還有“字少腔多”的特點

有時候僅僅一個字

師父就要教上好幾節課

如何換氣、用氣,如何吐字歸音

這些除了師父的教導

更多的還要自己勤學苦練

才能掌握金派梅花大鼓的演唱技巧和唱法

劉嘉昌先生去世後

張博等年輕的子弟們

肩負起了曲藝的傳播和傳承工作

對於現代人來說

金派梅花大鼓的節奏較慢

並不受現代年輕人的喜愛

雖然有所憂慮

但隨著各地曲藝演出的舉辦

張博獲得了人們的稱讚

也看到了孩子們對金派梅花大鼓的興趣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張博表示:“辭藻並不重要,只要孩子們喜歡,通過內容記住了曲子,待到他們長大了,理解了傳統的唱詞,就能把這門曲藝傳下去。”這也不失為傳承傳統曲藝的一種有效方式。


非遺 | 無梅花不學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編|趙雙

綜合整理|南開檔案、天津文藝廣播、快悅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