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天津是曲艺之乡

要对得起这四个字

自然不能只有相声

戏剧、快板、评书、时调……

当然还包括一项非遗

南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派梅花大鼓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1

所谓金派梅花大鼓

很显然是梅花大鼓的一个流派

要说梅花大鼓的历史

其实也并不长

它起源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

由满族人玉祥、玉瑞创始

在当时称呼为“梅花调”

属于一种民间曲艺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金万昌于天津大观园演唱《指日高升》


而真要说把梅花大鼓唱出名声的

还是一位叫文玉森的老先生

经由他的嗓子这么一唱

吸引来了一批学习梅花大鼓的人

而其中就有金派梅花大鼓的创始人

金万昌老先生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2

金万昌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

再加上他潜心钻研出委婉动听的腔调

以及堪称绝活的“鼓套子”

(类似于现代歌曲的间奏)

使他的梅花大鼓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甚至在当时产生了“无梅花不学金”的局面

也为后来梅花大鼓的改革

以及女腔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金万昌的拿手曲目

有《大观园》《鸿雁捎书》《老妈上京》等

金万昌成名之后

还被赋予了“梅花鼓王”的称号

而在众多徒子徒孙中

一定会说到的便是前金派梅花大鼓传承人

刘嘉昌老先生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刘嘉昌

(1930-2017)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3

刘嘉昌1930年生人

生于金融世家

从幼年起便对曲艺有着浓厚的兴趣

1947年拜周麟阁先生为师

周麟阁先生私淑金万昌先生

不仅掌握有众多金万昌的拿手曲目

更是从外形、神韵上极力效仿金万昌

时评“给人以绝尘、宜人之感”

“火候虽不及金老,其余均比金老雅致,最合歌梅花调之身份”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周麟阁

有着这样一位好师父

刘嘉昌的梅花大鼓

自然颇具金派神韵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2016年,刘嘉昌先生参加电视节目

刘嘉昌的唱功、功力非凡

同时具备甜润脆亮的好嗓子

以及扎实的打鼓技巧

准确地反应出了金派的演唱风格和艺术水准

刘嘉昌生前一直致力于

金派梅花大鼓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不仅恢复并演唱了十余段已失传的曲目

更是广收门徒

现在金派梅花大鼓的传承人

张博便是其中之一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金派梅花大鼓传承人:张博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4

张博是土生土长的天津老城厢人

那时的老城厢胡同中

左邻右舍经常会播放一些评书、大鼓等传统曲艺

上初中时

张博便已对曲艺有了浓厚的热爱

甚至会用录音机将这些评书录下来

也是一次偶然

录音机中不仅录下了评书

还录下了一段京韵大鼓

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就此在他面前展开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2003年,张博拜师刘嘉昌

从此开始了金派梅花大鼓的学习

然而金派梅花大鼓比京韵大鼓要复杂的多

不仅“鼓套子”复杂

还有“字少腔多”的特点

有时候仅仅一个字

师父就要教上好几节课

如何换气、用气,如何吐字归音

这些除了师父的教导

更多的还要自己勤学苦练

才能掌握金派梅花大鼓的演唱技巧和唱法

刘嘉昌先生去世后

张博等年轻的子弟们

肩负起了曲艺的传播和传承工作

对于现代人来说

金派梅花大鼓的节奏较慢

并不受现代年轻人的喜爱

虽然有所忧虑

但随着各地曲艺演出的举办

张博获得了人们的称赞

也看到了孩子们对金派梅花大鼓的兴趣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张博表示:“辞藻并不重要,只要孩子们喜欢,通过内容记住了曲子,待到他们长大了,理解了传统的唱词,就能把这门曲艺传下去。”这也不失为传承传统曲艺的一种有效方式。


非遗 | 无梅花不学金,一曲大鼓唱百年



编|赵双

综合整理|南开档案、天津文艺广播、快悦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