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统筹服务城乡建设

中国发展网 近日,记者走进团林铺镇四村联建的新农村社区---七岭社区,蓝天白云下,一排排采取一户一基、统一建设、集体配套模式建成的黄墙青瓦独门两层楼房,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提速和重点项目的发展,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的用地需求刚性增长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形势,该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立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进行考核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一系列耕地保护工作,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同时,有力促进了辖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七岭社区是掇刀区第一个全面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试点村。2015年,七岭社区率先制定了全域规划,辐射周边四村,因地制宜进行了布局。“我们相继成立了6家专业合作社,带动了60余名村民前来务工,农民的收入增加的同时,来这里投资的客商也比较多了,随着花博园项目的落户,我们花卉苗木基地的打造也已经初具雏形。”团林铺镇七岭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永中介绍道。

在实施整村推进,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通过迁村腾地,七岭社区新增的1700亩面积全部改成了标准化的农田。国土资源局高新区·掇刀分局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及“增减挂钩”项目,投资2300多万元,为占地面积300多亩,总建筑面积15.1万平米的七岭社区“四化同步”建设提供了支持,与此同时还配建了3个共4500平米的休闲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日光灯146盏,硬化水泥路11公里,绿化草地面积14多平米,建成了日处理200吨的污水处理厂,目前400多户村民已经全部入住,成为目前全市最大的新农村社区。入住村民纷纷感叹比城里居住得更美,生活生产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有了质的飞跃。掇刀区耕地面积为41.6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1.1万多亩。在耕地保护过程中,该区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层层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实行耕地保护的任期目标推进、层级管理和问责制,从严抓好落实,在此基础上,还分别在团林铺镇、麻城镇的每个村设立耕地保护办公室,成立了耕地保护领导小组,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施。同时,该区还制定了“五位一体”巡查制度,对全区90个村协管员进行了培训,颁发聘书,充分发挥协管员作用,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杜绝非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情况发生。

随着国家对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日益加强,该区不断自我加压,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下简称“增减挂钩”)实施,累计实施面积达9000多亩,结余“增减挂钩”指标4000多亩,不仅为30多个批次40多个项目落户提供了用地保障,还缓解了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今年竣工的“团林铺镇张场等二村现有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建设规模达95.8公顷,建设投资537万元,将撂荒的旱地改造成水田,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等别,开启了耕地提质增效的新尝试。(廖亮 何梦雪 鲁习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