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品牌遭“碰瓷”,获赔30万,历数教培行业5大商标争夺战

文末福利!

培训机构在办学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但是又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商标。有些品牌经营十几年,结果为他人作嫁衣裳,有些品牌因为商标侵权被迫更名,从此日落西山。

这么说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今天就和大家历数教培行业知名的商标争夺大战。


01

学而思VS思而学,获赔30万


学而思品牌遭“碰瓷”,获赔30万,历数教培行业5大商标争夺战



前几天,教培行业龙头企业“学而思”状告“思而学”一案宣判,法院认为“思而学”侵害了“学而思”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处赔偿“学而思”30万元。

这家位于武汉洪山区的培训机构,名字叫“思而学培训中心”。业内人士一看便知,和学而思的品牌名刚好颠倒过来。

然而,双方的争议点在于:思而学是在2008年就成立了,并在武汉本地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学而思虽然2005年就成立,但是张邦鑫将其注册成商标却是在2009年,比思而学晚了一年。

武汉教培市场巨大,强如学而思肯定不会坐视不理,毕竟相似的品牌肯定会对用户的认知造成影响,于是学而思一纸诉状,要求思而学停止使用其品牌,并且诉对方不正当竞争,申请赔偿100万。

最终经过法院审理,认定思而学违规,但是因为思而学成立日期早于商标注册日期,其市场宣传属于企业正常行为,并没有构成不正当竞争,所以最后综合决定,将赔偿金额降低至30万元。

至此,学而思的商标保护战算是以成功告结。

有校长评价:2008年的时候,学而思在全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武汉思而学一定程度上也是蹭了热度,山寨个名字,的确有“傍大款品牌”之嫌。

现实中,还有多少在“榜品牌”的机构我们不得而知,改天会不会来一个“方东新”“来未好”之类的呢?需要提醒广大校长的是,山寨有风险,模仿需谨慎!

02

新东方烹饪上市,新东方英语躺枪



学而思品牌遭“碰瓷”,获赔30万,历数教培行业5大商标争夺战



江湖流传俞敏洪有两个难解的心愿:办一所新东方大学,收购新东方烹饪。前一个似乎已经有了达成的迹象,后面这个实在是一言难尽!

今年6月,新东方烹饪学校主体公司东方教育正式在香港敲钟上市,成为继好未来、新东方、中公教育之后,市值排名第四的教育上市公司,而且据说此次IPO,募集资金净款为47.692亿港元,一举创下全球教育类公司IPO之最。

与此同时,因为有着同样的名字“新东方”,引发了教培同行的热议,大家纷纷讨论这个新东方和俞敏洪老师是什么关系?是教英语的去炒菜去了吗?

其实,事实是,两个新东方都客观存在。

新东方烹饪是1988年就成立的职业培训学校,“学厨师,到新东方”的广告曾深入人心,五年之后,也就是1993年,俞敏洪才在北京一家出租房里成立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根据《商标法》的商标在先使用权,虽然俞敏洪后来注册了新东方的商标,但是他不能阻止新东方烹饪学校继续在烹饪培训上使用“新东方”的名号,毕竟当年新东方烹饪学校在开培训班的时候还没有新东方英语,人家完全是善意的。

但是在俞敏洪注册了“新东方”的商标以后,新东方烹饪学校也就只能在烹饪培训上继续使用,不能用于其他领域。

根据国家商标网查询的结果,新东方烹饪也是正规的注册商标,类别就是41类,教育培训。对此,相信俞敏洪也是毫无办法。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幻想着有一天,新东方烹饪和新东方英语是否能够牵手成功呢?

03

vipABC 更名,VIPKID崛起


如果说上面两个案例,还算是小打小闹、无伤大雅的话,那么接下来,这场曾经发生国内在线教育领域的首起商标争夺战,那可真是“刺刀见红”了。


学而思品牌遭“碰瓷”,获赔30万,历数教培行业5大商标争夺战



2014年,一家北京的线下培训机构,ABC外语培训学校一纸诉状将在线教育独角兽公司vipabc告上法庭,称其名字中的“ABC”商标侵权,并且索赔天价5000万元,最终导致vipabc被迫更名,并且赔偿对方100万。

这个事情早已结案,然而,却成为商标知识产权领域的典型案例,或许也开创了教培行业用商标来“制约”竞争对手的先河。

为什么这么说呢?

ABC外语培训学校的创始人,也就是ABC商标的所有人是刘成,也许很多教培同行都不太认识,但是他的外甥女你肯定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VIPKID创始人米雯娟。

2013年,米雯娟创立了VIPKID,2014年正式上线平台,主攻K12市场,一路狙击DaDaABC,抢滩51Talk,终于和vipabc来到了正面战场,尤其在K12培训领域,二者的用户群体完全一致。

而当时,Vipabc可谓风光无限,邀请姚明当代言人,C轮融资近2亿美金,为了打造品牌高端形象,vipabc几乎承包了北京城的各大写字楼、地铁、公交和电视的黄金广告渠道。

面对强大的对手,VIPKID如何才能出奇制胜呢?

于是,就发生了本段开头的一幕。2016年10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给出终审,认定vipabc商标侵权,vipabc不得不忍痛改名,改为TutorABC。


学而思品牌遭“碰瓷”,获赔30万,历数教培行业5大商标争夺战



在这场战役里,vipabc可谓损失惨重,姚明的“信用背书”和此前vipabc的多年经营,都白白给了VIPKID做嫁衣,更名后的TutorABC名气大不如前,而VIPKID则在几轮融资后一飞冲天,有媒体报道其估值突破200亿,自此两者判若云泥。

唯一值得欣慰的成果是,2017年商标总局终于通过了其关于“ABC”商标的“撤三”申请。至此,市场上从事英语教育的机构,以某某ABC、ABC某某来命名的品牌,再也不怕侵权了。

只是可惜这个撤销,来的稍微晚了点。

04

思齐教育“升级”为思齐芙蓉


除了全国性品牌,教培行业的区域品牌其实也会不小心着了商标的道,比如长沙的思齐。

思齐教育创办于2009年,起步于长沙,取名自“见贤思齐”,创办人李章在湖南教培行业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短短几年时间,思齐在湖南发展迅猛,拥有校区70余家,年培训学生超过10万人次,成为当地本土估值过亿的区域龙头品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品牌,突然在2017年宣布改名,品牌正式升级为“思齐芙蓉”。至此,也意味着“思齐教育”这个已经使用了8年的品牌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学而思品牌遭“碰瓷”,获赔30万,历数教培行业5大商标争夺战



据思齐方面称,此次品牌升级首先是服从公司发展战略,并以“芙蓉国里尽朝晖”等诗句为新名字增添文化内涵,表达初心不改之意。

然而知情人士透露,思齐改名其实也是有难言之隐。因为思齐这个品牌已经被抢注了。

笔者在国家商标网上经过查询,思齐两个字早在2006年已经被他人注册成功,并且品类就是41类教育培训。


学而思品牌遭“碰瓷”,获赔30万,历数教培行业5大商标争夺战



据说思齐教育曾经试着和对方谈判,但是最终没有成功,这才有了品牌的更名,这也是思齐的无奈之举吧。

很多培训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学校就像是自己的子女一样。而眼看起个好名字,慢慢养大了,最后却不得不改名,除去市场认知和品牌损失不说,换谁,都会有些许不舍吧!

在这里也再次提醒校长们,开创品牌第一件事,申请注册商标!

05

红黄蓝幼儿园不能做“幼儿园”


其实,被抢注品牌的情况还有很多,最知名的当属红黄蓝了,作为中国第一家独立上市的学前教育企业。红黄蓝靠幼儿园业务起家,旗下亲子园超过1300家,同时拥有接近500家的高品质幼儿园。


学而思品牌遭“碰瓷”,获赔30万,历数教培行业5大商标争夺战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么大一个公司,干了近20年的幼儿园,竟然在申请商标注册时,其四个幼儿园方向的商标全部被国家商标总局驳回。


学而思品牌遭“碰瓷”,获赔30万,历数教培行业5大商标争夺战



虽然经过层层审议,最终还是认定:红黄蓝在41类“幼儿园”服务类别上,不具有商标专用权。原因很简单,这个类别已经被浙江红黄蓝集团有限公司注册了,并且服务和商标都相同。

如此以来,红黄蓝全国千余家幼儿园有可能面临改名的风险,要么就需要和对方谈判取得授权或者转让,不过价格一定也是不菲的。

不过到了今年2月,红黄蓝发布公告,集团名称由原来的“红黄蓝教育公司”,更名为“GEH教育集团”。

堂堂上市公司,也还是扛不住啊!

总结

以上为大家历数了教培行业最近几年比较知名的商标争夺案例,其实,教培行业之外,因为商标发生的争议不胜枚举,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宝”,至今还在打着官司,赔偿金额高达14亿元。滴滴打车,也曾侵权“嘀嘀打车”侵权而被迫改名并赔偿了近9000万。

所以,商标无小事,机构要想做大,请校长们务必重视起来,第一时间检查自家的品牌有没有注册商标,以防被抢注或者有侵权风险。

如果对商标注册不太了解,可在私信后台回复“商标”两字,有相关教培行业专属的商标注册的干货文章分享,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