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一、妈妈带娃VS爸爸带娃

前段时间,家里为小北辰添了一辆儿童电动小汽车,由于小北辰还小,电动小汽车的控制权就交到了北辰爸手中。到了楼下的小公园,

只见北辰爸拿着蓝牙遥控器操纵着小汽车,玩得不亦乐乎:加速、减速,左右、前后,草地、水泥地,上坡、下坡……甚至明知道路上有块砖头、或者是有道小沟,非要将小汽车驶过去,还回头邀功一般问我:"老婆,我是不是很厉害?"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嗯,是真的厉害,看到儿子坐在小汽车里,被颠簸起伏吓呆的样子,他还能无动于衷!而我则是担心得一路小跑跟在小汽车后面,还时不时地用双手扶着小北辰……真想仰天长啸一句:"是不是所有爸爸带孩子都那么刺激的?"

不由得回想起之前看过一组漫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爸爸妈妈带娃的大不同:

1. 吃饭时,妈妈想要给宝宝最好的营养,配方奶是婴儿期的无冕之王;可爸爸则是边看电视边啃西瓜,时不时给孩子吃上一口。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2. 洗澡时,妈妈是仔仔细细地给孩子洗头、洗身子、洗脚,保证娃干干净净的;可爸爸呢?干不干净不重要,玩得开心就好。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3. 走路时,妈妈会担心路上的水坑溅湿宝宝的衣裳,而爸爸则是像《小猪佩奇》里跳泥坑般的和孩子一起跳水坑。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4. 学骑车时,妈妈将孩子全副武装,生怕孩子摔伤,而爸爸更愿意和孩子自由无拘束地活动。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5. 做游戏时,妈妈更偏向和孩子玩既安静又能启发智力的堆积木,而爸爸是:"宝宝,准备好了吗?1,2,3,走你——"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还有以下这样的: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真是令人忍俊不禁,对比下自家的情况,好像真的就是那么一回事!

二、 "妈妈脑"VS"爸爸脑"

可到底为什么爸爸妈妈带娃的风格(尤其是新手爸妈)会如此迥乎不同?北辰妈在查证了一番资料后发现,原来这是因为"宝宝的出生,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大脑!"

《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在2015年10月刊登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这篇文章向人们展示了新手爸妈们的大脑在脑神经成像研究结果:在与孩子接触时,父母双方的大脑区域都有增加的体积,尤其是下丘脑。下丘脑是参与产生附着激素(例如多巴胺和催产素)的大脑区域;丘脑可增强对婴儿需求的感知前额叶皮质可增强父母对婴儿行为的理解以及对婴儿原始语言的解读。

简单地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在新父母的大脑里,与照料婴儿有关的大脑中枢变得更大了。尤其是在母亲的大脑中,还有一个"母爱驱动区域"。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妈妈脑" 图片由巴塞罗那自治大学(UniversitatAutònomade Barcelona)提供

回想一下,对比新爸爸来说,新妈妈在孩子刚出生的头几个月里,是否显得更加小心翼翼,她们会一直担心孩子,反复想着孩子是否健康、是不是生病了、饿不饿之类的。

对此,研究孕产妇大脑的专家Pilyoung Kim解释说道:"与之密切联系的是,新妈妈身上的多个大脑区域出现了变化,发生了扩大,这些区域包括:

情绪调控区、同情心相关区域等,数个互相联系的大脑区域驱动着母爱相关的行为及情绪,我们将其称为'母爱驱动区域'。"

比如说,当新妈妈第一次看到她的新生婴儿时,那种感觉可以称得上是"一见钟情"。我们都知道,新生儿可长得不怎么好看,皱巴巴的小脸,水肿的眼睛,可妈妈一旦经历了分娩,她大脑里奖励网络的核心区域就会活跃起来,发出使人感觉良好的荷尔蒙,如多巴胺和催产素等融入进妈妈的血液中,便会立即引发母亲对新生儿的爱与奉献的强烈情感。更重要的是,脑部扫描显示,当母亲看到婴儿微笑时,她也会有类似的反应。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还有新手妈妈会比普通妈妈更加警觉,这是她们大脑的突显网络导致的。分娩会激活这个网络,去帮助母亲发现威胁并保护她的婴儿免收伤害。特别是在危险的情况下,突显网络可以帮助提高母亲的肾上腺素。我们也能解释为何在危机关头,有些母亲能发挥平时百分之二百的潜力,帮助自己的孩子逢凶化吉。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妈妈需要了解新生儿的需求,为了做到这一点,她们运用了来自大脑社交网络的同理心,这涉及大脑岛叶和杏仁核。并且,有研究表明,当妈妈看到哭泣的婴儿照片或是处于困境中的婴儿照片时,她们的杏仁核会变得更加活跃。(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看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可以清楚地知道,"母爱驱动区域"会让妈妈们对宝宝的爱更为细腻,照顾更为细心。可爸爸们呢?他们有什么呢?

毕竟发生变化的可不止是母亲的大脑,上文提到,在接触孩子时,父亲的大脑区域也会有增加的体积,尤其是下丘脑。事实上,当与婴儿互动时,爸爸也会释放催产素,并通常伴随着另一种荷尔蒙的激增,催乳素。而且,经常与婴儿玩耍的父亲血液中的催乳素水平要高于不经常和婴儿玩耍的父亲,这些父亲们会对婴儿的哭声更为敏感。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按此道理来说,并不是每个爸爸都是这么五大三粗,照顾孩子起来马马虎虎的。只是由于他们没有额外的"母爱驱动区域",所以一经对比后,父亲的爱就变得不显山不露水。正如马萨诸塞大学心理系的教授费尔德曼(R.S.Friedman)等研究者所发现的:"催产素对父亲抚养孩子的本能的影响与母亲不同。男性的父性更多是由社会认知影响的,而女性额外拥有一个"大脑及激素调节系统"(母爱驱动区域),能够自动地让她们发展出母性的行为。"

三、妈妈的爱VS爸爸的爱

在"妈妈脑"与"爸爸脑"的影响下,妈妈与爸爸对孩子的爱,也各具特色。

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曾写道:"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母亲的爱便是这般的绵远悠长,她们对孩子似乎总是有着异常浓烈的爱意,超强的保护欲,以及一贯的担忧,于是乎,温柔细腻的母亲在带孩子时,总是恨不得把孩子照料得滴水不漏。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而父亲呢?诗人北岛在怀念他父亲时说过:"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

可以这么说,父亲的爱,粗犷却博大,他们对待孩子将自身的冒险精神、探索精神、求知精神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于是乎,"大孩子"似的父亲在带孩子时,总能给孩子以及孩子他妈新鲜又刺激的体验。

写在最后,不管有没有"母爱驱动区域","妈妈脑"也好,"爸爸脑"也好,只要爸爸妈妈都参与照顾自己的孩子中来,也许就能培养新的神经通道,成为更好的父母,给孩子更饱满的爱。

妈妈脑VS爸爸脑:你知道吗?宝宝的出生正改变着你的大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