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对青春期之拯救计划

巧对青春期之拯救计划


刚拿到学生名单,班主任就好心地提醒我,说班级里有一个疑是抑郁症的孩子,小小的年纪,整天忧伤着一张脸,低着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声不吭。

开学后,被各种杂事纠缠着,差点就忘记了还有这样的一个孩子。调皮的孩子、聪明的孩子甚至于反应力差的孩子都极容易被一个新老师注意着,而一个安静的,工工整整完成作业的平常孩子是很难让人记住的,更何况她几乎没在课堂上发过一次言,也几乎没有因为背不完书,做不对作业被我留过一次。

要不是因为那天的作文课,我是真的忘记了班主任老师的话。

那天的作文题很是随意——我最( )的一个人。

我在做写前指导时,习惯性地举着父母这大众化的例子。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父母,然后根据这样的阐述去决定括号里应该填的内容。不出所料,许多孩子填写的都是敬爱,信任,佩服等褒义词。等转到她的桌前,她把头深埋在作文本里,握笔的那只手很是用力,以至于作文纸都有被戳破的可能。

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她抬头,脸上飞过一丝惊慌,然后又趴了下去,使劲地写起来。

那么用力地写着一篇作文,想必,她要写的那个人一定让她刻骨铭心。

打开她的作文本,目录上赫赫然地出现了一行字:我最恨的那个人。

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十二三岁的年纪,竟然已经有一个恨到刻骨,恨到无力,恨到只能用笔来讨伐的人。

急切地翻开她的作文,更是让我心惊,她最恨的那个人,竟然是她的母亲。

她写道:我原以为我最爱的是我的母亲,谁知道当母亲这个名字浮现出来时,我才发现,我最恨的才是她。

她写道:有了弟弟后,母亲的心里再也没有我。无论我的心情有多糟,无论我怎么在家里闹,无论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多久,她都抱着那个爱哭包弟弟不理不睬。我听不到她嘴里的声音,但我听得到她心里的声音,她一定在说,赔钱货。

她写道:是的,她就是我最恨的人,一个让我万劫不复的人。

……

作文本里的每个字都很工整,可是每个字都像一把刀似的扎着我的心。

和她的母亲联系,听到那个有点胆怯的声音,才知道,她的父母从来没有因为有了小弟弟而对她有所嫌弃,只是,她听不进父母的解释,她倔强地认为,她已是她的家庭里的一个遗弃品。

老师,请你一定要告诉她啊,我们都是爱她的。

电话那头有微微的抽泣声,我的心里一阵叹息。

从此后,开始注意她,心里总想着,该用什么方式来将她心中那不该存在的恨意消除。

巧对青春期之拯救计划


教《古诗词三首》,在进行了一番月之诗的比赛背诵后,我将《宿建德江》里的“江青月近人”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明月别枝惊鹊”并列在屏幕上,带着孩子们去感受孟浩然的孤独,忧伤,和辛弃疾的明朗乐观。紧接着,抛下一个话题:你知道他们俩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各自的诗词的吗?

孩子们对孟浩然的生平倒是挺清楚,都知道这一首诗是诗人在被贬时的 羁旅之思,自然对他的忧愁也能感同身受。 此时,我又打出辛弃疾写《西江月》的背景,孩子们开始哇了起来。

“原来,这首极为轻快明丽的词,也是诗人在被贬时所写。同样是被贬,为何有的人写出的是忧伤之诗,有的人写出的却是乐观之词呢?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心情。”

孩子们沉默了,紧接着像爆发的洪水一样大声地讨论起来。

讨论结束后,我总结道:是啊,人生就像丁香结,总有许多结是你无法阻止的,但同样的一个结,同样的一轮月,我们却可以让它有不同的色彩,能改变这色彩的唯有自己面对人生的那颗心。也就是说……

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五个字:心态很重要。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我笑着,又一次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的作文我题目:哇噻,我的好心态拯救了我和( )……

和孩子们约定,在两周内,选择一个让你讨厌的人,然后用另一种心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接触那个人,看到他们的好,努力让他成为你喜欢的人,成功的标志是能让他陪着你一起笑……

两周的时间里,看着孩子们的拯救笔记,心暖暖的。尤其是看到她的笔记,知道了她开始主动帮妈妈带小弟弟,知道了她妈妈批评她时能忍住不回嘴,知道了她主动和父母交流学习上的问题……

终于有一天,我在她的拯救笔记上清楚地看到了几行字:今天还没到家,就闻到了喷香的味道,快步推开屋,小弟弟正坐在地板上玩耍,看到我,他竟然对着我笑了。我刚想抱起他,妈妈就从出厨房里走了出来,我习惯性地地往后退,谁知道妈妈竟笑着对我说:你还不把弟弟抱起来准备吃饭啊,今天可是你的生日啊,瞧,全是你喜欢吃的菜。爸爸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个精致的盒子,爸爸妈妈问我,生日蛋糕喜欢不喜欢,我点点头,我好想好想告诉他们,其实,我最喜欢他们的笑。原来,他们对着弟弟的笑和对着我的笑都一样这么美好。

……

巧对青春期之拯救计划


拯救计划的收尾是一个比笑大赛,大伙儿都拿出自己最得意的笑,看谁笑得最开心,最能引得旁人哈哈大笑。

她的笑依然有些含蓄,那双明亮的眼晴里却全是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