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百米大海,港珠澳大橋橋墩怎樣打造的?工程師的技巧讓人佩服

很多人對於總投資達到1000多億的港珠澳大橋還是有所瞭解的,但是對於具體數據並不深入。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一座跨海大橋,總體長度高達55公里之多,而其使用壽命更是長達一百二十年之久,這比國際上建築的標準年限還多出二十多年。港珠澳大橋在10年前正式開始建設,就在去年正式宣佈通車,這9年時間的艱辛外人不得而知。

據悉港珠澳大橋建造最為艱難的就是大橋橋墩,想要在深度近百米的大海中打下橋墩,難道真的需要澆築百米的橋墩嗎?

深度百米大海,港珠澳大橋橋墩怎樣打造的?工程師的技巧讓人佩服

出品|國器

港珠澳大橋根據海深的不同主要有三種橋墩建造方案

中國在跨海橋樑的建設上還是比較有經驗,而港珠澳大橋團隊打造橋墩的技術真心讓人由衷佩服。目前在大橋橋墩建設上根據海域深淺主要是有三種方案。深海中應用較多的橋墩建設方法就是深井法,其藉助多樣的沉樁進入海底,然後再用鋼筋固定內部混凝土使其填充完整。而沉樁的材質也是因水量、水流速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其實深井法主要是利用打樁機將沉樁打入海中,然後利用多個沉樁搭建海底柱臺,使得大橋樁基可以牢牢固定。

深度百米大海,港珠澳大橋橋墩怎樣打造的?工程師的技巧讓人佩服

另外兩種淺海橋墩打造法分別對自然和建築工人有著傷害

而在淺海橋樑建設中較為常見的就是築島圍堰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土石修建鋼板圍繞的小島,為橋墩建設打造一個平臺。圍堰法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利於人員進行地面施工。不過這種方式對於海洋環境破壞性很大,而且工程量也將隨著深度而增加。另一種則是比較適合鬆軟土質的沉箱法,這種施工方式第一次使用就是在錢塘江大橋建設中。沉箱法相對於圍堰法來說並不會影響船舶通行,不過其對於施工人員的傷害比較高。畢竟有頂無底的沉箱法是邊沉邊施工的,這意味著施工人員就需要承受逐漸增加的水壓。

深度百米大海,港珠澳大橋橋墩怎樣打造的?工程師的技巧讓人佩服

中國組織了橋樑技術團隊為港珠澳大橋研發了專門的防腐塗層

港珠澳大橋整體是在外海當中,氣象地質環境比較複雜萬變,海底的情況更是難以預料。所以港珠澳大橋橋墩建設到的材料不僅僅是要擁有很好的強度特性,防腐蝕性也是一項需要考慮到的性能。深海暗流中有著很多的腐蝕性因子,而隨著水流腐蝕因子將可以更加全面的侵蝕橋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組織了橋樑技術研究團隊進行防腐塗層研發。在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下,高性能塗層剛鋼筋技術出現了。同時在橋墩使用到的混凝土中,工程隊也會添加一定的混凝土外加劑以此增加混凝土之間的凝固性。

深度百米大海,港珠澳大橋橋墩怎樣打造的?工程師的技巧讓人佩服

港珠澳大橋的歲月靜好離不開無數橋樑建設者的智慧和犧牲

港珠澳大橋主體是有著72座橋墩,不過每個橋墩的建設方法都是因地制宜。這也是港珠澳大橋能夠達到120年壽命的原因之一。其實即使隨著大橋建設技術的研發,一些犧牲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據瞭解在港珠澳大橋建設當中受傷的人數有六百人左右,由此也是可以知道大橋背後的故事還是有著很多。現在的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背後負重前行,中國現在龐大規模的基地建設背後往往有著很多人的智慧和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