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打擊才有進步?小心你的“打擊式教育”,讓孩子“習得性愚蠢”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不打不成才"是不可違背的真理。

前幾年網上最火的"三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的事情,更是引起了廣大網民的關注,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思考——"狼爸"蕭百佑, "一天三頓打",把三個孩子"打"進北大,其中最小的女兒進了中央音樂學院。這讓無數父母羨慕。

其實,現在的大多數父母也是習慣於"打擊式教育"。孩子有了進步,取得好成績止口不提,直接忽視,更是覺得誇獎了會讓孩子驕傲退步。而犯了一點點錯就會嚴厲地責罵,甚至鞭打,希望孩子能長記性,好好努力。

其實這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對的,這樣很大程度上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是好孩子,家長長期的責罵,掛在口邊的"不聽話""沒出息""你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差遠了",會給孩子心裡貼上"我樣樣不如人" 的標籤,會使孩子習得性愚蠢。

有打擊才有進步?小心你的“打擊式教育”,讓孩子“習得性愚蠢”

什麼是習得性愚蠢?

場景一:

媽媽在給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小琳聽寫單詞。

媽媽報中文,孩子拼出英文。因為緊張,小琳在媽媽報出第一個單詞時就腦子一片空白,沒拼寫出來。

媽媽立刻就火了:"你怎麼這麼笨呢,這些單詞昨天剛聽寫過今天又忘了。笨就算了,還不努力,你真是沒用……"

小琳想:也許我是真的沒用吧。太笨了,單詞都記不住,以後還能做什麼事呢?

場景二:

小成從小和奶奶一起長大,比較內向。小學五年級後才被爸媽接回城裡,一直很沉默,不太愛說話。

逢年過節很多親戚來家裡,小成也是默不作聲。小成的爸媽覺得很沒面子,一個勁地說小成:"你這樣真的不懂禮貌,見到親戚都不打招呼,會讓親戚認為你很沒有教養……"

上面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呢?孩子表現不佳,家長卻仍就責罵,在孩子身上施加壓力,這樣的情況絕大多數孩子都經歷過。

每次,只要孩子一犯錯或者是表現不佳,家長就會就條件反射地對孩子進行貼標籤式的指責:真笨,真不努力,真沒用……家長對於孩子期望的落空,使得家長將火發洩在孩子身上,彷彿孩子表現不佳好像是對自己教育的否定,覺得很沒面子。

有打擊才有進步?小心你的“打擊式教育”,讓孩子“習得性愚蠢”

實際上,這種指責式教育是非常不對的。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接受那些指責,在自己心裡給自己貼上"笨,沒用,不懂事"的標籤,他們相信自己就是這麼差勁,不再有想努力,想改變的念頭了。

孩子這種"默認自己很差勁"的現象被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稱為"習得性愚蠢"。

​習得性愚蠢並不是天生愚蠢,而是因為過度的指責使他們喪失了自信心,他們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內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而出於自我保護,他們為了掩飾自己笨,學不會,就真的不去學習了,這種笨就是所謂的習得性愚蠢,是被家長"說"出來的。

所以,我們家長的教育首先要消除這種後天得到的習得性愚蠢,摒棄這種打擊式教育。

有打擊才有進步?小心你的“打擊式教育”,讓孩子“習得性愚蠢”

摒棄打擊式教育,家長要用賞識教育

嚴介和曾說過:

現在的教育很失敗,是行政體制造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賞識教育,對孩子要多賞識,少譴責;用其長,容其短;刀子嘴,豆腐心。

這就是告訴家長要進行"賞識教育"。

  • 賞識教育是什麼

賞識教育在中國是由一個叫周弘的父親倡導的。他用賞識教育,將出生後雙耳全聾的女兒培養成了留美博士。很多父母不禁想問:賞試教育都能將聾女培養成才,對於絕大多數正常兒童的家庭教育不是易如反掌嗎?

  •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

第一,變食指的教育為大拇指的教育。

和傳統的"打擊式教育"不同,那是隻有斥責,打罵的教育。而"賞識教育",則是讓家長變小看的實指為讚揚的大拇指。對孩子豎起大拇指,由衷地誇讚他們的優秀與進步。

第二,舉個賞識教育的例子:

當孩子考試考差了的時候,說:你考的很不錯,但是再努力一點,會更好的。

第三,引導家長換位思考。

孩子和家長一樣,都是喜歡別人鼓勵而不是批評,所以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用他們喜歡的方式教導他們。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家長也嘗試了,但卻往往達不到意想的效果,這是為什麼呢?

有打擊才有進步?小心你的“打擊式教育”,讓孩子“習得性愚蠢”

進行"賞識教育",家長別忘了三大原則

所謂賞識教育,通俗一點講,也就是家長要適當地表揚孩子,當然,這其中的奧妙很多人卻並不能參透,很多家長常常會走進誤區。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在北歐國家做訪問的中國學者有一天去教授家中做客。一進門,她就看到了教授5歲的小女兒:金髮藍眼,生的非常水靈,她滿心歡喜。

當她把從中國帶去的禮物送給小女孩的時候,小女孩微笑著向她道謝。這時,她禁不住誇獎小女孩道:"你長得這麼漂亮,真是可愛極了!"

在中國,父母聽到這種誇獎,都會非常高興。但是,那位北歐教授卻在小女孩離開後,臉色一下子就陰沉下來,並對中國訪問學者說:"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要向她道歉。"

中國學者很驚訝,以為教授聽錯了:"我剛剛是誇你的女兒啊。"

"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誇獎她。但漂亮這件事,是因為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和她沒有關係。但孩子還很小,會因為你的誇獎就會讓她認為這是她的功勞。一旦認為她天生的漂亮是自己驕傲的資本,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這會給她的人生抹上汙點。其實,你可以誇獎她的微笑和有禮貌,這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教授聳聳肩說:"請你為你剛才的誇獎道歉。"

中國的訪問學者只好為自己的誇獎向教授的小女兒道了歉,並讚揚了她的微笑和禮貌。

這其實就告訴家長,誇獎是要講究技巧的。而在進行"賞識教育",表揚孩子更如此。

有打擊才有進步?小心你的“打擊式教育”,讓孩子“習得性愚蠢”

所以為了避免誤區,家長表揚孩子時,請別忘了三大原則:

1, 誇具體不誇全部。

很多家長總是習慣籠統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其實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因為孩子都是喜歡得到家長的讚揚的。當家長誇她的時候,他們更希望知道為什麼會誇他?誇他什麼?然後他們可以再接再厲,得到下一次的誇獎。

2, 誇努力不誇聰明。

"你真聰明!"是家長對孩子慣用的評語。家長習慣將孩子的一切努力結果都用"聰明"來總結,這往往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錯誤認識。他們會覺得一切都是自己聰明的結果,會自負,瞧不起別人。

而當遇到難題時,為了維護自己的"聰明"而選擇逃避,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3, 誇事實不夸人格。

"好孩子"這樣的詞就是 "夸人格"的例子,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這種寬泛的"好"一開始可能會讓孩子覺得開心,但漸漸地,他們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感到喘不過氣來。是啊,他們不能犯一點錯,不然就不完美了,就配不上這個"好"字了。這對於孩子,是一種禁錮。

所以,家長一定要記住這三個原則,正確進行賞識教育。

有打擊才有進步?小心你的“打擊式教育”,讓孩子“習得性愚蠢”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