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文 / 观小妹

最近的小妹,一直在重温《大秦帝国》系列。

大秦东出,一统六国。

秦朝的大一统,结束了中华大地上长期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

那段历史的重要性,直接奠定了中国以后几年前的政治基调,都是以“一统四海”为首要目标的。

然而,在秦孝公之前,大秦国力孱弱,地处荒僻,被称为“西蛮”之地,其它诸国从未将它放在眼里。

商鞅尚未踏足秦国之前,秦是诸侯中的另类,不仅经济落后,而且贵族势力还非常强大,名风彪悍,一言不合就拔刀开干,但是在诸侯之间的战争中却表现平平。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不仅如此,各地士子游学几乎从未想过去到秦国,大国商讨也没有它的份。

然而,在孝公继位后,一边忍辱负重,一边决心打破这种局面。他发布求贤令痛斥前几代君主的无能,否定秦国已有基业,在国力不济之时仍然善待来秦士子,并许以高官厚爵。

商鞅便是在此时,闻求贤令而赴秦国,继而开创了秦和他自己的一段辉煌之路。

商鞅本是卫国人,姬姓,公孙氏。出身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原是卫君后裔,以国为姓,故叫卫鞅,亦称公孙鞅。商鞅是因其封地“商、淤”之地而得名。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按照中国古代文明的说法,商鞅身为卫国人,为何要去报效秦国?

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没看过正史的人也能从《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得出结论。

商鞅学成下山后,因本族没落,不得重用,便去了魏国,在丞相公叔痤府中当中庶子。

然而,虽然公叔丞相慧眼识珠,将其推荐给当时还是战国霸主的魏惠王。奈何魏惠王有眼无珠,既不重用商鞅,又不杀掉,而是日日让他蹉跎岁月。

结果,愣是让一个天纵奇才无奈赴秦,最后反过来又直接威胁到了魏国的安危。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时事造就英雄,怀才不遇的商鞅去秦之后,大受孝公赏识,委以重任。

孝公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不过,战争年代最看重的,还是军事实力。

秦朝民众自商鞅变法,废除世袭制度,设立军功授爵制之后,愈战愈勇,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只要有功劳,就会被封赏;只要有能力,不管是贫民还是奴隶出身,皆可当官。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秦国民众的征战实力。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在《秦时明月》系列中,大将军王翦在和别人聊天说,军人的职位都是用一颗颗头颅换回来的,便是最真实的写照。

商鞅奖励农耕,废井田,开阡陌,还推行授田制鼓励耕种,为大战提供了足够的粮食、战刀等物资。

有了军事、经济实力,自然要开始强化政治实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商鞅再次提出与众不同的理念:东出于天下。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从伏羲到周朝,所有政权的开创者,都没有统一天下的理念,只想做天下的共主,而非天下的统一领导者。

赵、魏、楚、齐、燕等五国,都曾强盛一时。尤其是魏、齐、楚三国。

魏国在诸侯分据之时,就有庞涓为上将军,拥有赫赫有名的魏武卒,国力丰厚,却从未真正好好的谋划一统天下的大事。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齐国齐威王时代,田忌和孙膑双剑合璧,围魏救赵,大展手脚,降服霸主魏国,威慑三晋,称霸中原。

然而,自田忌和邹忌斗权,和孙膑一起出走,齐国就再也没有一统天下的可能性。再加上后来有个暴虐成性、反复无常的齐湣王,生生败完了老祖宗的基业。

楚国在合纵连横时期,成为与连横秦国相对应的合纵主要国家,既有政治实力,又有经济实力,但是耐不住小人当道,君主无能,终究没有成大势。否则,就凭项氏一族的赫赫战功,哪还有什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可能性,秦朝压根成不了气候。

可以说,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所推行的所有法度,仍然是商鞅所确定的那一套,没有丝毫改变。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所以,说商鞅是大秦统一天下最大的功劳者,任谁也不会反对。然而,为何在秦孝公去世之后,商鞅又会被处以极刑呢?

小妹分析,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

一是动了贵族的奶酪。商鞅变法之初,得罪了不少秦国嬴姓宗亲,甘龙、杜挚等世袭贵族曾联合孟西白三族共同反对变法。更有甚者,在太子嬴驷犯错之时,太子傅公孙贾、赢虔皆被处罚。

赢虔本是变法的最强大力量,奈何他本身有仇必报,心眼太小,虽然懂得大局为重,却仍然放不下心中仇恨,最终还是任由贵族上书杀死商鞅。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二是推行的法令太过严苛。严刑峻法虽然拥护者众多,却也得罪了很多人。有得必有失,失势之后自然墙倒众人推,四面楚歌亦是早晚的事。

三是最强臂膀秦孝公的逝世。秦孝公是商鞅变法最有利的支持者。如果他没有早一步离世,就算氏族在背后放冷箭,挟私报复,依然不能动商鞅分毫。

孝公的逝世,让商鞅失去了最主要的后台支持,新君又和商鞅素有嫌隙,自然不会再支持他的变法,维护他的性命。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四是变法步调太过激进。一直以来,在商鞅眼中,没有什么是可以阻止变法的,令行禁止是必须的,法不容情是绝对的。

想来,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就把秦国焕然一新,没有严苛法度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如果有人反对变法,企图阻挡,必然大刑伺候;但如果有人为变法大唱赞歌,对不起,也是大刑伺候,全家发配边远地区。

所有人只能按照他给定的坑一个个的走,绝不能走到坑的外边。只要稍有差错,必然重刑以对。

商鞅的伟大在于他把弱秦变强秦,百姓生活安定,但是过严到几乎无情的惩罚也让他失去了威信和部分人的支持。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五是不知进退。商鞅虽然聪明机智,却从未意识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自古以来,狡兔死、猎狗烹,功高震主后下场凄惨的事例太多了。商鞅后半生位极人臣,连孝公临死之时都想把王位给他,新任国王能不拿他开刀吗?

虽然他将封地和孝公私藏军队如数上缴,却没有及时隐退。嬴驷若想稳定朝局,必然要给氏族一个交代。

变法由商鞅而起,自然要拿他开刀,以平息贵族的怒火。孝公时期敢怒不敢言的局面,在孝公逝世之时就戛然而止。更有山东六国的步步逼迫,他的结局自然不会太好。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在变法结束之时,商鞅就失去了他的价值。嬴驷为了自己的前途树立威信,为了稳固朝政,在新旧势力之间玩平衡,商鞅之死便是必然。急流勇退必然万分火急,可惜他未抓住时机,最终惨死。

商鞅一腔热血为秦,殚精竭虑一辈子,落得这样的下场,任谁都会觉得惋惜。然而,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这似乎又是商鞅的必然归宿。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他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其所作所为影响千秋万代。

即使他去世,依然给大秦留下了不改变法内容、不恢复旧制,甚至是给出了秦国讨伐山东六国的最好理由,让秦师出有名,阻力减小。

商鞅虽死,千古不朽。改编的《大秦帝国之裂变》增加了一个虚拟人物白雪,与他生死与共,同穴而眠,算是为这万古国殇增添了一丝寄托。

《大秦帝国》之商鞅:披肝沥胆为秦国,为何会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不得不说,《大秦帝国之裂变》以史为骨,以艺为辅,真正还原了大秦朝的崛起之路,以电视剧的表现方式让更多的观众重新认识这段历史,重新认识像商鞅这样的历史人物,实是观众之福。

小妹喜欢这样的历史人物,也喜欢改编后的人物角色,你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