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的一线城市会增加吗?

我的海洋我的家


现在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都各具特色。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广州和深圳地理位置好,经济也非常发达,所以这四个城市是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肯定会增加的,但不一定是在五年之内,有可能很久,具体要看中国何时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如果中国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仅有四个一线城市是远远不够的,有可能网络媒体所选出的新一线大部分都会迈入一线城市。

如果评选一线城市,我最看好的是成都与西安两座城市。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成都。天府之国,经济非常发达,已经有一线城市的一些经济特征了,比如说房价。很多人说成都发展是举全川之力,像吸血鬼一样。成都确实是依靠四川的资源倾斜发展的,但是要明白,四川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需要先发展起一个大的经济中心,然后构建城市群,这样才能让四川更好的发展。

说说西安。西安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内陆港、丝绸之路起点、关中城市群领头羊等特殊的战略地位,发展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而西安可能依靠自己悠久的历史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心。


五亩苑


其实,关于一线、二线、三线等城市的划分并没有官方的统一公布,我们姑且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新一线城市榜单”和各城市的GDP总量数据为参考来做推测。首先我们来看2019年我国的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和昆明。从数据来看,一线城市中深圳的数据为116.45,在四座一线城市中最低,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指数为100)、杭州(指数为90.41)和重庆(指数为89.71)三座城市最为接近。

2018年我国城市GDP总量在1万亿元以上的城市,总共有16座,分别是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和郑州等。其中重庆排名第五,GDP总量为2.03万亿元;成都排名第八,GDP总量为1.53万亿元;杭州排名第十,GDP总量为1.35万亿元。从上述数据来看,重庆似乎比较靠前,但是重庆市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总面积达8.24万平方千米,可以说是大而不强。成都

未来我国的第五座一线城市,最有可能产生在“成都”和“杭州”之间,不过在五年之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两座城市各有优势,成都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周边区域除了重庆市外,几乎无出其右者,具有很强的中心吸引作用,近几年发展速度十分迅速,2018年常住人口超1600万人,人均GDP为9.47万元。杭州

杭州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经济总量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内目前只有上海一座一线城市,少于珠三角地区的两座,所以在长三角地区再添一组一线城市也十分合理。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近些年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方面,加上G20峰会以及将来亚运会的召开,杭州迎来发展契机,2018年常住人口约为980万人,人均GDP为14.01万元。


地理沙龙


五年之内应该不会新增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三个主要特征标缺一不可,分别是经济体量、人均经济数据,人口规模。

所以我们来简单分析下目前几个被认为是热门一线候选的城市:成都、杭州、苏州。

成都:

成都这两年人气飙升,更是被评为新一线城市之首,整体发展速度也很快。不过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成都的经济体量虽然力压武汉、南京等同级别城市,但这是在比汉宁两城多出几百万人口的前提下完成的数据,所以比总量尚可,比人均还有很大差距。别说收入水平,就是人均GDP比一线平均值都有40%的差距,这么大的差距5年时间显然是追不上的。至于“新一线城市之首”这个地位,的确值得肯定,但是要搞清楚这个新一线什么意思,这是由上海第一财经栏目的一个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商业魅力指数新一线城市”排名,跟科教文卫甚至和收入都没半毛钱关系,这仅仅是一个商业魅力综合指数排名,和我们平时说的一二三线城市压根不是一回事。所以成都的满分成绩是针对商业领域的告诉蓬勃发展而言,并非实力已经仅次于北上广深。

不服气的可以看两张图,分别是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下和一线城市的差距一目了然。从数据情况来说,成都目前能够满足一线的三大基准条件只是人口规模,而经济领域不论总量还是人均都还有很大差距。

杭州

杭州现在的确已经有了一线城市范儿,科教文卫无短板,经济结构合理,发展速度快而稳,城市定位清晰,民富程度高,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已经跻身一流水准,就连房价都是直奔一线。但为什么五年之内不可能呢?因为杭州经济体量还不够大,人口规模也不够大。一线城市经济体量最小的是广州,2.15万亿,而杭州只有1.32万亿;一线城市城区人口最少的也是广州,1040万,而杭州目前城区人口是640万。

苏州

苏州的经济规模已经非常接近于一线城市,人口规模也很庞大,但苏州却很难成为一线,原因其实很简单,一线城市清一色的是市区经济,而苏州是县域经济。虽然苏州民富不亚于一线,但一线城市的特点是什么?是有一个世界级的主城区,有一个总部大企业林立的主城区,尤其金融业地位都是世界级的。而苏州的经济命脉是几个超强的县级市,县域经济发达程度远超市区,县区民富程度比市区还高,这和一线城市刚好是相反的。比市区城建和繁荣度,别说一线城市,连南京、武汉都比不了。另外苏州的硬伤是没机场,虽然苏州离上海无锡的机场都很近,但一线城市都是世界级航空枢纽,并且都在像双机场城市发展,这一点来说,苏州的定位相差太多了。所以苏州从三要素来说是这当中最接近一线的,也是经济最强的,但却是最不具备一线气质的城市。

以个人观点来看,下一个一线城市或许是人气并不火爆,受关注程度也不太高的天津。天津并不像杭州、苏州、成都这些城市有特点,但却是最没有短板的城市。论经济规模、人均经济、人口、枢纽价值、城市规模、城建、科教文卫,哪一样都是国内领先地位,尽管没有很突出的数据,但也没有拿不出手的数据。外加直辖市和沿海城市的身份,成为下一个一线的优势比上述三个热门城市都要大。


城市发展报告


未来五年,没可能有新的一线城市。现阶段的15个新一线城市,各有各的问题,而且不解决基本没希望晋级一线城市。如果有,那只能是合并后的苏州。未来五年,上海很有可能要拿走4县,上海破万后,人口,面积和产能以及日趋成熟的金融,无限接近远东第一超越东京的目标。

而现阶段的苏锡常模式,已经在外资动摇的情况下,开始受到大量的质疑。今年苏州无锡大量企业关门,包括工业园。苏州模式或者说外资模式现在甚至可以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没了昆山,太仓,苏州无锡(老城区)生存的最好的方法是合并,两地产业协同度高,中间共享硕放机场。

合并后,面积一万,常住人口1500万。在合并后,开启人才政策利好可以迅速超过两千万人。苏州无锡现阶段发展水平很高,但是增长已经无法和杭州深圳相媲美。而合并后可以吃掉上海外迁的大部分企业,厂子。基础建设加工业基础完备,产业从上海转移可以逐渐填充逝去的外资,和向上层建筑发展。合并后的苏州,可能依然无法超越广佛合并和上海。但依然有机会超越卸载非首都功能的北京,和用地紧张的深圳。

最后,希望苏州模式不要倒下,转型或者更新,希望改革开放最初的的形态能得以保留。

附1: 上海吃掉的四个县是昆山,太仓,嘉善,平湖。两个苏州,两个浙江。之前没能说明白,造成困扰不便请谅解。


别装了小橘猫


未来五年估计没戏,除非有国家重点扶持,后期十年后,个人觉得武汉,杭州希望最大,成都虽然现在看起来华丽,觉得后劲不足,合并了不少 问题四川越来越穷,感觉已经到极限。然后南京的话,主要省内没有绝对地位,加上zz因素,起码政策上很难得到国家支持,先天性弱势。武汉的话比较全面,地理位置不错,教育资源好,工业基础强,缺点就是民营经济不行,不够富裕,经济活力不足,如果政策偏移内地,武汉机会很大。然后杭州的地理位置更好,背靠长三角,而且软实力强,经济有活力,背靠浙江强省,民营经济好,感觉杭州最有机会


磊子97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认为未来五年中国的一线城市肯定会增加的。

因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一线城市,一看经济发展问题,二要看人口总量及增长态势,三要看城市对经济的的辐射及带动效应。

具备这几项功能的城市,目前这个还有很多个,比如成都、武汉、长春、西安、杭州等等,尤其成都和武汉更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

因为,2017年成都和武汉的GDP分别为13889.39亿元和13400亿元,两大城市的人口总量分别为1604.5万人和1089.29万人,人口规模都达到了一线城市的水平。而西安市和杭州市人口也分别近1000万人口了。

而且成都、武汉、杭州和西安等城市的工业、商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未来经济发展潜力都方面都具备了一线大城市的功能,具有一线城市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条件。

因此,未来中国再出现三至四个一线城市应该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开伟观察


不论大家是否相信,笔者认为在未来20年里都不可能出现同北上广深实力相当的城市,只要这个标准不变那又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增加一线城市数量呢?答案是否定的。

新一线城市具备晋升一线城市实力吗?

一线城市数量这么多年都没有变化,为了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最近又评出了15个新一线城市。而新一线城市其实大部分就是以前的强二线城市。

我国城镇化建设还需要发展至少20年以上,每年有1000多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而这些新一线城市是最强劲的人口吸引城市,通过不断的城市扩张、人口引进,逐步完成从现在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向千万级人口的超级城市过渡。

2018年评出的15个新一线城市分别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无锡。

从这些年的各大城市总体规划国家批复数据看,城区常住人口数量超过500万的也是凤毛麟角。

预测未来人口引进情况,到2035年城区人口最有可能达到1200万的城市是:重庆、成都、武汉、南京、天津等几个城市。而达到千万的城市估计是:杭州、郑州、长沙等城市。像苏州、东莞、无锡人口发布比较散,无法聚集在核心区范围;其他的城市更是难以聚集到千万以上人口。

未来的一线城市又会如何发展?

从上海(2017-2035)城市总体规划批复看,到2035年上海人口控制在2500万,比现在的2415万只增加了85万人口;同样,北京的人口在未来也是控制在2500万以内;广深二个一线城市在未来20年里也会扩大的2000万以上。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还不仅仅是2000万以上的城区规模,还要加水北上周边密集区域、广佛同城区域,以及东莞邻深地区和香港的区域合作的更大范围。

这些城市还不仅仅在于土地的扩容,还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增强全球范围内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未来成为全球城市。

而新一线城市,即便未来发展成为100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城市,可与2000万以上的一线城市相比还是差距太大。核心竞争力也无法相提并论。

因此,笔者的观点是未来20年内都不可能有新的城市加入一线城市行列。更不用说5年之内,这不过是个幻想而已。


鞅论财经


一线城市不是国家规划的,而是全国人民公认的,要达到一线的高度,必须在经济实力,社会文明,科技创新,政治资源上都有超出一般城市短期内无法企及的高度,长期也很难以追上的碾压般的超然的实力,北京的政治资源,上海的经济实力,深圳的科技创新,广州的综合实力,无一不是展现出一般城市难以企及的高度,而且几乎难以追上。况且这些城市除了特点突出外,综合实力也超强。

当杭州说自己是一线,南京,苏州都会呵呵,当武汉说自己是一线,长沙,郑州也会不服,同样成都,西安,重庆也是一样的。无他你没有对其他同级别城市碾压般的实力,也就无法成为一线。

国家只能规划中心城市,但中心城市的成色远不如一线城市,主要目的是平衡资源,服务国家大战略。


南山枫叶峰


能进入第五城市的我估计是杭州市。连片上海的苏州市在市场经济、产业等事实上已是一线了。但行政叫法又不是,一不是副省级,二又无独立飞机场。杭州的私营市场经济以及市民的收入已接近广州。重庆管理人口太大被拖累。旁边有雄安新区建设热潮的天津虽然是直辖市,已不如重庆武汉南京红火。


广都木又寸


很可能是南京,因为南京除了四大一线城市,人均GDP最高的直逼广州,广州15万1,南京14万8千多,其次杭州、武汉、成都低于天津、重庆、成都人均最低没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