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能年入百萬,法務為什麼只能活著

律師能年入百萬,法務為什麼只能活著

法學生開始進入實習期,見面打招呼都會互相調侃“李律師”、“張法官”,但遇到做法務實習的同學,就不知道應該怎麼稱呼了。

王法務?王老師?好像都不太對,最後只好還是直呼其名。

不論是對大部分法學生還是對公司業務部門員工來說,法務這個職業顯得有點小眾,甚至感覺有點“小透明”。因此當小笙告訴我們她下週就要去百度報到當法務實習生時,我們的反應都是:“啊?!”

——為啥一個好好的法學生會想去做法務實習啊?


01

關於為什麼會突然想去實習法務,小笙的回答倒是簡單得讓人有點意外:因為離學校近啊。

律師能年入百萬,法務為什麼只能活著

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距離國貿SK大廈48公里

她在六環外的昌平讀書,已經保送到本校讀研,在“大四不考研,天天像過年”的無聊時光裡,她想找份實習打發時間,但北京的律所往往扎堆在朝陽區。

小笙在決定去百度實習前其實有接到中倫的面試邀請,她本來也是想去律所實習,但一看到地址是國貿,直接就沒去面試:“從昌平到朝陽每天光往返通勤就得四個小時,每天早上六點起,真的太遠了。還不如西二旗的百度實習,坐昌平線就能到,早上還能在學校吃早餐。”

但百度法務部並非全都是這樣“幹著玩玩”的實習生。

比起小笙這樣還不急著找工作的大四學生,同在百度實習的研三師兄則更有目的性。九月就是秋招了,他想通過實習在百度留任。

師兄之前在金杜實習。剛去的時候挺興奮,但每天加班到凌晨的工作強度讓他斷了當律師的念頭:比起出人頭地,我更想好好活著。

律師能年入百萬,法務為什麼只能活著

百度法務的這份工作在他看來,不算最滿意,但也沒有什麼不滿。

還算體面的工資、知名大企業的員工身份、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的工作環境,都是加分項,他開玩笑說,因為他百度員工的身份,他母親在幫他介紹相親對象的時候都更有底氣了。


02

法務實習生究竟在幹些什麼?可能連正在實習的法學生也沒法給出準確答案,因為他們的工作實在是太瑣碎了。

小笙告訴我,她每天十點到公司,一天的工作從蓋章、複印、掃描和收各種投訴快遞開始。每天六點半下班,一天的工作由蓋章、複印、掃描和預定明天的會議室結束。

作為法務實習生,他們無法接觸到核心的部分,一般都是做一些輔助性工作,“畢竟法務們做的也是輔助性工作”。

法務這個職位在公司裡是比較邊緣的。法務的工位一般跟行政、財務這些崗位安排在一起。以百度為例,員工分為T(技術)、P(產品)、M(管理)和Band序列,基本上公司所有非核心部門都會被分到Band序列。

說白了,法務在公司就是“擦屁股”的職位,並不能直接產生效益,和靠律師賺錢的律所模式完全不同,地位自然也有了高下之分。

並非所有的媽媽都像師兄的媽媽一樣可以接受學法的孩子去當法務。

“我媽跟別人說我是學法的,都誇我是大律師有出息,我媽聽了之後從來不反駁,現在我的親戚們都以為我是律師。”我一位在中型私企擔任法務職務的師姐,提起自己工作時,並沒有感受到多少職業上的自豪感。

她其實就是因為想做律師才學的法學,只是司考考了三次,都差幾分過不了,沒有律所願意招她,她也只好一直在法務的崗位上幹下去。

律師能年入百萬,法務為什麼只能活著

某位“身在法務心在律師”的知乎網友

很多公司儘管有自己的法務團隊,但是在遇到重大疑難複雜案件時,往往會選擇把這些案件分給外部律所代理。這麼操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業內普遍認為,律師的業務能力強於法務。


03

知乎網友說,“雖然我在法務崗,但我有個律師夢”,小笙在百度觀察了一圈,也跟我說,每個法務都曾經或正在想當律師。

這句話或許太過絕對,但選擇法學這條道路時,應該沒人是以“法務”作為日後的職業規劃的吧。

在百度實習的那個同學告訴我,在法務部,實習生都以“X律師”稱呼正式員工,不論他們有沒有律師證。這個潛規則是怎麼來的已經沒人說得清,但或許這體現了法務對律師身份那種隱隱的嚮往。

不過,法務這份工作也不是那麼一無是處

很多法學生可能會嚮往律師每時每刻西裝革履的精緻,但在北京三十七八度的高溫下,還要穿著襯衫皮鞋提著公文包擠地鐵,並不是什麼愉快的事情。

律師能年入百萬,法務為什麼只能活著

《金裝律師》裡的律政精英們

而法務只是公司的普通職員,對衣著沒有那麼高的要求,甚至在很多互聯網公司,法務是可以穿拖鞋上班的,光這一點就夠律師羨慕半天的了。

律師能年入百萬,法務為什麼只能活著

法務實習生和律所實習生的對話

相比律師行業頻頻爆出過勞死的新聞、調侃律師們髮量的段子,法務這一行並沒有太多生命風險。畢竟,在法律行業,法務可以算是相對輕鬆的一行。

在律所實習的同學逢人就吐槽律師的工作強度,說最開始入職的時候,每天都想著能不能六點準時下班,沒過一個月,就覺得七八點下班挺正常的,現在覺得每天九點能下班就很滿意了。

有人吐槽說,律師年入百萬,法務卻窮得只能活著。但事實上,活著本身就是個很大的優勢了。

從律師轉行做法務的不少,一般都是中年女律師。畢竟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日常加班到凌晨、隔三差五出差的工作節奏,讓女律師們很難兼顧家庭和工作。

法務就不一樣了。在公司上班,法務有著明確的上下班時間,下班了就是下班了,深夜一個電話被打起來改合同的情節幾乎不會發生。

知乎上,一位應屆女碩士在律師助理和法務兩份工作之間猶豫,請網友幫忙做判斷,一位跨國公司的總法律顧問給出了她的建議。

律師能年入百萬,法務為什麼只能活著

這位女碩士在提問中還擔心從事法務會荒廢專業知識,法總是這麼回覆的:法務並不會廢了一個人,同時法務也不是律師混不下去了到公司混的避風安全港,你的成就,完全取決於你個人是否有足夠的事業心。


04

很多人覺得法務這一行乾的活太瑣碎、天花板太低,確實,絕大部分法務的日常都好像是隨便忙忙就過去了。但這並不代表法務就沒前途。

在上世紀80、90年代,國企法務是比律師競爭更激烈的崗位。我聽過一位合夥人分享他的求職故事,在當年的法大,國企法務的分配名額屈指可數,只有年級裡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有機會競逐。“給官員拎包”是一個體面活兒。也因為那個年代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國家實業需要法務制度的完善,國企法務起了主導作用。

而到今天,畢業就做法務已經是小眾選擇,法務成了成熟律師跳槽的方向。

像騰訊、華為、迪士尼等大型企業或集團會從各大律所中重金聘請資深律師組成法務部,或者針對個別項目外聘律師團隊。在這些企業中,法務團隊並不是小透明,他們需要處理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訴訟案件,法務還會被外派參與商業談判。

此前“火箭少女101”隊員毀約時,騰訊法務團隊從頭到尾都相當硬氣,一位律師在豆瓣上悄悄表示,騰訊的法務團隊水平至少比得上國內前十的律所。

律師能年入百萬,法務為什麼只能活著

如果說律師天花板就是律所合夥人,那麼法務也是律師突破天花板的一條重要路徑。在聲名遠揚的任天堂法務部裡,曾經有位負責人叫做霍華德·林肯。由於多次代表任天堂成功處理各種各樣的版權爭議,還多次擊退如環球影業一樣的行業大鱷,他後來升任為美國任天堂高級副總裁。

就像律師一樣,法務行業自有它的金字塔分佈,我們既不能用塔尖的風景來描繪它的好,也不能用底層的艱辛來描述它的壞。沒有從底層走到塔尖,我們很難百分百肯定地指出一條所謂康莊大道。

就像米蘭昆德拉所說,追求的終極永遠是朦朧的。

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大霧中,比起遠方,不妨多看看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