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国家百年之大计,从古至今,每个朝代都将教育摆在头等位置,因为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兴衰。现在社会将教育大概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家庭教育的最突出特点表现在它的启蒙性。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启蒙性。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教育以一生为周期,以家庭为起始。从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他的身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对孩子的人格、品行,习惯的塑造都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对于社会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更具有专一性。孩子上学之后,老师会经常更换,进入社会之后,接触到的人和事更是各不相同。孩子出生,成长,父母可谓无时无刻不相伴左右,同父母接触的机会最多,相处的时间也最长,这就使得孩子受到的教育及影响更加专一。

家庭教育还体现了终身性的特点。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可以帮助家长持续的观察孩子的优缺点,适时进行教育,长此以往,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魅力。

家庭教育是为孩子打好生命的底色。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的重视。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杰出的人才,错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把孩子带向毁灭。比如,目前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常见的5种现象,绝对是“坑娃”没商量!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1、隔代教育

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工作繁忙、经济压力、离婚等原因无力抚养孩子,将孩子的教育与抚养交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祖辈。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现在大部分年轻父母都是上班族,很难兼顾工作与育儿。同时,社会上的幼儿养育机构不足,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需求。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一定的安全感,成为所谓的“育儿最佳人选”。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支持,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首先,孩子容易产生被抛弃感,感到不被父母爱和接受。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另外,早期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它将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模式,影响他们未来与朋友、配偶甚至与自己孩子的相处方式,以及对世界的态度。被隔代教育的孩子,在将来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可能冷漠、敏感、不自信和自我价值感较低。

因此,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倘若因为客观原因,和孩子身处不同城市,父母也要每天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对他(她)的爱。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其次,老人容易溺爱、过度保护孩子,继而使孩子养成了许多生活恶习。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另外,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还容易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最后,很多老人思想观念陈旧,妨碍孩子个性发展。孩子接受新鲜事物很快,随着年纪逐渐长大,自主性和探索性随之增强。祖辈家长年龄偏大,精力和身体状况都不尽如人意。在教养孩子的时候,难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不当地限制孩子的各种探索活动或对孩子作出不当的要求,不利于孩子独立勇敢、探索自主精神的培养。

另外,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在说到“隔代教育”的弊端的时候,总会有一群人跳出来说“我就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不也好好的吗”,或者“我当初就是这么养大孩子的,怎么就带不好孙子了”之类的话,还有人会说“父母带大的孩子也未必就很优秀,很多老人带的孩子也不差”,这些话都没错。但是,就整体概率而言,隔代教育的孩子“出问题”的概率,要明显高于父母带大的孩子。

有一项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都是由祖辈家长带大的。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因此,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指出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要责怪或者埋怨老人的意思,因为老人并没有带孙子的“义务”。不论老人带的好坏,年轻的父母都应该心存感激。当孩子出现了不好的情况,父母该做的事是“自我反省”,而不是埋怨老人。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2、包办孩子的一切

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并非因你而来。你能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你能保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父母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总是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一切,妄图以自己的意愿影响孩子的思想,操控孩子的人生。他们不仅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在上学、找工作、谈恋爱等方面都替孩子做好了决定。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5%的受访者直言包办孩子个人事务的父母多,58.1%的受访者有被父母包办个人事务的经历。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包办孩子的一切,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家长以为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殊不知这样的溺爱,只会压制孩子的成长。被家长包办成长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会出现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抗压能力差、适应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限制思维方式发展,不敢有创新意识等一大堆的问题。

所以,真正教子有方的父母都知道:在孩子年少时陪伴孩子只能是伴其左右,护其安好,而不是全方位的事无巨细的代劳。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才是你对他最大的帮助和保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能陪着孩子一辈子,不能事事躬亲,想着如何伺候孩子,不如教孩子如何照顾好自己。只有这样,当孩子有一天要独自远行时,你才能放心地含笑目送他踏上征程。

正如美国作家邓肯所说:我们给子女最好的遗产就是放手让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两条腿走自己的路。

所以,别再包办孩子的一切,对孩子最好的爱是“放手”!在合适的时候放开手,就是对他人生最大的负责。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3、要求孩子“听话”

“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秉持的教育观念。听话,几乎是每个孩子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两个字。从小听家长话,上学听老师话,工作听领导话。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听话的孩子也往往会更多地得到老师的喜欢和青睐。因此,很多家长把“听话”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径。

乖巧顺从的人固然让父母、老师和领导省心,但习惯于听别人的话,仿佛温水煮青蛙般,孩子会慢慢地丧失独立思考,缺乏个人主见,没有创新精神。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在“引导”和“培养”孩子,其实是在伤害孩子,这一点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叔本华曾经在《思想随笔》里这样说过:“只有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他人的思想就像别人餐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只有自主的思考,才真正具有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李开复先生也曾经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时说过:“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地,我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绝非是我培养小孩的目标。”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一个实验:对2——5岁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在儿童期有反抗倾向的人中,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儿童期没有反抗倾向的人中,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74%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了“听话”,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他就不会拥有独立的人格,只能是别人让他去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 被动学习、被动工作、被动做事。试想,这样的人,能有成功的一生吗?很难。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4、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常常被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正是这句话,让无数家长着急得寝食难安。他们害怕孩子长大后竞争不过他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培养孩子。早教孩子识字,送他们去早教中心,或培训机构学才艺,有的甚至把“起跑线”延伸到宝妈的肚子里……那些一两岁被要求认字背唐诗的孩子,父母该有多焦虑和急功近利。

这种焦虑的根源,首先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规律,对教育的规律本身缺少认识。

弗雷德.罗杰斯曾说过:对孩子来说,玩耍就是真正的学习,玩耍就是童年真正的工作。有心理研究表明:早期教育的着力点应该在三观的塑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幼儿时期,最主要的任务是开心快乐的玩乐,通过一些简单益智类游戏,让孩子慢慢养成认真、集中注意力、自我控制欲望、良好生活习性、抗挫折等方面优秀情商,这些才是基础。基础好了,再来一点点的添砖添瓦,一个孩子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才会更加牢固,才会走的更加远。

孩子的发展发育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做不同事情。幼儿阶段的教育,应着眼于孩子求知欲的呵护、学习兴趣的发现和引导、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叫“过犹不及”。有的家长信奉“笨鸟先飞”,希望通过“抢跑”获得更好的资源,是违背孩子发育规律的。

超前教育过度的知识灌输,只会挫伤孩子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孩子对学习生活失去乐趣。

超前教育与过度学习,增加了孩子许多生理与心理上的负担,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给孩子造成一些不该有的思想和心理负担。难怪网络上有人说:你给孩子的起跑线,可能是他的绊脚石。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5、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从古至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是多少家长的期盼。中国家长普遍有两大心结,出奇喜欢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转嫁于孩子,格外热衷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上人,只要达到目的,哪管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大有一头撞倒不周山的倔强。

对于抱有这种思想的家长来说,孩子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棋子,实现某种目的的道具。他们用子女的优秀赚取别人的廉价赞美,以孩子的出彩博得他人的虚假恭维。与其说是孩子成了大众偶像,毋宁说是家长成了公众名人。孩子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家长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这样他们就感觉特别骄傲,特别有面子,特别有自豪感。这种父母,说到底,就是“自私”。为了自己的那点“私心”,不惜“毁掉”自己的孩子。

首先,父母过高的期望会带给孩子巨大的压力。现代社会中,自杀的孩子越来越多,就是他们肩上的压力太重了,他们还背负了来自父母的那份沉重。我们没有得到的,都渴望孩子帮我们来实现,这是极其不对的。不要把家长的期望变成孩子的压力,正确的期望才能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

其次,父母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很多人都说,自己曾经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叫“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长不自觉的就会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总是把“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挂在嘴上,动不动就是“你瞧人家... ...”自己家的孩子总是被“别人家的孩子”压的抬不起头,真的是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最后,父母过多的干预带来孩子的无奈。孩子借助父母来到这个世界,却非为了父母而,他们并非父母的“私人物品”。父母可以给予孩子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想法。其实每一个孩子从一出生起,就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只是因为刚开始单一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慢慢形成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很多父母出于对育儿知识的匮乏、或者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过度期许,容易对孩子的事情过于干涉甚至包办,希望能用自己的经验多给孩子一些指导和帮助,以求得孩子不走弯路。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的“权利”,甚至可以说是“偷走”了孩子的人生,让孩子非常的无奈。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会把孩子“养废”,早点避开它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从孩子的出生到成家,处处有家庭教育保驾护航。即使在孩子长大后,家庭教育依然发挥着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但是,不好的家庭教育,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就像文中提到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的5种常见现象,很容易就把孩子“养废了”,家长一定要早点避开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