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关羽赐予湖南益阳两个名扬千年的地名:马迹塘和武潭

马迹塘是益阳资水上游约70多公里南岸的一个镇,历来就隶属益阳县,以志溪河为界,长期以来叫“上益阳”,由于马迹塘有千多年的历史,后来尽管曾一度叫“二里”,再之后又是公社、乡、镇,但“马迹塘”的名字千年未改。

马迹塘名称的来历,县志、乡土志均未解释,只做了这样的简介:“马迹塘镇历史悠久,有千年古镇之说”。但在老益阳城里,却一直有一个传说,那就是关羽曾在马迹塘与曹操作战,由于曹操人多势众,包围了关羽,正要捉住时,关羽的赤兔马腾空而起飞了起来,中间落地时在江心踩了一下,又腾空而起,飞越过了资江,来到了北岸,这个关老爷马蹄在江心石头上踩出来的脚印有脸盆大,故此,这个地方就叫“马迹塘”。

武圣关羽赐予湖南益阳两个名扬千年的地名:马迹塘和武潭

可这个传说,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文化仅只有口传而无笔载的缘故,可信度一代比一代降低,再加之文革期间的“破四旧”,老一辈的传说被理解为迷信,这个传说的声音也就几乎绝迹。

但笔者在益阳三国文化的研习中,却感到了这个马迹塘传说的蛛丝马迹,一个不着边的传说是不可能传承千年的,况这也不是无风起浪,历史上关羽确实在益阳资江北岸驻扎过军,并还有关羽的部队因水土、口味不适,喝擂茶、吃蒿子粑粑、吃米面的传说,尤其是还有南岸曹操八十三万军队吃黄泥湖萝卜的说法,理性中感觉到了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于是,在2018年8月4日,专门实地调查了桃江马迹塘和走访有关老人。

武圣关羽赐予湖南益阳两个名扬千年的地名:马迹塘和武潭






当周春泉老人无意中又讲出“武潭”的来历,便觉得这个传说越来越靠谱了,绝非空穴来风,因为有了一条可构成逻辑线的三个以上点:

1、关羽在建安二十年(215)驻扎在益阳,各种史志均有记载。

2、马迹塘的传说与地名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3、曹操的巡逻兵抓过江的关羽,这与曹操部队吃黄泥湖的萝卜传说同出一辙,只是沿资水上走70多公里而已,两地同说曹操部队,必定来自同一原因,应该与吕蒙驻军有关,因吕蒙驻军黄泥湖就是打的曹军的旗号。因此,此说有谱!

结合笔者对马迹塘地势的了解,再结合对《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研习,试探着用逻辑方式进行了这样的推理:

武圣关羽赐予湖南益阳两个名扬千年的地名:马迹塘和武潭

闻名世界的“单刀赴会”应该是在仲春,即阳春三月,但这个茶亭会谈是一个僵持的结果,即暂以资江为界。从常识上来讲,鲁肃拿着刘备的借条与要关羽交割荆州的手谕,应该是理直气壮的一方,但鲁肃没有得理不饶人步步紧逼,而是静下心来住在益阳县衙。

可这对关羽来说,显然有些不利,因鲁肃无论是从名义上来讲,是汉昌太守,住自己的辖地,心安理得,从驻军环境来讲,是在城区。但关羽则不同了,从名义上来讲是赖账,从驻军条件上来讲,是荒郊野外,且是军帐,作不得长期打算的,因此,有些沉不住气。

武圣关羽赐予湖南益阳两个名扬千年的地名:马迹塘和武潭

但怎么结束这种对峙的僵局呢?这里,我们权且用小人之心揣度一下关羽:水淹益阳。

这里,我们可以用“马迹塘”名称的来历延长逻辑链:资水的下游自黄沙坪起,在资江航运史上一直称“下河”,意即地势比较平缓,拿水流来讲,落差小。但从益阳城区上溯,一直要走到今天的马迹塘才有一定的落差,这也是现代建马迹塘电站的缘故,有1.8——3.5米的落差,因此,关羽想在这里拦坝决堤用水淹打破这种对峙,这种水淹当然只能对鲁肃不利,因关羽除了是主动方有准备外,还是住在离鲁肃十里之遥的上游,因此,关羽考察地形一直上溯到了马迹塘。

与关羽隔河对峙的人是吕蒙,吕蒙从小负气立志,发奋读书,又深谙江南的地势水流,且是能读懂关羽的人(关羽日后被吕蒙所败),也想到了关羽眼前的这种处境和心态,于是,早在有可能拦坝的马迹塘布好了防备,因此,关羽在此过到南岸观察地形时,被吕蒙的巡逻兵发现,追赶中急忙逃过江回北岸。这里,关羽倒不是惧怕这些巡逻兵,而是怕被这些人认出来有失君子之风,于是,落得一场狼狈,连战袍斗篷都打湿弄脏了,以致不得不在资水中洗刷,从而使当地留下1800年的地名;武潭,即武圣人洗战袍之潭。

武圣关羽赐予湖南益阳两个名扬千年的地名:马迹塘和武潭






这个过程是合情合理的,关羽之所以没带人过江,除了他的这个不成熟计划不能让更多人知道外,最主要的是这种测水观地形的事情,必须亲历亲为,否则稍有差错就会满盘皆输。

关羽虽然没被吕蒙的部队抓到证据,但关羽的形象实在是太明显了;赤面长髯,就是座下的赤兔马,也是万骑中的神骏,“马中赤兔”。见过这场景的人都可认定就是关羽。于是有了后来关羽在曹操的重围之中,赤兔神骏腾空而起,一足点击江中巨石,再次腾空,二跃过江,江中石留有马蹄印迹的民间传说。

武圣关羽赐予湖南益阳两个名扬千年的地名:马迹塘和武潭

史上还一个事件可印证关羽的这次马迹塘测水观地形。那就是四年后,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在湖北攻打曹洪的樊城,于禁、庞德赶来增援扎营,被关羽拦坝汉水,一举决堤水淹七军的辉煌战例,使得关羽“威震华夏”。这件事如果追溯到根,还应该是关羽在益阳与鲁肃对峙三月有余,在青龙州读书苦思酝酿出来的计划,马迹塘是因为吕蒙也熟读兵书,识破计谋而未成。而关羽也着手考察地形,并留下“神骏腾空,点击江中巨石留迹”的传说,应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终究没能入史记载,大概是因为益阳人有蜀汉正统的观念,关羽在益阳生活三个多月的时间,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都是正面的完美形象,像“单刀赴会”,表现的是关羽英雄虎胆,大义凛然。如关羽的士兵吃不惯大米,于是益阳人就用大米作出了米面,吃干坨子,蒿子粑、磨刀水日,喝擂茶等,关羽手不释卷夜读春秋等,都是关羽与益阳百姓“军民一家亲”的故事传说,如果说关羽过界窥视,狼狈撤离最后落荒而逃的形象,显然有损关羽的高大形象。再就是关羽有一个水淹益阳的构思,也未免会彻底抹黑关羽的“军民一家亲”,于是,这个传说在文人看来,不应该记录在案,因此,文字中就一直没有提及。

武圣关羽赐予湖南益阳两个名扬千年的地名:马迹塘和武潭

这个传说,不管是政治上的审查删除也还是文史官的隐恶扬善,有马迹塘、武潭千余年的历史地名,还有马迹塘水势的落差,加之民间传说,这应该是“马迹塘”地名的来历,其实,时过境迁,到今天,这个故事也损害不了关羽的形象,反而会使关羽更人性、鲜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