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为"武圣",一夜白头的伍子胥,竟是如此的英雄

伍子胥,中华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英雄。

正青春时他就家破人亡,自己孤身挣命。

这一挣命就是好多年,他曾追随楚废太子建赴宋,因宋乱又奔郑,谋夺郑国以报仇雪恨,事败又奉建子胜踏上逃亡之路,过昭关一夜白头。


被尊为


在吴,伍子胥鼓腹吹箫乞食于市。吴又变乱,伍子胥结交专诸、要离,助公子光成为吴王。我想,如果有可能,伍子胥也许会甘为刺客,只求与仇人同死。

等到他终于率军攻破楚国报仇雪恨时,仇人楚平王早已安眠于坟墓中了。于是有了著名的掘墓鞭尸,倒行逆施。这滔天恨意,始终不能平息。


被尊为


这之后,吴国终究不能灭楚,转而攻越,伍子胥位高权重,应是与吴王意见相左之处颇多,最终被逼自杀时又预言要观越寇灭吴。虽然如此结局令人遗憾,但同样令人热血沸腾。

春秋时期的国和现代的国家概念并不相同。 因此用现代意义的叛国来评论伍员是不恰当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楚国是诸侯国之一,周王被认为是天下共主。 既然明确了伍子胥的作为不能用现代眼光来评判,那么我们就具体来分析一下。对于卿士大夫来说,首先当然是要对君主尽忠。但如果君主不听他们的话,那么就需要采取其他办法了。


被尊为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荀子·臣道》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後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孟子·万章下》


被尊为


在儒家看来,君主不听从卿士的劝谏,后者是不必继续顺从君主的。孟子提出了贵戚之卿、异性之卿的概念,认为可以推翻或者离开君主;荀子认为好的臣子有四种——谏争辅弼,前两个是改变国君的想法,后两者则是违拗国君的意见。再回过头来看伍员。伍员的父亲和兄长都死在楚平王的手里。这完全是楚王的错误,他干了一件很缺德的事,并且一错再错。可以认为,伍员的父亲伍奢、兄长伍尚都是争臣。本来伍尚是有机会逃亡的,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只身赴死。他对弟弟说:"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伍员和哥哥不一样,他是一个是非分明、能识时务的人,他选择了逃亡,等待复仇的机会。


被尊为


伍家父子,已经有了一个忠臣,一个孝子。而伍员不愿意就这样窝囊地死去,忠臣孝子的名分有什么用?不能改变君王,不能消除佞臣!所以在伍员逃亡的旅途开始时,他已经走上了复仇的道路,并不会再回头。在昭关,伍员一夜白头。楚王!你欺人太甚!你昏庸无道,我父兄尽忠而死,如今还要来逼迫我!走出昭关,意味着彻底背弃楚王,原来的伍员已经死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复仇之魂。所以他选择了毁灭。多年以后,伍子胥又一次站在了郢都的街头。这次他是以吴国将军的身份回来的。他把昏君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中掘出,鞭尸三百。伍员实在是一个很记仇的人。他的好友申包胥对他说:

"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被尊为


虽然楚王有负于你家,你复仇就罢了,但是鞭尸不是干得太过分了吗?伍子胥说:

"吾日莫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

我仇深似海,只有不按常理办事才能成功。楚平王,当年你杀我父兄,派兵追杀我的时候,可没有想到放我一马啊!楚王确实干得不对,对伍员来说,报仇也是理所当然的。即便是楚国的忠臣申包胥,也没有指责伍员灭楚的过错,而只是认为他鞭尸太过分。


被尊为


"勉之!子能覆之,我必兴之!"

他甚至鼓励伍员的复仇行为。毫无疑问,申包胥是楚国复国的功臣,没有他请来秦国援兵,楚国恐怕真要被吴国消灭了。即便如此,他也认为伍员的复仇是合理的。因为在这件事上,确实是楚王的过错。伍子胥颠覆楚国的做法,是不违背当时的普适价值的。而他为人诟病则是因为鞭尸的行为太过激了。或许有人要问,他应该做辅臣、弼臣啊,投靠别国算什么?太子建被杀,楚王派人到处追杀伍子胥,他自己在楚国又没有政治根基,他凭什么辅弼国君,匡正社稷?他所能做的,唯有倒行逆施啊。


被尊为


伍子胥以他的"日暮途远""倒行逆施"展现了一个人所能对抗的极限:楚平王无故杀其父兄,他就一定要覆楚、鞭尸以报,哪怕那是自己的故国;吴王逼他自尽,他就留下观越寇灭吴的预言,哪怕那曾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国家。他所说的做到了,他预言的也应验了,却注定会让所有之后居庙堂之高的统治者颤栗不已,不愿提起。

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暴虐成性时,一个臣民能什么?隐忍、刚烈且充满血气之勇的伍子胥给出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答案:复仇。无故加之刀斧,那么纵然身为君主也要为自己的暴行付出代价。这个答案是悬在历史长河中无数统治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迫使他们不得不审视自己的行为,纵然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也不得不小心行使。


被尊为


不管华夏大地上的统治者怎么变换,不管怎么对治下子民的钳制和愚弄,但藏于人心的感情是共通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面对暴政和不公,人们有反抗的权利。而民众的血性则是制衡暴力和强权的最重要武器。保有血性,是一个人对抗欺压、保护自身尊严的最后依仗,不仅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也勇于反抗压迫和暴政。我们的先祖就是这样披荆斩棘以成华夏大地,浴血奋斗以守护自己的亲人和家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