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汐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情為表裡,道為肌理

《三生》系列電視劇中,《宸汐緣》的格局較高。並不是簡單的正邪二元對立,也不是仙俠劇中常見的黑白較量,劇中關於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探討,某種程度上超越了類型劇本身而上升到了一定高度。

《宸汐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 見自己:唯有破除執念,才能得見崑崙

“認識你自己”,這是鐫刻在古希臘阿波羅神廟上的箴言。芸芸眾生,泰半困在自我的認知迷障中。神仙世界裡,囿於自我認知障的,是下等人物。

譬如天族戰將元瞳。她一生的執念,是家族。元瞳內心深處,對戰神九宸是不乏愛慕的,但在所謂家族榮辱面前,一己情愛,於她輕如鴻毛。所以,在明知五萬年前長兄入魔真相的前提下,為保家族榮耀,她不惜毀去戰報,傷害無辜的靈汐,更任憑戰神緘口不言獨自承擔罪責。一旦家族崩塌,於她如瓦釜雷鳴,從此信仰、道義、原則……統統置諸腦後,逐漸被魔所侵,終於完全失去了自我,化作魔界之門後的一縷怨念。

《宸汐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譬如山靈族寶青公主。她本是山林國主翎月收養的女兒。一個年幼失祜,一個喪夫失女,兩個人相互慰藉,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但偏偏寶青公主的一縷情愫,牢牢縛定在了國師景休身上,從此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明知景休意欲傷害養母,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任憑事態惡化不加阻止。愛別人,首先愛自己,若在愛情中徹底迷失自我以至於喪失底線,那已然是過猶不及的執念。

《宸汐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景休有一段舞臺腔極濃的臺詞: “什麼是魔?慾念、迷惑、貪妄、殺生、偷盜、妄語、邪念,貪婪、奸詐、怨恨、偏執、傲慢、無淫、憂卜、業障……皆是魔!魔無處不在,無所不包。虛榮偽善也是魔。魔就在人的心裡!“一言以蔽之,勘不破執念就是魔,走不出自我認知迷障就是魔。

見自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不為己甚,與自己和解,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 見天地:何須畫地為牢,前方星辰大海

見天地,勇敢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能勘破自我認知障,到第二重境界的,是中等人物。

正如神仙劇中常見的“司命”人物設置。雖然《宸汐緣》中,司命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愛情,但一己悲歡,不是人物的性格主旋律。執如椽巨筆,書凡人命運,譜神仙劫難,“一晨一夕一生一世墜落像星隕;一草一葉一木一花,看每個生命”,人類本渺小如螻蟻,唯有抬頭仰望,方可見遼闊之天地。

《宸汐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正如醫官青瑤。青瑤本為九尾狐,五萬年前歷情劫而飛昇上仙,雖對凡間丈夫念念不忘,卻沒有為情所困,反而行遍世間,濟世救人。後與雲風上神定情,雲風為救她而被石封千年,她一度也將自己困在自悟崖陪伴雲風,在九宸的勸說下,她終於沒有消磨鬥志,畫地為牢,而是繼續扶危濟困,幫助需要之人。

《宸汐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大千世界,犬牙交錯,唯有親歷,才有切膚之感。人對自我的認知,如蠶之繭,唯有主動破殼,方可對生活、人性產生廣域上的理解。

見天地,保持對世界的仰望,蝴蝶亦能跋涉滄海。

  • 見眾生:從本心,遵己道,濟眾生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教眾面臨死亡絕境,曾慷慨而歌:“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唯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一曲歌罷,張無忌心有所感,毅然出手救下了世人眼中的魔教一干人等。

何為眾生?毫無疑問,大多數人是眾生,那麼,少數人甚至一個人,難道就不是眾生了麼?

九宸和靈汐之間,正是面臨著這樣一個哲學悖論。

無罪的靈汐因身懷魔氣,成為喚醒魔君的鑰匙,遭到了來自整個天庭的追殺;九宸身負守護六界之責,是一秉至公、犧牲一人保全局,還是逆天行事、為愛不顧一切?

如果沒有劇中九宸與天尊的坐而論道,這不過是很多仙俠劇中常見的選擇困境。

《宸汐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宸汐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小愛與大愛,如何取捨?如何實現物我平衡、問心無愧?天尊問道:“一方天地,一重法則。法中有序,序中含道。萬物負陰而抱陽,背道相馳,唯能取其一,當思量孰輕孰重。為留一汪落水,而舍整座天地,值否啊?”而九宸回答:“萬物負陰而抱陽,雖背道而馳,卻終有盡時相聚,陰陽衝氣以為合。弟子要取的,便是那個合。”

好一個“合”!

所謂“合”,已衝破了言情劇的藩籬,所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直面本心的選擇,遵從自己堅守的道,從而影響更多人,古往今來,這樣的人物鳳毛麟角,可以稱之為上等人物。

天尊認為無解的死局,終於還是被破解了。一汪落水,整座天地,各得其所,自有歸途。

正是“見眾生”的格局和氣度,才能對世人多一分體諒與悲憫,多一分勘破與接納,從而影響整個世界的軸向。

《宸汐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大風,起於青“評”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