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來的觀點,最好從何處得知?

想了解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來的觀點,最好從何處得知?

阿難

想了解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來的觀點,已知最好從何處得知?

阿難陀

阿難陀(佛經裡多簡稱阿難)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待者和堂弟,生於釋迦牟尼“成道”日,大迦葉和阿難在漢傳佛教的雕像裡常在釋迦牟尼左右,他侍奉釋迦牟尼二十七年[1],《長阿含經》記載釋迦牟尼說所有的佛都必須有像阿難一樣的給侍弟子[2],可見阿難在釋迦牟尼心中的地位。

釋迦牟尼去世前稱讚阿難無私和仁慈,阿難在釋迦牟尼去世後第一次集會時當著各弟子的面回憶釋迦牟尼的說過的話被認同,證明了他的記憶力強的特點。

想了解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來的觀點,最好從何處得知?

左面的是阿難,中間的是釋迦牟尼

因為阿難專注地服侍釋迦牟尼,謹記無誤釋迦牟尼的一言一語,所以被稱為“多聞[3]第一”。大迦葉之後成為原來釋迦牟尼僧團的第二任領導人。

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去世,他沒有著作留下,三個月後,在阿闍世王的供養與護持之下,大迦葉尊者聚集了五百羅漢對佛陀所說法與律進行了結集,由阿難尊者誦出法藏,由優波離尊者誦出律藏。

大迦葉聚集的五百位羅漢會誦迦牟尼生前說過的話,由兩人或者一人將他所聽到的釋迦牟尼的教誨複述出來,複述時必須先說明釋迦牟尼的這一段教誨是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情況下,當著哪些人講的。其他羅漢聽了,都認同釋迦牟尼是這樣說過的才做為統一的記憶。其中“經”由阿難背誦[4],後來出版成《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譬喻經》、《法句經》[5][6],這些佛經裡常見的“如是我聞”意思是阿難(我)聽釋迦牟尼說[7]。

《律》記載當時:

尊者阿難誦如是等一切法藏。文句長者集為長阿含。文句中者集為中阿含。文句雜者集為雜阿含。所謂根雜力雜覺雜道雜。如是比等名為雜。一增二增三增乃至百增。隨其數類相從。集為增一阿含。雜藏者。所謂辟支佛阿羅漢自說本行因緣。如是等比諸偈誦。是名雜藏……尊者優波離即作是念。我今云何結集律藏。

法藏,即所謂的經藏,北傳漢文唯有《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與《增一阿含經》等四部《阿含經》,與南傳巴利文經藏相對應的則為《長部》、《中部》、《相應部》與《增支部》,另有北傳未譯之《小部》,即《雜藏》。

想了解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來的觀點,最好從何處得知?


《中阿含經》第一頁

所以瞭解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本來觀點,看這些原始作品是已知第一可靠的。

佛學學者王志剛也認為:

諸部《阿含經》,是最原始、最權威、最具公信力的佛陀原始正法,是海內僧俗四眾,無論南傳與北傳,乃至諸宗各派所共許、唯一公認是佛陀金口所說之最真實可信之經,為諸上座大比丘眾、上首大弟子、耆宿長老核心僧團所護持、所弘傳,是佛法的核心和根基。

真寶即佛陀正法《阿含經》,漸漸被偽寶替代而隱沒,以至及今近兩千年間,遍讀諸部《阿含經》之佛子已寥若晨星。

佛法激盪流變已數千載。諸部《阿含經》乃佛陀正法純一無雜之上流源頭,流變像法“大乘”乃至“密乘”實蕪雜濁穢之下流。[8]

想了解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來的觀點,最好從何處得知?

同樣左面的是阿難

除了阿難主要參與出品的著作外,釋迦牟尼十大弟子已知我查到的還有如下著作:

目犍連

目犍連名字也被譯成“摩訶目犍連”、“目犍連”、“大目犍連”、“目連”。號稱“神通第一”。

說一切有部所傳《阿毘達磨法蘊足論》被認為是其作品。

舍利弗

舍利弗名字也譯成“鶖鷺子”、“舍利子”。號稱“智慧第一”。

傳統佛教部派或南傳佛教:說一切有部所傳的《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和法藏部與犢子部所傳的《舍利弗阿毘曇論》被認為是舍利弗的作品。[6]

迦旃延

迦旃延名字也譯成“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號稱“議論第一”。

說一切有部所傳的《施設論》和大眾部所傳的《蜫勒論》(別譯《鞞勒論》,今譯《藏論》[9])被認為是他的著作。[6]

與原始佛經不同,又自稱是釋迦牟尼說法的,屬於偽書。

如果有讀者認為有更可靠的,可以在評論寫出哪一個人寫的是更可靠的。

想了解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來的觀點,最好從何處得知?

《中阿含經》封面


來源及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16300頁/阿難陀。 ↩
  2. 《長阿含經》後秦 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譯/卷四:
    世尊告諸比丘:“過去諸佛給侍弟子亦如阿難,未來諸佛給侍弟子亦如阿難。然過去佛給侍弟子,語然後知;今我阿難,舉目即知:如來須是,世尊須是。此是阿難未曾有法,汝等持之。轉輪聖王有四奇特未曾有法,何等四?聖王行時,舉國民庶皆來奉迎,見已歡喜,聞教亦喜,瞻仰威顏,無有厭足。轉輪聖王若住、若坐,及與臥時,國內臣民盡來王所,見王歡喜,聞教亦喜,瞻仰威顏,無有厭足,是為轉輪聖王四奇特法。今我阿難亦有此四奇特之法,何等四?阿難默然入比丘眾,眾皆歡喜,為眾說法,聞亦歡喜,觀其儀容,聽其說法,無有厭足。複次,阿難默然至比丘尼眾中、優婆塞眾中、優婆夷眾中,見俱歡喜,若與說法,聞亦歡喜,觀其儀容,聽其說法,無有厭足,是為阿難四未曾有奇特之法。” ↩
  3. 《辭海》/1999年縮印本(音序)1/第495頁/多聞。記載“多聞”是學識廣博的意思,而這裡應該是記得釋迦牟尼的東西最多所以叫“多聞”。 ↩
  4. 一心念佛《佛經並不是釋迦牟尼佛著作的,真相原來是這麼來的,你知道嗎?》,百度百家號。 ↩
  5. 《律》:
    尊者阿難誦如是等一切法藏。文句長者集為長阿含。文句中者集為中阿含。文句雜者集為雜阿含。所謂根雜力雜覺雜道雜。如是比等名為雜。一增二增三增乃至百增。隨其數類相從。集為增一阿含。雜藏者。所謂辟支佛阿羅漢自說本行因緣。如是等比諸偈誦。是名雜藏……尊者優波離即作是念。我今云何結集律藏。 ↩
  6. 《中文維基百科》同人名條目查得。 ↩ ↩ ↩
  7. 《大智度論》/卷二:
    佛(釋迦牟尼)入滅時,阿難問一切經首置何字?佛言:‘如是我聞’等言。 ↩
  8. 王志剛《楞嚴偽經——阿含經VS偽大乘經》,中國國際出版社,2014年8月,ISBN 9789881254894/前言。 ↩
  9. 《藏論》在緬甸版的《南傳大藏經》的《小部》中,東漢安世高翻譯的《陰持入經》被認為與《藏論》的第六章相對應,引用 Stefano Zacchetti,“An Early Chinese Translation Corresponding to Chapter 6 of the Pewakopadesa –An Shigao”s Yin chi ru jing T 603 and its Indian Original: A Preliminary Survey”, Bulet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n. 65(1), 2002, pp74-98。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