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寵”的喜與憂:說說核技術應用產業

核技術應用產業,一向被認為是核產業中的輕工業,但

近年來如火如荼飛速發展分量顯然不輕,大有與享譽核產業重工業之稱的“核電”並駕齊驅之勢

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球已有近1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核技術的應用、研究和開發,全球核技術應用產業化規模已接近萬億美元,發達國家的經濟效益大多已超過國民經濟總規模的2%,有些國家核技術的產值甚至已經超過核電

“新寵”的喜與憂:說說核技術應用產業

這一論斷充分表明,作為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核技術應用產業的支撐作用愈發明顯,特別是相對於遭遇日本福島核事故後發展滯緩的核電,儼然已成為“新寵”。比如說,中國核技術應用產值近年來年均增長率均超過20%,2015年達到3000億元;美國核技術應用的年產值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例長期保持在4%至5%之間,2009年就已經達到6000億美元;日本和歐洲的年產值基本佔到了本國國民經濟總產值的2%至3%。透過這組數據足可窺見,核技術應用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對本國經濟的貢獻逐漸凸顯,在整個核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突。核技術以其高度滲透性、產業關聯性等技術優勢,為其發展爭取廣闊空間,並且已成為各國必爭的戰略制高點和優先發展的重要產業方向。

然而,這位“新寵”雖然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當下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說,在中國核素供應不穩定時有發生,近年來就曾出現鉬-99、碘-131和碘-125等核素短缺現象,今年6月、7月相繼發生同樣的情況。隨著我國反應堆的老化、退役,同時國家科研任務重,不能滿足商用要求,2010年後我國放射性核素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主要同位素原料基本完全依賴進口。正因為此,中國專家一直在呼籲各方支持、建立和提升中國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和供應能力。韓國也同樣出現類似情況,特別是2014年後,更多是依賴進口。而日本曾考慮用核電站生產放射性同位素,但其國內很多核電站已經停堆,鈷-60一直依賴進口。

眾所周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實現核素穩定供應是確保核技術應用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那麼,如何全面提升核素的供給能力,保證其源頭活水呢?

一方面要強強聯合,協力攻關。合作才能共贏,核技術應用產業同樣如此,運用全球化思維打造核技術應用產業的命運共同體。此次在京舉辦的中日韓核技術應用產業化國際研討會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中日韓三國已經達成共識,將建立相互溝通的合作機制,相互交流信息、分享經驗,共同尋求推進解決本地區核素供應的有效方案,解決核素的和可持續供應問題。作為亞洲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基礎最紮實、業務最廣泛、特點最突出的國家,中日韓三國在核技術應用領域各有千秋:日本在核醫學和工業應用方面有技術優勢,研發和行政管理已經擁有成熟的體系;韓國的核技術應用廣泛,人均擁有的技術裝備和產品數量均居世界前列;中國是全球核技術應用發展最快的國家,備受世界各國關注。顯然,三者聯合對於未來解決他們乃至亞洲地區核素供應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另一方面要化零為整,變被動為主動。中日韓三國當前面臨的窘況,與其受制於人不無關係。放射性同位素生產之於所在的裝置與設備,似乎只是配角的身份,這與如此規模的核技術應用產業的地位極不相符。眾人拾柴火焰高。就國內而言,核技術應用產業走向光明的未來,就需要這條產業鏈的生產、科研、管理等各環節聯合起來,從分散走向集中,系統協作,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做大做強做優核技術應用產業,才能真正走出寄居他人的屋簷,構建自主、開放、可控的核技術應用全產業鏈技術生態,打造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由此可以預測,隨著核技術應用新領域產業化條件日漸成熟,中日韓三國核技術應用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寬,應用規模將繼續擴大,使核技術應用成為與核電並駕齊驅名副其實的兩駕馬車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