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中國經濟增長,誰將接過“火炬”?

長期作為中國發展先行者的南方沿海地區,或將交出引領全國經濟增長的“火炬”。

渣打銀行13日發佈《中國—傳遞增長的火炬》報告,聚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這份報告認為,隨著南方地區內部新的增長引擎逐漸成型,該區域內的貴州、江西等內陸省份有望成為助推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引領中國經濟增長,誰將接過“火炬”?

中新社發 趙春亮 攝

地理差異致南北增長不平衡

根據渣打這份報告的劃分標準,中國31省區市中,北方包括三個子地區,分別是:“中北”(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西北” (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新疆、西藏)和“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

南方亦包括三個子地區,分別是:“長三角”(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泛珠三角”(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中南”(江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

報告指出,2013至2018年,根據上述劃分的南方15個省區市GDP增長率平均達到8.3%,同期北方16個省區市平均增長率為7.2%。

是什麼導致了南北方增長的不平衡?地理因素差異的影響最為直接。

報告分析說,中國南方氣候較北方更佳宜居,溫度普遍高於北方,且全年降雨量比北方高出約60%。在此背景下,雖然南方面積僅佔全國的28%,但1990年代南方對全國穀物總產出的貢獻平均達54%。到2018年,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才促使這一比例降至 41%。

引領中國經濟增長,誰將接過“火炬”?

沿海與內陸的差別亦帶來巨大影響。中國生態環境部定義的61個沿海城市中,南方城市有44個。此外,中國最重要的兩條河流長江和珠江主要流域位於南方。過去20年間,南方貿易量佔全國貿易總量的比例平均達73%,南方水路貨運量佔全國水路貨運總量的比例達 88%。

渣打這份報告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區基於活躍的貿易和物流活動一直保持著發展優勢。此外,南方溫暖的氣候和更高的降雨量推動農業生產並由此加速了人口增長。

多項重磅戰略開拓區域發展新局

坐擁與生俱來的優勢,改革開放以來南方地區一直保持快速發展。

1978年,中國正式拉開改革開放序幕,中央鼓勵沿海地區引領全國經濟發展。1980年開始,中國在深圳等沿海城市設立了一系列經濟特區,吸引實物和人力資本流入,推動了當時中國的出口驅動型經濟蓬勃發展。

在此背景下,南方經濟增長速度持續超過北方。據渣打統計,1990至1999年,南北增長缺口平均達1.8個百分點。

為解決上述區域發展失衡問題,中國開始大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2000年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出臺,南方與北方的結構性增長差距逐漸縮小。報告指出,2000至2010年間,多數時期內南北增長消失甚至小幅反轉;2000至2009年間,北方增長較南方平均高出0.2個百分點。

不過,近年來隨著發展模式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軌”,中國經濟整體增速有所放緩,區域發展也出現新趨勢新變化,南北增長分化現象有所抬頭。在此背景下,官方出臺了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重磅區域發展戰略,加之各地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區域協調發展迎來新局面。

渣打報告舉例說,“一帶一路”建設將打通通往歐洲的鐵路貨運路線,拉動甘肅和青海等內陸地區貿易和物流活動;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則將通過新增投資支持“中北”地區經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南方地區內部發展局面也有所變化,新增長引擎正在成型,並逐漸超過傳統增長地區。

報告指出,深圳、上海等中國南方沿海城市基於地理優勢和政策支持,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經濟高速增長。近年來中國整體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得益於外商投資約束放鬆等進一步開放措施持續吸引資本流入,這些地區增長勢頭仍然穩固。

在上述沿海傳統經濟重鎮保持強勢的同時,渣打認為,南方內陸省區市在中國經濟版圖中重要性不斷上升。

報告指出,自2008年以來,“中南”地區平均經濟增長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高於其他南方地區1.7個百分點。具體而言,該地區經濟表現主要受服務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拉動,振興IT產業的發展規劃也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支持作用。

例如,2019年上半年江西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高於全國2.4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國第一。貴州數字經濟增速則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吸納就業增速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一,該省已成為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大數據企業聚集地。

此外,“中南”地區人口增長平穩,工業企業數量持續增長;生活成本、房價和城鎮化率仍然低於中國平均水平,都表明其存在進一步增長潛力。而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旨在將上海和浙江等長江下游地區的資源和人才輸往中游、上游地區,這將進一步增強該地區增長動能。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