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風控轉型 江蘇銀行運營風險預警系統機“智”過人

金融界網站訊 近年來,金融與科技深入融合,數字化轉型正在成為創新改革的重要方向。近期,江蘇銀行(行情600919,持續優化運營流程,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了運營風險預警系統和運營數據集市,大幅提升了運營風險管控質效。

風險管控關口前移,時效更強

據瞭解,該行通過預警模型對運營業務管理和操作系統的運行過程及結果進行監測,從櫃員、機構、客戶、交易等多個維度感知風險,實現運營風險識別、整改、評估、計量、全流程線上化管理,全面、準確收集運營風險事件及背後驅動因素,主動揭示運營風險發生的特徵、概率,形成完整的、持續改進的運營風險管理模式。

以往,銀行業務處理主要是櫃面手工模式,相關業務系統未做到對接,業務辦理的過程及結果都通過大量憑證打印的方式進行記載。因此,傳統的運營風險管理從櫃面業務憑證歸集、掃描到監督,銀行往往需要“T+3”日以上才能發現風險事件。

不過,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渠道、自助渠道業務處理已經實時化,聯網核查、人臉識別、無紙化、預處理、集中授權、集中作業等技術及作業模式也已具備實時獲取業務處理數據或電子憑證的能力,這讓運營風險管控模式提升時效性成為可能。在此背景下,江蘇銀行運營風險預警系統對於一般業務採取“T+1”日的模式獲取業務辦理數據或電子憑證,對於高風險業務設置實時模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及時獲取業務辦理的數據或電子憑證,風險管控的時效性實現了顯著提升。

風險管控更全面,手段更智能

傳統的運營風險管控是針對櫃面業務處理留存的記賬憑證及附件進行掃描、上傳事後監督管理系統,由專業監督人員進行監督,檢查業務處理的規範性、合理性和業務憑證的完整性。隨著銀行業務辦理渠道的快速拓展,銀行業務辦理的離櫃率越來越高,大量業務通過電子渠道、自助渠道辦理,只是單純地針對櫃面業務合規性進行監督已不能全面覆蓋運營風險。

江蘇銀行運營風險預警系統在獲取櫃面業務憑證影像的同時,可以實時對接各業務處理系統,獲取線上化業務辦理數據,通過預警模型自動抓取異常數據,通過線上化管理流程進行人工判斷,更加全面地揭示運營風險。

風險管控質量更高,價值再提升

傳統的運營風險管理模式僅通過業務辦理憑證的核對,對櫃員辦理業務的質量進行檢查、判斷。隨著客戶業務辦理習慣和銀行業務處理模式的蛻變,櫃員對業務處理的干預程度將越來越低,業務流程、客戶行為、系統缺陷導致業務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將越來越高。

江蘇銀行運營風險預警系統不僅能夠質檢櫃員的業務操作情況,還能通過異常數據和驅動因素的收集,判斷運營風險發生的類型和概率,通過風險計量,從櫃員、客戶、交易、流程等多個維度對運營風險進行評估和分級,為櫃員減負,並促進交易與業務流程的進一步優化改進。

據瞭解,江蘇銀行運營風險預警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加持,完成了系統管理、質檢、監測、整改等功能投產運行,完成了原事後監督管理系統主要功能遷移,已有210個運營風險質檢或監測模型在運行,在加快推進全行運營風控轉型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今後,還將投產模型實驗室、檢查、模型管理、風險計量、風險評估、風險報告等多項功能,並持續完善運營業務數據集市,大幅提升運營風險預警系統質效,開啟運營智能風控的新模式。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